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25 20:40:11|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豐.大富 打造花蓮第2座有機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豐.大富 打造花蓮第2座有機村

2012-12-25 20:40:00

張國興 花蓮光復

花蓮縣光復鄉的大豐和大富村,日治時期稱為大和社區,70年代時是農業重鎮,但之後因為休耕政策,農業逐漸沒落,人口外移,不過由於這裡三面環山自成一區,加上是花蓮溪的源頭,優越的天然條件,讓花蓮農業改良場計畫將大豐、大富兩社區,塑造成繼富里鄉羅山村之後,花蓮第二座有機生態村。

這裡是位在大豐村的苦花魚養殖場,苦花魚俗名又稱高身鯝魚,是一種高海拔的魚類,生長的環境、水質必須非常清澈乾淨,10年前,林緯杉和弟弟嘗試在平地養殖,當時被人笑是笨蛋,如今養殖成功,最主要的關鍵就是當地無汙染的水質。

苦花魚養殖業者 林緯杉:「最主要是取之於我們的水源,因為我們這條溪(嘉農溪)是花蓮溪的最上游,也是花蓮溪的第一滴水,所以說我們在大和這個地方,在日據時代,這個地方大部分是中繼站,都會來這邊取用我們的水源。」

在大富務農60多年的吳展治,目前種植水稻10多公頃,紅糯米和黑糯米有3.5公頃,另外還有黃豆以及有機野菜,總共有30多公頃,從民國93年間加入有機農戶,近10年來始終堅持有機耕種。

農民 吳展治:「綠籬就是要隔絕,別人的田萬一有噴藥或是噴殺草劑,不要讓藥飛過來、要隔離,在綠籬底下還有一塊隔離帶,我種一排朱槿之後,現在再種,看到綠色的部分是香茅。」

大富這個寧靜的小村落,早期因為製糖需要許多人力,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移人口,當時有戲院 學校,可以想見村子當年的盛況,如今因為糖業政策終止,大富也因而沒落,原本一望無際的甘蔗田,現在成了平地森林園區,為了重塑當年的景象,讓遊客有機會再度體驗甘蔗,當地社區協會正積極地復育甘蔗田。

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陳月琴:「這個甘蔗園的地,是前任大富的簡村長私人的地,嘗試做品種、做種苗,(遊客)可以先去糖廠參觀製糖的機器以後,再回過頭來看,甘蔗是如何種起來的,遊客嘗試種,明年再來收成,希望有一套的作業,來看炒糖,做個體驗。」

除了甘蔗田的復育,協會也希望將社區內一塊私有地,規畫成有機蔬果的栽種區,藉此凝聚村民的向心力。

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陳月琴:「整理起來,讓村內的老人家來認養去種東西,又有生產有機蔬菜,還可以作為交誼的地方。」

絕佳的水源和三面環山自成一格的平原沖積扇地形,得天獨厚的廣闊田野景色,讓大和社區擁有總面積,約386公頃的農業環境,儘管目前休耕地仍有不少,但優越的天然條件加上農民的努力,讓花蓮農改場有意將當地打造成花蓮第二座有機村。

花蓮農業改良場場長 黃鵬:「早年它其實農業非常的興盛,那在我們改良場,大概在民國70年代,有很多工作都在當地進行,後來因為休耕地政策,還有一些農業轉換,這個地方就逐漸沒有作生產,那在民國97年,我們覺得這個地方,它的自然的生態,還有在地有一些居民有意願。」

花蓮農改場表示,目前村內主要作物是水稻和雜糧作物,面積各約30公頃及20公頃,最近2年花蓮農業改良場,也導入大豆、野菜和保健植物等作物,並輔導農民,朝向有機耕種方向努力,目前通過有機驗證的面積已經超過2公頃。

新聞來源:客家電視

台長: 陳小花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