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07 14:44:43| 人氣5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Hanover 小鎮上的電影院 (200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6/1/26

HANOVER 小鎮上的電影院

好像還沒介紹過鎮上的電影院 Nugget

  

我指的是走路就可以到的, 就在Main Street (美國小鎮裡的精華地帶都叫做Main Street, 直翻就是"大街" )

電影院裡有四個廳,都不大,而且"沒有階梯", 你就不要不幸被高大的美國佬擋住,因為啥都看不到, 那就真的是"英語聽力大考驗了"

第一次是去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這我好像說過了;後來去看了<Syriana> 中文片名叫 <諜對諜> 是吧?? 還是一樣缺乏創意啊....對了,大家準備在這部片中看肥到不行的喬治克魯尼吧...得了金球獎大概是因為在片中被酷刑虐待吧(玩笑)

因為這部片裡的人物 / 想要表達的重點 / 以及牽拖到的關係實在太多,你會感到導演很辛苦地想要讓大家都有表現機會,結果就是大家都"意猶未竟", 電影時間有限,沒辦法; 如果這種片也扯6個小時, 又太"殺人"....

然後是去看<Brokenback Mountain>,中文片名就直翻<斷背山>; 雖然是"李安"的東西(他也在金球獎揚名啦),不過勸說那些對"同性戀"很有意見的家長或人士不要去看, 你們大概會很受不了.....

記得同行的非洲同學 Issa 直說電影好看 ,還說他差點掉下眼淚呢....

我在看的當時,感受並不是很深; 直覺地想告訴大家,好在我沒選去美國中西部唸書,跟片中那種"小鎮" 比起來,我們這裡簡直是天堂啊...

之後有一次和Supervisor討論, 才知道要"分析"這電影,可不是直往"Queer Theory"而已(我想那應是在台灣被廣泛利用的切入角度), 時間背景其實是美國歷史上最"動盪"的一段時期,1960年代整個美國社會正蘊釀著女權運動 / 同志運動 / 以及各種在今日看起來平常卻是當時的劃時代事件的"運動",所以有其"意義"....而且事件發生地是在荒僻保守的中西部, 更有"震撼性".....同時,它也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 由片中兩位同性戀男主角的"妻子"表現出來:: 究竟是"假裝"啥都不知道,努力維持""的假象比較難,比較痛苦,還是忍受社會的撻伐比較痛苦??

我實在對這片沒有太多"特殊感情"

今天早上先是去書店裡唸書, 書店裡都有附CAFE, 內容實在很"殺人"Passion and desire in lesbian mother-children love, 那堂"Love, Money and Sex" 的東西,(我們終於從馬,恩兩人走到女性主義地理學了....), 腦筋快要打結,我發現我主動地在腦中"映現出中文",其內容竟有如在台灣常見的那些"翻譯書"一樣螯口難讀 (語言的錯用??)

{中間遇到地理系的同學, 哇塞,真恐怖.....我在這邊一直強烈地感到美國人才是在公共場合大嗓門的民族,他們不但交談,還間有像電影或戲劇裡所呈現的那種"抑揚頓挫", 或是笑聲,是真的...真的很恐怖,也沒有公德心....原本坐在我附近的兩個老女人講話已經夠大聲,尤其是在書店裡, 我想半間店的人都可以聽見她們的聲音; 結果這個同學見到我,SayHello何必那麼大聲啊?? 全間書店的人都在看我啦....然後她還大聲地問我說,到底我的名字該如何發音?? 問我在唸啥?? 順便說說她唸完這篇論文的感想等等....., 我好糗,真希望她能小聲一點....

 然後我決定去看史匹柏的 <Munich> 要跟我說中文片名就叫做 <慕尼黑>或者<慕尼黑事件>之類的

是真實故事改編, 有關恐怖份子活動以及對愛國主義 / ""的定義之探討 等等....

我好像很久沒有喜歡史匹柏的東西了; 可是Munich的色調 / 攝影和構圖都很美....好想一格一格地看....

故事本身嘛...很像"間諜史"或者"恐怖活動"之複習....

看著以往恐怖份子在科技還不是那麼進步的情況下搞活動,還真有"敬佩" 之感.....配樂很稱職,Eric Bana的演技讓我眼睛一亮,(雖然偶爾還是讓我聯想到"綠巨人浩克" Ha Ha)

中間有一段以色列人(Bana)和巴勒斯坦人的辯論,雖沒有"新意",但是當兩人被迫正面交鋒而互殺時,"意義"就呈現出來了....

恐怖主義沒有變, 手法還是那些, 至少都是電影演過的; 拿起電話-爆炸 / 躺下睡覺-爆炸 / 收到一個包裹-爆炸....

殺人-爆炸-為政府工作-沒有身份-家庭受到威脅-個人理念受到考驗-汗水, 淚水,鮮血......

人類仍舊從事著最古老的仇殺......一點也沒變....或許片中的一句對白會是最好的理由: Home is everything....(巴勒斯坦人意欲建國的理論基礎??)

PS.為了呈現中東色彩,片中人物都帶有特殊口音,讓我聽得好累啊....而且還兼有阿拉伯文 / 德文 / 法文 / 義大利文 等語言,可是字幕部分不夠盡責,都沒有全部呈現....希望在台灣的字幕會好一點..

BUT...走出戲院後發現,天氣還真變了

短暫的兩天"春光", 積雪幾乎全部要不見, 傍晚又是冷颼颼了....

台長: Constance M.Y.
人氣(5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生活在他方 |
此分類下一篇:標題是小雜感, 會有人看嗎?? (2005)
此分類上一篇:Indiana, my version 我看見印地安那 (20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