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06 18:54:19| 人氣68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修道的課程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道的課程

 

現代人工作繁忙 瑣事繁多 每天所耗去的精氣神亦是

於是現在 關於養生 打坐 樂活 也逐漸增了起來

除上述外

另一原因也是在生活中建失去了自我 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活力與精神

上述的活動 也是造成今日信仰 旅行 瑜珈 養生 運動 素食

等開始與之結合 醞育而生

 

當然會有這樣想法的人 是多人 也是代表正向正面積極的觀念與人生

~ 相對的 另一面向 人若想不開 走入困局 無法打開心結

無形中   漸行漸影   也趨至走入黑暗裡 尋求解脫束縛 尋找歡樂飆車 色情 縱慾

當然 正向裡 若觀念不對 或 過及

也有可能淪為發洩與走偏

如旅行到荒山遠領去開荒僻地 無意間也造成生態破壞

信仰-走入胡同 無法培養正確觀念

運動-場所林立使用者卻不多

(當然 這是在進一步反思 回到 我們最初的動機與原因)

 

 

~ 因為後學大學時對於宗教 民間信仰 社會學 哲學 心理學

很感興趣 於是修過一些課程

出社會後 也上過教堂 打禪靜坐 參過不少信仰(大小乘密宗)與民俗

現在也有自己的信仰了 於是約略提供一些淺見提供分享

 

 

後學先從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說起

因為這是5千多年就流傳下來了 舉凡家庭倫理與風土人情仍不脫這層影響

在傳統社會裡 倫理 是最初的規範與信仰

過年過節 大家團圓祭拜大家遵守著家裡的規定與禮節

於是戶戶平安 社會平和安定

~工業開始 西方與現在帶入 逐漸產生影響

工作/家庭/教育/生活 彼次互相拉扯

於是從前家庭的力量示弱了 於是人們被拉往外面

被環境社會影響

 

為何會拉拔ㄋ

我想 跟個人主義有關 過多的個人 往往走向自立 自私 自我 與偏頗

所以 與 家人 與家庭 與每個人 都會產生較勁的力量

失去 包容 關懷 與 謙卑的氣氛

這部分 每日報紙社會版 很多負面的新聞林立

每日 也都在你我的身上上演 為工作為生活忙碌 想要自我 也更加失去….

你或許贏了

反而 最後 卻失去了更多

 

 

那後學再回到剛說的 倫理是哪些ㄋ 人倫/家倫/朋友倫/同事

然這些是不是 以前書本上讀到的五倫ㄋ 君臣/父子/夫妻/朋友/兄弟

五倫仔細一看是不是都是從自己開始出發

畫一個圓 從小慢慢延伸擴及到與你接觸的人

於是 你與家人與朋友與同事關係變得很重要

因為這關係影響你一天24小時

舉凡工作 睡覺 飲食 交談 生活 都與他們密切

所以關係應該要好好處理 如果處理的好 應該關係就會好

關係好 相處愉快就是好過 也是代表你的心情會很好

心情好應該一天就會好過 一天然後兩天 依此漸增

 

剛說了一堆 說是要修好關係 
可是~ 這些都跟自己有關 
所以搞定自己 把自己處理好很重要 因為要他人改 要他人作 比較難
但假如自己改 觀念改
或許 這就是一個開始了
所以 這裡  我們要說到 四書裡的大學這本書
裡面提到的修身講起 
因為修身就是從自身做起
自己個性脾氣修好 這樣人緣好了 與人來往也順利 貴人自然多了
(所謂在家靠家人 出外靠朋友 應也是這道理) 
人與人間少計較少得失 功利少 自然交集廣 感情增 
 
然在大學裡修身也是一個樞紐喔
它網上開展齊家、治國、平天下 往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往上的意思應是修身好了 一個人有了家庭 把修身的功夫用入家庭 家庭也會好
家庭好了 國事自然太平 國家社會安定了 自然天下太平  一部部一階階延伸開展

那往下ㄋ 應該就是跟修身有關 關於修身的功夫 
我用白話簡單說明一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對於事物 若能了解其道理 就知道怎樣去做了
 
