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22 13:44:29| 人氣1,9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Boston Flash Back (200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寫於 2010: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自己探索 Boston 的種種, 文中的興奮之情直到今天還可以身歷其境.    一輩子在繁華台北生活的我第一次去到以前只在電影裡才看得到的美國鄉間 ( 對比之下, 台灣的鄉村都太熱鬧啦 ), 對大都市的思念之情成了我前往 Boston 最好的理由與藉口......

2005/10/11

Flash Back (一)

10 / 10 寫 10 / 7 發生的事

來倒敘一下我從7號傍晚抵達Boston9號晚間8點回到Dartmouth的短暫旅程吧

我得承認, 我被這次旅遊的美好壓得說不出話來, 不知從何開始才能盡善盡美地寫完它, 很難忘, 甚至8號那天下了一整天雨, 我還得花13美金買一把雨傘, 或者, 在網路上所訂到的青年旅館真是差到不行, 還要美金30, (Boston最低價) 都沒有減少它的美好….

 (大部分是坐地鐵時所隨手寫下的筆記, 這樣更有行動中的感覺吧…)

傍晚抵達BostonSouth Station, 開始準備轉乘地鐵到旅館

都市氣息 / 視野與腳步開始不同 (速率會自己變)  /  竟然被問了兩次路 (回想我到紐約第二天就被人家問路, 可見我多有都市感啊 , 人家一定看不出我是來觀光的, 還以為我住在當地許久呢 , 了不起吧??)  剛好我都有看到標示, 有點印象, 還能指出正確方向, 一對母女差點上錯地鐵, 被我叫住…..感到自己還是在都市裡比較有用處, Hanover那個小鎮, 每個人都自給自足地要命, 啥都一清二楚, 誰會跟你問路啊…. / Boston裡有非常多的自助旅行者, 到處看得到托著大箱行李的人, 操外國語言的人, 所以結論就是在這裡旅行是安全的.

只要有subway 路線, 一切好上手 (Boston地鐵的路線還比台北少喲, 他們只有四個顏色的地鐵, 加上通往機場的銀線路段也才五條線….) , 轉運的大站也才一大站 (Downtown Crossing) 或者(Park Street) 簡單得很, 反正到處都有打開地圖正在研究方向的觀光客, 怕啥?? 最好自己來….

不過, 這種歷史悠久都市中的地鐵都有一種臭味 (紐約也是), 空氣悶到不行, 這時候才會懷念起 Hanover乾淨, 冰冷的空氣…..

8號那天晚上在回旅館的路上, 等地鐵的時候, 有個傢伙一直在吹口琴, 坐上了地鐵還在吹, 而且是那首有名的黑人哀歌 (就是電影中在黑人喪禮時經常出現的歌, 非常耳熟能詳….) , 害我差點笑出來, 車上人不多, 可是大家都有點相應不理, 後來幾個人開始跟著節拍拍手, 吹口琴者也站起來邊吹邊踏節奏 (一曲吹完, 包括我, 大家一起鼓掌,), 到了某站, 乘客剩下更少了, 吹口琴者對著身邊那個對他比較有回應的男生聊了一下, 還一直謝謝他的肯定, 然後他就說 ;”It’s too quiet, let’s do something fun.” 又開始吹奏, 連那個肯定他的男生都喝唱起來, 這次是由我帶頭 (我看遠遠那邊的幾個黑人女生只是一直在笑) 率先鼓掌……”Thank you, Thank you”…. 

我所猜不錯, 在車上那吹口琴者打了一通電話, 我就知道他一定跟我住同一間旅館需要有人來載我們, 旅館離地鐵站有段距離, 所以大家都是打電話請他們來載人, 早上要出門也是從八點開始, 每整點集合一次, 載人去地鐵站.

