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26 20:40:26| 人氣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口老化.推動不易 有機村挑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口老化.推動不易 有機村挑戰

2012-12-26 20:40:00

張國興 花蓮光復

有了絕佳的天然條件,和農改場的積極輔導,大豐、大富有機村是否有機會成功,就要看人為的部分了,接下來來看看當地社區和學校,如何積極的參與,不過另一方面,休耕地太多加上人口老化,以及「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佃農為了打平收支,必須大面積栽種,都為有機村的未來埋下了變數。

這是大富國小在今年稻作收成時,全校師生一起參與收割情形,藉著實際體驗,讓孩子學會感恩,進而愛護這塊土地。

大富國小校長 劉小華:「藉由這樣的體驗,讓他們更能夠尊敬天跟地,更感恩天地,賜給我們很多的東西,另外也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從實作當中學會,我們怎麼樣來愛護這塊土地。」

為了達成有機村的目標,社區協會和學校幾乎總動員,但大豐和大富卻存在著休耕地太多,目前還有50公頃左右,以及人口急速老化等問題。

退休農民 徐双:「我已經75歲,如果要做也沒有辦法,年紀大了,年輕人又到外面打拚,要年輕人回來做也不可能。」

大豐社區居民 謝進財:「(自己保留)有差不多3分地左右,來做有機我可以配合來做,另外還有1甲多地,全部做有機我沒辦法。」

花蓮農業改良場場長 黃鵬:「羅山本來都有在生產,就是水稻,那我們在民國90年的時候,因為當地羅山,也慢慢有相當多的農民栽種有機,大富這邊比較困難的,大部分都是休耕。」

另外還有100多公頃,10多位外地的農民,參加「小地主大佃農」的農地活化政策,大佃農為了產量的考量,以及支付設備的貸款,從事有機栽種的人並不多,因此「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反而成為推展有機村的絆腳石。

佃農 林金樹:「傳統這樣子做,它本身的產量就有限,如果做有機的話,時間又長,而且每一個工作,除草還有田間管理的話,就沒有那麼多人力。」

擁有絕佳的天然條件,學校也從教育向下扎根,社區協會更從復育甘蔗田和體驗活動推廣來著手,但人口老化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參與有機的農戶至今仍只占少數,花蓮農改場表示,儘管在推動上比較困難,但是從民國97年開始,農改場已經積極投入宣導,以及技術上的教育訓練,希望藉此吸引年輕人回流,繼續朝向有機村的目標邁進。

新聞來源:客家電視

台長: 陳小花
人氣(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