而做ㄋ 心態就很重要 
有一顆誠摯真誠的心 也就幫你完成做好ㄧ件事了 
所以這裡說到了心態-誠意與正心 
心對了 觀念就對 也就驅使你去做對的事 所以好心很重要
而好的心就要以為開端 
然 誠 除在大學
在四書"中庸"裡也有進一步的推展 這裡就不在展開敘說
 
大學的首章 就更一步延伸說到 這樣做的好處 
定、靜、安、慮、得
對事物不在繁忙操忙困頓 而能安靜下來 獲的收穫 身的安頓 讓心也沉靜下來 
而大家苦心積慮的不就是想獲的清靜安然自在嗎
佛教說的三無漏學戒 定 慧 與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均相同
 
然修身 進一步說 可以說是修己 培德 
禮節的規範 幫我們收束自己 
不讓身心靈外放 禮節成自然 你的身心收束 久了自然不在疲憊困頓
打坐也是一樣的道理 調節呼息 讓你心裡平靜下來
~如何在生活中應用 
如何觀息止氣 也是很高深的功夫
所以~ 
上面修身的功夫會實用些
雖然初下手 會摸不著際 規定很多 很難做 但久了 工夫自然到家 
 
 
提供下面一些正面正向的行為
八正道包括: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五常 仁、義、禮、智、信
八德者,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以戒為師 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與毛病
自然能有所依歸 有所進退 知道 何可做 何不可做
善與正念 正意 正為 自然慢慢而來
 
十戒與十善
去三毒貪瞋癡
四勿 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三省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每日的省思與反察 也是改正改過的過程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81%E5%96%84
 
 
 
從起因 現在人的問題 
說到 傳統 再從傳統 儒家的思想裡的修身的作為來解決
可是~ 
後學還是沒說 這跟修行 修道有何關係 又有何功課要做ㄋ
應該可以這麼說 當
人生下來之後  生死一事一向是大家都不想面對的事 
 
 
在佛教裡  
人人都想追求智慧涅槃  
~ 
這裡面相同的事 就是想獲得清靜 
於是如何在生活中及未來獲的安然  應是相同的!!
有智慧的人 應該是清淨安然的人
所以~ 我把 這個過程當成是一個修行的路程  修行了解自我 及 解脫之道
為何是了解自我ㄋ 因為每人都是如此的不同 有各自的命運 所以走的路也不同
所以當我們循著路慢慢去找根源與安身的方法時 其實就是認識自己
 
那修道ㄋ
道可以說是道理 恆成不變的定理  
如我們常說的 道路 天道 人道
(關於"道" 在道德經裡 有清楚的敘說) 
 
於是假如修行的路與方法是對的 那不就是修道嗎 
那怎樣的路 怎樣的方法才是正確的ㄋ 
 
 
我想~ 
從上一路下來 可以約略猜到 
古聖先賢都是走這條路的
孔子 顏回 孟子都成為後世人所敬拜的對象
而這些道理 應也是人人皆知的!!
所以~ 
去實行去做 當成禮節規範去遵守時 不就是課業 功課了!! 
你做得好 推廣及人 五倫及大學裡的修身的展開 一個個向心圓的開展
善意與善念也會波及周圍  影響人
我想 久了也會收到  回來好的回應!!
 
 
大家都知道觀世音菩薩 然菩薩就是修普門品 
那裏面有一部經典就很有名 那就是妙法蓮花經
經裡就是 說  觀世音菩薩最為人善知與普傳的- 慈悲,
慈悲就是無私心無私慾己心,處處為人設想為仁謀福,
然慈悲的背後也是有顆善心,
以蒼生為己任,以大眾的苦為苦,以蒼生的福為謀,
所以善心也是內德的產現,以修己身,以德化人,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自覺 覺他,內外功修持,方能覺行圓滿。
 
所謂自覺覺他
就是自己知道了 告訴他人 展現給他人看
讓人知道  也讓人跟著你一起做
 
而內外功 
內就是修身 內德 我們常會誇他人很有修養 德行很好 那就是一種外的展現
內修的好 外的展現自然慢慢浮現
 
另外功可以包括財施 法施 無畏施 
在能力之內 用錢財 法語(善法) 不計較的心與行為 去幫助所見的人 
包括周圍的人
就是下面所說的菩薩四德 
(菩薩四德即佈施、愛語、同事、利行)
 