 

2005/10/12

Flash Back (二)

  說到這旅館便宜沒好貨, 是不是這樣定義?? 一走進大廳(如果有這個東西的話 / 其實就是一個櫃台), 人滿為患, 各國人士都有, 這邊六個男生講德文, 那邊一個女生跟我講英文, 可也是德國來的, 走廊附近來來去去的人當中有東方面孔, “掌櫃的也很忙, 他們都是今天到此地, 正要 check in , 我想說我既然已經在網路上book好了, 應該會比較快, / / …..要我等……(那六個大男生一直在房間, 他們想要都住在一起……)

終於輪到我了, 房號26, 走進去之後, 整個人傻眼


Prescotte Hotel

Prescotte Hotel 外的陽台

我明明是
Book 四人一間的啊, 我看他們一定亂成一堆, 許多人八成到此地訂不到旅館才來的, 因為, Boston市區東北大學附近也有一家, 但是永遠客滿 (都搞不懂那些人是怎樣訂到房間的?? 我在網路上查過N…), 然後他們就會建議到 Charlestown 的這一家
….( 又有問題了, 來了一家人, 爸爸正在與掌櫃周旋, 媽媽跟小孩在另一邊, 看起來不太高興; 掌櫃跟這位男士說, 會帶他們到另一棟住所, 那邊環境比較好, 應該可以讓他滿意…..天啊,一家人來住這種地方, 要是我是他老婆, 我也會不高興….這本來就是適合自助旅行的人住的啊…..)

OK…..再計較也沒有用, 四人一間或六人一間都是一晚30美金, 我就將就吧, 反正每天都會出去, 這裡只是要睡覺而已….

  第一晚認識了同房的一位韓國人, 她跟我推薦了一家超棒韓國餐廳, 還跟我說要點BBQ, 37號或39號餐, 餐廳是KOREANA, 我在旅遊書上有看到, MIT 跟哈佛之間的 Central Square; 另一個睡我下舖的女生講話很小聲, 感覺不是很活潑, 可是每天晚上最晚歸, 不曉得她都去哪裡混 (她讓我想到電影裡的一種女生:: 安靜一個人坐在酒吧, 不起眼, 也不想惹人注目, 酒精一杯又一杯, 偷聽旁邊客人講話, 時間差不多時, 就付酒錢然後回家……這是什麼電影?? 搞疏離啊就是那種.)

床會嘎嘎響, 很小張的床, 像我這種身材的翻身都有掉下床的危險了, 何況那些外國人呢? 枕頭更要命, 睡它也不是, 不睡它也不是, 高高低低, 我的脖子和肩膀啊…….

隔天六點半就起床了 (早上最早的接駁車是八點發車) , 利用時間寫明信片 (這家旅館的唯一優點就是免費的大張明信片, 可以寫很多字,  好在我出發前有自己帶幾張郵票來, 這樣在Boston寄出就可以有這裡的郵戳了…..)

 

2005/10/15

Flash Back (三)

*** 都已經幾號了, 竟然還沒Flash Back完畢....
 10 / 8

第二天,下了一整天雨.

第一站是 MFA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提早20分鐘抵達, 站在門口等開門的時候, 遇到兩位從加州來的歐巴桑

當她們聽到我是Dartmouth的學生時, 一直說 “Good for you” 知道美國人喜歡用這句話當口頭禪¸不過當時讓我驕傲的是, 其中一位太太眼中流露出超級讚賞的眼光, 直盯著我還一直點頭, (我是真的有點不好意思啦…..), 好像我是她孫女然後得知我可以念Dartmouth就與有榮焉的樣子 (再次證明這學校在美國的地位…..人家不要回台灣了啦….)…..她問我有沒有拿獎學金, 我說有, 又是”Good for you”….另一個則頻說學費太貴了云云言談中我對她們的了解是, 她們是姊妹, 一起旅行了一陣子, 跟旅行團一起來美東, 已經去過 New Hampshire, 然後自己停留在 Boston, 昨天有去遊港灣, 今天來美術館, 明天要走人了….

這一期MFA展覽的重點是美國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 Ansel Adams, (還好我一早就來了, 下午我要離開時, 人已經多到不行…..)

Adams 的作品總是令人感到人在世上的渺小, 而他的作品也讓我想起拍攝黑白照片還有在暗房中的樂趣, (好想叫老媽寄相機過來) ……

光影 / 山川 / 線條 /  人們的表情….Adams的鏡頭下都成為永恆了.

現場也有幾張Adams的個人照片, 看到他的笑容, 想到他對攝影的執著, 想到他一個人扛著120 攝影機, 走遍國家公園, 等待氣候 / 光線 種種因素的配合, 拍攝一張張精彩難得的照片….真令我感動得想哭那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孤獨, 那是一種享受, 一種榮光…..

 下午原本的計劃是去MIT Museum, 午餐則是去KOREANA.

