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19 18:51:18| 人氣1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家主權自主性南轅北轍---歐盟模式 不是台灣問題解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家主權自主性南轅北轍---歐盟模式 不是台灣問題解方

 

文/張文祺(歐洲聯盟研究協會顧問、旅瑞典作家暨政論家)



陳總統在英國倫敦時間十一月十三日,在"馬可波羅俱樂部"(Marco Polo Club)成立典禮暨第一屆年會,以錄影談話的方式,向英、法、德、義、西等廿五個歐盟國家友台小組議員、重要國會議員及歐洲議會議員致敬,感謝他們長期對民主台灣的支持與協助,並發表錄影談話。他說,歐盟的"一中政策"使他無法出訪歐洲,歐盟國家加諸台灣民選總統無理的限制,不但是歐洲長久堅持自由、民主與人權理念一大諷刺,也漠視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權利。

 

 針對陳總統的談話及訴求,以及目前歐盟大幅向中國靠攏之際,台灣與中國在歐盟的支持及立足點本就非常的失衡,目前歐盟對外政策嚴重向中傾斜,受到中國威脅的我們,實有必要透過不同的位置觀察,去瞭解歐盟對外政策的布局及著眼點,以瞭解他們的外交戰略及思維,來作為我國對歐政策的參考、借鏡,進而找到清楚的論述方式及施力目標。

 

"超國家"的實踐基礎

 邦聯與歐盟模式, 均係以國家為單位的政治組合, 在中國對外宣稱、強調他們對台灣主權的代表性及所有權的情況下,"歐盟"其中超國家架構下的國家主權的自主性,在台灣與中國的認知立場兩極的差異下,並無存在可談空間的餘地。

 

 若台灣未能被承認具有國家地位及主權, 則台灣與中國的"統合",就無任何"超國家"聯合措施的實踐基礎可言;台灣若是委屈放棄國家及人民主權的"獨立主義",而甘於服膺中國所宣稱的一中政策,則是一廂情願變相送作堆、被吞併而已。

 

 就此論述的脈絡,台灣的國家地位、國家及人民主權就必須先被確立及承認,才能與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共同建立超國家性的政經融合組織。也唯有在此先決條件下,台灣才有可能與中國訂定對其例外考慮,且原則上有利的特殊雙邊關係。而這樣非常清楚的基礎,卻是不見容於中國及其黨羽,而台灣的為政者就必須在此立場上有所嚴肅的覺察及強烈的堅持。

 

歐盟模式與亞洲區域整合

 回顧歐盟的產生,在於提升經濟合作為手段從而企求和平,從六國煤鋼同盟進而共同市場,並演變成為歐盟和擴大中並且欲圖立憲的歐盟,有其一定的歷史背景與演變過程。中國、台灣問題若欲在亞洲經濟共同體的架構下取得解決,必須具備相關者"追求和平"的動機要件以及尊重參與國自願同意的"整合基礎",不能絲毫參雜威脅強迫的傾向,更非表現為"一國否定另一國存在"的非對等現象。

 

 由於歐盟是個"後現代國家"的嶄新試驗, 但是否即世界其他地區的應然模式實是一個疑問。譬如複雜的東西在人文傳統背景與經濟發展差異上是否具備歐洲高度同質性的條件?如果說歐洲類似歷史上中國春秋戰國多元體系狀態而趨向內部整合實較恰當得體。不過,我們也可看到地球上歐盟之外其他"地區主義"的呼應,拉丁美洲的NAFTA、東南亞的ASEAN、美加墨的經濟體, 均具有意識目標為提升地區會員國經濟力的架構, 但這些顯然只是種自由貿易關稅協定的調和組織而已。那麼,歐盟毋寧是個例外,台灣歐盟模式論者,認知上完全忽略了實際發展階段的決定性因素,思想概念上跳真空,奢談歐盟更將其濫用在中台關係展望。

 

新興的國際關係情勢

 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超強獨霸。然而部份人士卻夢囈亂哄中國經濟上、軍事上即將挑戰美國,似乎是欠缺常識。因為,就其認知,中國國力的增加,意味其科技能力與經濟實力上與西方的差距將微不足道。但是我們必須審慎細看中國發展之際,他們卻無法善加處理其內部極大的社會衝突及貧富和發展失衡,這是相當不同於美歐西方世界的發展基礎。

 

 北大西洋公約與華沙集團的抗衡,使歐洲成為世界劃分成兩大壁壘對恃的"震央",歐美軍事結盟延續了歐洲在世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冷戰的結束造成東西兩方陣營對立的弛歿。因此,傳統上的西方的份量已不顯得那麼重要。歷史的轉承上,歐洲只是美國為主的數個戰略夥伴其中之一而已,至於英國與美軍事合作,完全屬於美指揮系統的進展,這一直也是歐洲問題之一,布希的當選,歐美的距離也將愈形擴大。特別是因為美國布希總統與賴斯女士,近乎我行我素地以單邊主義代替了多邊主義,也幾乎前所未有、毫無保留的高揚美國絕對國家主義,藐視諸多的國際規範。對國際法庭判決和世界環保規範的不履行,無視聯合國憲章的要求、所進行的軍事干涉、對戰俘欠缺人道對待,美國對國際法與西方︵普世︶共同價值的挑戰,也使得整個國際情勢面臨更嚴苛的考驗。

 

 雖有發自歐洲珍惜人權和人類文明的聲音向其抗議。此次布希總統的當選,也再次為美國與歐洲及其他的國家關係投下了許多的變化球。歐洲正在覓求自己必要的戰略原則,而歐盟憲法能否取得英國同意順利通過, 亦是一道陰影, 歐盟前面還有一段路途必須跨過。

 

 綜上所述,則歐盟創造性的嘗試雖有其空前重大的意義,但現前仍是世界特殊的一種"次現象"而非主流,希望在地球上其他地區出現歐盟質向的超國家組織,無異空中樓閣、緣木求魚,更何況天馬行空將其應用於中國與台灣關係上。

 

 歐洲有其民主傳統與豐富文化背景,與美日中等相較,確屬人類精華,經濟上亦將是一個科技高超的龐然巨物,台灣絕對不容忽視不顧歐盟時代的到來,但亦需要冷靜予以評估—如何進一步接觸深化與歐盟的關係?什麼才是最有利於台灣的方式與步驟?至於拿歐盟模式來解決風雨中的台灣問題,只是腐儒空喊口號或人云亦云而己。



台長: marco
人氣(1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