且幫助他人時 也沒有存有私心/利益 /得
純粹是付出 /不忍/ 歡喜 與不求
(不執於 施受法  三輪體空)
 
 
 
~ 
就是外功的展現與實行 
內外兼具  內外兼修  度己也化人, 
 
所以修道圓滿自己,也成就了眾生(他人), 你也就是菩薩。
 
 
 
其實儒釋道  應該 道理是可以相融通的。
 

台長: ken
人氣(683) | 回應(2)| 推薦 (2)|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心 得 與 分 享 |
此分類下一篇:今日一讀(續五)~
此分類上一篇:從頂客族到無子西瓜 銀采也飛揚

ken
德蕾莎修女說
物質的缺乏易解決。今日多的是心靈貧乏與寂寞的人
http://campus.ckgsh.ntpc.edu.tw/chinese/ju1all/ju1B/B08.doc


現在的社會 感覺是進步的
與十幾年前 對比
經濟與各方面 是有大幅的成長@@

在心靈上 仍是感覺空虛
翻開報紙 層出 仍是負面
走在路上 感覺感受仍是 匆忙 與 緊張

回到倫理 與 打開陳列 架上的文化裡
是 希望 大家 試著回想
過去 那個 單純與簡單 貧窮 卻甘之如飴的年代
因為 透過抵手的努力 與 一股不計較的傻勁
於是~ 把我們 帶來到今天
可見的 一些成長的條件底下

可是~ 卻忘了 也失去
一些 看不見 隱藏在表裡既有的優點

固有的傳統 把大家聚在一起 也拉在一起
這樣的向心力 是圍朔的力量 是中心
是家家的中心砥柱
是社會與國家的光明燈 文化的泉源中心

這樣的力量是道德 是法 是律
隱形的 是約束 也是規矩
最簡單的 也最好用@@

每個人從自身做起
律只是適合自己
因為懂得律己 自然寬則以待人
(與人相處和睦 處處替人設想)
家家自然家和萬事興 問題少了
出去的每個人 自然不會替社會 帶來問題@@
2013-07-24 23:54:13
ken
現在人工作忙 到處奔波
所以進修 尋找心靈清淨的人很多~
尋找安心與清淨的人無意是想 在工作與家庭 在生活 能找到活力 在奔波之虞@@
心靈與精神能獲得一絲的喘息的空間 不在疲憊困頓

佛家說三無漏學 戒定慧 要想清淨 心靈安定 首先就是要做到戒
戒律常守 收束的功夫有 能用自己的真主人作主 自己就比較不會被外界拖著走 自己能經常把持住 你的感官六根六塵六識受到的影響就會減少 定的功夫足了 智慧也就慢慢開了@@

每天常作 常常觀照自己內心 作反省省思 每天倒一點水在自己內心 久了也會積沙成塔 功夫足 而終到家
所謂的脾氣毛病 可以說另一種壞習慣習氣(輪迴產生) 也都是讓每個人覺得比較難部分 一想到 修道要改毛病脾氣 就覺得是很累 很辛苦的 不願碰觸想去更改固有的習慣

但~ 人生往往也會因這些問題原因
讓我們人生跌跤 一再碰觸觸礁
若我們能嘗試著 打開它 面對它 看著她 與它對話的話 就有機會解決它 那應該會有一天 也就能放下它了@@ 心結一個個打開 心情是很輕鬆 氣定清閒 快樂的感覺 也就像半個神仙 那這一天 面對海闊天空 充容的景象 你應該可想而知了~
故修道是很簡單很輕鬆 很很開心的!!

以六度波羅蜜來說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靜慮)、智慧 一步一腳印 學習與實行 這每一步 都是象徵自己一點一滴在成長 進步 在前向上走
孔子的弟子曾子說 一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信是五常(仁義禮智信)之首 統其他四常 是最重要的 也是誠的表現 我們每天照規矩行事
有心修道 中心有了 誠意有了 心態有了 也有愿行 去實行實踐 那~ 自然就會有收成的一天@@

與人交好 五倫關係互動良善 到處結善緣 就是德的表現 德是善的表象呈現 也是慈悲的本體
內外都有了~ 你也就是菩薩了!!
做菩薩行 行菩薩愿 身口意都有了
自然就是成菩薩了!! ^^
2013-08-08 11:44: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