讚讚讚

後來我並沒有點39號餐, 因為是BBQ, 可是我只有自己一個人, 坐在那邊自己BBQ 好像怪怪的, 而且也不便宜, 一份要18 多美金, 我也怕吃不完, 所以就改點別的, 無奈菜單上只要是韓國傳統菜色, 英文也只是音譯, 我看不出到底是啥東西…..後來發現有幾個套餐很像是在台灣吃的那種”, 還有附飯和小菜, 總之我點了69號餐

就如照片所示, 我全吃光了, 真是名不虛傳啊.



這是編號69號餐....的配菜而已



通通吃光了



最後並沒有到MIT, 但是去 MIT CO OP 買了一點紀念品 (花了好多時間挑選, 因為原本很想買件T 恤之類的作紀念, Size都太大, 最後只買了一面小旗和幾張明信片)

 下雨讓計劃未完成, 或者變得不想去完成 (又不是最後一次到Boston, 以後還可以來啊)….所以原本要去看電影, 也沒去了 (太早回旅館啥也不能做, 地方又爛)….反而是去MACY”S 百貨逛街, 買了一些必用品 (應該是存貨才對…..) 不過我要說, 美國百貨公司的編排方式真是廉價”, 除了有些名牌之外, 整個地方看起來就像是個大賣場, 自己挑自己試自己去櫃台付錢, 沒有人會招呼你的….賣鞋子的地方也是, 整個場地很亂, 大家都自己拿鞋子試來試去, 有些還被亂放, 所以就一隻隻分散了…..GOOOOOOOOOOD (竟然沒有Nine West?? 這是啥百貨?? 不過我也只有去逛三層樓而已啦)

索性到Burger King去坐 ,(過了七點, 就沒啥餐廳了) 順便寫寫明信片給大家

回到旅館的時候, 室友換人了, 新來兩個德國女生(還好平常有看很多電影, 聽她們用家鄉話對話,我就問她們是不是德國來的 (那聽起來就德文啊), 她們還有點小驚訝,  以為我會說德文, 其中之一誇我有常識, 因為常有人以為她們在說法文……不會吧?? 難道不是英文就是法文?? )

其中一位德國生一直在抱怨住宿條件之可怕, 我只好在一旁勸她; 她朋友問什麼方法 (way) 才是舖床單的正確方法?? 我兩手一揮:”Anyway…..” 達到很好的笑果, 是啊, 誰管它, 隨便舖就是最好的方法啦

 這個一直說床看起來很恐怖的女生開始跟我聊天, 我就說說幾部看過的德國電影, 好巧, 她也知道; 然後我們開始說說自己喜歡的男女影星, 女明星部分還挺品味相同的: Judie Foster / Juliette Binoch 等等…..不知怎地, 就講到了嚴肅的話題, 她問我關於中國和台灣關係 (, 我到美國之後, 很幸運地, 遇到的都是對中台問題有點了解的人, 不會將台灣當成中國的一部分….), 還講到中美關係, 然後她問我的看法 ”Will China change her policy ?” ¸ 多有水準的對話啊…..

 (其實還扯了很多別的種種: 她們來自慕尼黑, 說那邊物價貴, 柏林比較便宜, 城市氛圍也棒; 胖胖的那位現在在華盛頓唸書, 在德國時學美術史, 現在唸新聞系, 這一個對房間的評價比較OK, 一直說讓她想起大學時代住在學校宿舍的情景, 一直在笑……另一個好像是自己住在Studio, 但是必需和近20人分衛浴,今天在這裡至少不用跟那麼多人Share 浴室; 她上床準備睡覺的時候一直喊: ”Oh, my God……my God…..”)


Haymarket



好大的書店: BORDERS, 搬到 Boston 之後, 常常到這一家書店殺時間




路邊攤無所不在 (很有台灣的味道吧?? 這是在地鐵站裡)




糕點: 我覺得我永遠也無法適應美國人的甜食文化



Danusia 才是這次旅行最大的收穫.    我們都是自助旅行者, 在地鐵裡 Say 過Hello 後, 就決定一起度過一天的Boston 之行; 很有趣的感覺, 天下人都可以作朋友.....我們後來交換各自的聯絡方式, 如今仍在 Facebook 上相見

<更多 BOSTON 的相關照片會放入相簿>

 

台長: Constance M.Y.
人氣(1,9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生活在他方 |
此分類下一篇:跳接到 Santa Clara (2005)
此分類上一篇:Boston 旋風行 (20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