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08 23:33:19| 人氣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欲以「入常」稱霸東亞,日本弄巧成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欲以「入常」稱霸東亞,日本弄巧成拙     

                                   李征
--------------------------------------------------------------------------------------------------------------------------
  日本將爭奪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以下簡稱「入常」)當作是戰後60年測試日本外交綜合實力的“大使命”,近日是卯足全力拼纏,在整個過程中,日本的意圖、手法、優勢、毛病全攤在世人面前,這一回合的結果雖未決定,卻已“呼之欲出”,冷眼旁觀日本的操作、國際政治的詭譎變化及相關國家的回應,也未嘗不是一種另類的學習和借鏡,這會更了解日本。

  自從4月11日以義大利為首,標榜「團結起來,尋求共識」主題的“咖啡俱樂部”一呼四應,在紐約召集到一百一十多國與會,展現和日、德等積極尋求當上常任理事國的“四國集團(G4)”別苗頭的氣勢之後,原本獲美國支持、3月21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不經意說出日本是「亞洲當然入常之一」、3月31日“四國集團”邀集到約130 國的大會,士氣如虹、自信滿滿的日本峰迴路轉,頓時發覺,要成為常任理事國,遠比想像困難得多,但騎虎難下,日本必須硬著頭皮走到底。以下僅重點式的談談幾個關鍵問題。

日本為何這麼急切的要「入常」?

  日本是二次大戰發動侵略的國家,戰後不曾向中國、南‧北韓等受害最深的國家道歉,又幸運的迅速因冷戰被美國扶植為「經濟大國」,而始終保有經濟、技術領先的優勢,長期自居亞洲代言人、龍頭的角色,直到最近中國崛起,政治上有取代日本的趨勢,令日本極度不安、不習慣;同時,日本又跟中、韓有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台、獨島、東海油氣田等的爭執,如果這時候趁聯合國改革,一舉廢掉「舊敵國條款」(聯合國憲章針對日、德、義的第53、107條),並靠著會員國的選票晉升為常任理事國,則多少都具有“漂白”、“拂拭”侵略歷史的作用,而且間接使得目前的諸多爭議,給予日本“正當性”的印象。一旦日本「入常」,也等於取得和中國分庭抗禮的地位。一石數鳥,利益多多。

日本到底要的是什麼?

  日本頻頻宣稱其「入常」的資格很充分──負擔聯合國近兩成(19.468%)的經費,僅次於美國,比美國之外的常任理事國還要多;被選為任期兩年的非常任理事國次數最多,共9次;參與過柬埔寨等數次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從“資歷”、出錢多寡來論斷,不難看出,日本過去的熱中活動,是早就在為有朝一日「入常」加冠鋪路。日本口口聲聲「國際貢獻」,卻把聯合國其他改革如貧困、開發、人權‧民主化等問題丟一邊,只集中精力在「入常」一項。

  安南提出的安理會改革有兩個方案。A案是增加6個沒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以及3個經選舉產生的非常任理事國(“四國集團”中意);B案是增加8個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的半常任理事國和1個兩年期的非常任理事國(“咖啡俱樂部”中意)。日本只在乎A案,理由無他,這才有實權和地位。日本要的是「擴權」。

兩個不得不說的諷刺

  首先,日本傳媒鼓吹安理會非得改革的時候,都不忘奚落「常任理事國」是二次大戰的戰勝國美、英、蘇(請注意,沒有中、法),為了建構戰後的國際秩序,再拉拔中、法兩國而形成的產物。任何人都不能問「為什麼是這5國?」這涉及資格和理由的問題。後來,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台灣)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變成俄國。並酸溜溜地說「常任理事國」是只可以自己有否決權的“特權階級”,創建以來都被中、美、英、法、俄“獨占”。那麼,現在日本汲汲營營謀取「常任理事國」,不就是明擺著來分享“特權階級”嗎?

  其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外交一直是奉行「聯合國中心主義」,任何作為都要符合聯合國的框架或獲得聯合國會員的多數同意、通過。可是,正當日本偏離「聯合國中心主義」,改採「美國中心主義」,更強化「美日安保軍事同盟」時──03年聯合國未通過對伊拉克動武案,而日本大力支持美國出兵──卻極力在聯合國尋求擴權。

日本能用經援“買”下常任理事國席位?

  日本在國際間擴張權利的手段,從明治維新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用「船堅砲利」的武力,戰後是「經援外交」的“金錢力”。

  1954年日本開始對外提供「政府開發援助」(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以來,ODA即取代軍事力成為日本外交的重要法寶。早期都是名為經援,實際在為日本企業拓展市場打前鋒,風評不佳。日本靠著「多金」,迄今對185個國家、地區實施過ODA,1991年度超越美國,躍升為最大援助國家,然而,90年代後半經濟泡沫化的長期不景氣,ODA轉而逐年減少,01被美國拿回寶座,這次為了「入常」,日本再度全力啟動ODA,對象國家指向在聯合國是“大票田”的非洲(53國)和中南美洲。坦白說,這跟一般的選舉「買票」、「賄選」無異,只是名稱好聽罷了,反正又沒有國際機構監督、沒有類似公職選舉法的規定約束。近年日本的ODA鐵定會有許多暗盤交易。

  問題是:日本要花多少錢才能“買”到常任理事國席位?在安南3月20日所發表關於聯合國改革的報告書「歷史的勸告」裡面,等於是意有所指地暗示日本和德國「先進國家的ODA在2015年之前要達成提高到對國民總生產(GNP)0.7%的目標,這方面的進展,應是考慮國際貢獻的重要基準」。過去10年,日本的ODA是在滑落的,儘管其總額排名在先進援助國家裡位居前列,但對GNP比率很低,03年才0.2%,為88億8000萬美元。照安南的說法,就是要日本增額3.5倍。其外務省官員都認為現實上不大可能。

  另外,日本也充分運用現正在愛知縣舉辦的「愛‧地球博」(愛知萬國博覽會),預料會有許多國家領袖和政要來參觀,為了要爭取支持「入常」,外務省介入極深、動員極大。日本最想使力的,同樣還是非洲以及頗多態度尚不明朗的中美洲國家。目前已敲定中美洲有7個國家的領袖8月19日要在東京跟小泉首相舉行「日本-中美洲高峰會議」,可見日本確實想好好利用愛知萬國博覽會營造有利日本「入常」的國際氣氛。

“四國集團”是交友?還是樹敵?

  以日本為首、堅決要A案的日、德、印、巴組成了“四國集團”。眾所周知,這四國在所屬地區都有“天敵”。

  日本是韓國,韓國統一部部長「日本會招來是否真為和平國家的疑慮,首先應自我反省」,加上獨島、歷史教科書問題,其媒體均認為「日本沒資格成為常任理事國」。德國是義大利,德、義雖然關係不錯,但歐盟已有英、法為常任理事國,若德國也「入常」,義大利擔心其在歐盟內的地位會相對下降。巴西是墨西哥、阿根廷,2003年墨西哥的國內總生產(GDP)為6260億美元,居世界第10位,巴西是第15位,阿根廷則是自認未來是巴西的經濟對手,墨、阿兩國都不願屈居巴西之下。印度是巴基斯坦,彼此長久對立,又存在克什米爾的主權爭議。日本刻薄的稱這些“天敵”為地區的第二把交椅國,並怪“天敵”國家公然掣肘。日本政府官員透露,G4共同的步調是,實現「常任理事國」增加6席,之後就各自努力達到目標。“咖啡俱樂部”集會前,日本自認獲表態支持的國家超過一百個,當時就有官員對媒體說「(這些國家)投票時將票投進去,是日本當選最短的距離。不希望被其他三國扯後腿」,不知G4裡其他三國了不了解日本有這自私的一面?

  其實,“天敵”國大多就是“咖啡俱樂部”的主要成員,跟“四國集團”原本就有難解的矛盾,則雙方再為「入常」新開一個戰場,將來無論哪一方勝利乃至兩敗俱傷,恐怕都只會結下更深的樑子。

美國真的力挺日本?

  聯合國是否成功改革,居關鍵地位的當然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強權美國。日本也是緊緊顧好美國這座大靠山。白宮很早就表示支持日本「入常」,甚至是「只支持日本一國」,國務卿賴斯3月赴中、日、韓三國訪問,20日在反日「入常」很熾烈的韓國,照樣說「(日本對聯合國)負擔跟美國差不多的經費,在伊拉克、阿富汗也有其角色」,擺出力挺日本的態勢。聽在日本耳裡猶如定心丸吞到了一半。不過,接下來的發展就很有意思了。

  4月6日中國大陸駐聯合國大使王光亞在聯合國發表演說,就擴大安理會的議案,闡述了中國的立場,其重點:1. 增加開發中國家的代表;2. 要考慮到區域集團各國的利益,依據全體的意見(共識)策定計畫;3. 不應該拘泥聯合國高層委員會揭示的兩個方案;4. 反對設定改革的期限,及用投票決定缺乏全體體意見的提案;5. 也應該重視安理會之外的改革。這是十分高明的策略,裡面沒有任何反對日本的字眼,但是從日本看來,仍是非常不是滋味,因為聯合國內意見紛雜,要取得全體的共識不知會拖到何時。不過,這對日本是意料中的事,沒什麼大不了。

  而真正打翻日本佈局的,不是別的國家,正是日本唯馬首是瞻、最寄希望的美國,翌日(4月7日),代表美國演說的國務卿高級顧問(即賴斯的顧問)、負責聯合國改革事務的達希爾‧凱利就擴大安理會的問題也表示,不應該人為設定期限,不贊成安南提議9月做出結論;應先慢慢廣泛建立共識,採取實用的辦法。這兩點幾乎是附和了中國的說法。

  事實上,美國布希總統去(04)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洋洋灑灑一大篇,卻完全提“改革”。美國除了「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外,根本沒有明確的政策。理由是,如果安理會擴大,美國想“主導”解決國際糾紛,要取得一致的意見就更困難了,所以對擴大安理會其實是頗有戒心、頗消極的。再者,“四國集團”裡的德國──關於伊拉克戰爭和美國尖銳對立,現在又與中(主張歐盟解除對中武器禁運)、俄(能源)接近;巴西──一直和美國保持距離,德、巴兩國都強烈反對美國對伊開戰,布希政府怎麼會忘了這一樁而有歡迎擴大安理會的想法呢?美國的挺日,只是「口惠」而已。

  更妙的是,“咖啡俱樂部”在紐約的大會,現任「常任理事國」的中、美、俄都派人參加了。現今的聯合國會員有191國,「入常」需要2/3通過的128國;“四國集團”大會有130國與會,“咖啡俱樂部”大會有116國(一說119國)與會,顯然很多國家在觀望。

日本媒體的毛病

  日本媒體向來對中國有差別待遇,這回也免不了“小動作”,前述中國大陸駐聯合國大使王光亞發表演說,日媒體報導──尤其是右翼媒體均用帶有不友善意味的「“阻止”日本」、「“牽制”日本」,而對真正害到日本的美國代表達希爾‧凱利的演講及後續的舉措,竟只是模模糊糊、輕描淡寫地說「會“影響”日本入常」、「使日本處於逆風狀態」,其用意已不單單僅是雙重標準,而是在鼓噪、抹黑中國了。

結論:日本不會罷休,會挹注更多ODA

  經過“咖啡俱樂部”的一役,日本即使是受到震撼,但也不至於會放棄,看看這一陣子的動作就可以明瞭。日本的「入常」在東亞鄰國、地區,僅獲得不是聯合國會員、沒有投票權的台灣支持,但日本從不自我檢討這是為什麼?反而“檢討中國的不支持、韓國的反對”。

  現在,日本的外務省正在研擬更多元的攻勢,譬如:日本卡通在全球甚獲好評,不過,仍有許多貧窮國家的電視台出不起播映權利金,便打算以ODA提撥資金,支援這些國家的電視台購買播映權──以“軟性”的文化作訴求,「卡通牌」也出來了。不用說,這亦是以「以中南美、非洲國家優先」。4月22日,小泉純一郎首相參加在萬隆舉行的「亞、非領袖高峰會議」,宣布3~4年內ODA金額會提高一倍,支援非洲為貧困、內戰所苦的國家,協助當地開發農村、基礎建設,創立「亞、非青年合作隊」等等,其目的不言可喻。

  4月底5月初日本的連續假期,派駐在世界120位以上的大使要同時返回日本開會。外相町村信孝已批下拉票動員令,「各國一票,能不能拿下那一票,將列入考績評比參考」。

  為「入常」,日本更強大的銀彈攻堅行動不久將登場。

※相關文章:
中國支持印、巴、德「入常」,獨缺日本
           

台長: marco
人氣(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