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25 15:59:44| 人氣1,01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二組報告:茅盾的小說"春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 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
原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出生於浙江省桐鄉縣屬的烏鎮。
中國著名作家、社會運動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1921年提倡新文學,從事文學評論和文學創作。1930年加入「左聯」,並任領導。先後創作長篇小說《子夜》和中短篇小說《林家舖子》《春蠶》等。曾任文化部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和副主席,及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曾主編《人民文學》《譯文》等刊物。一生著作豐富,作品編為《茅盾全集》40卷。

中學學習期間,辛亥革命爆發,和當時許多青年一樣,年輕的茅盾也感到很大
的激動和興奮。但辛亥革命並未給中國社會帶來多大變化,學校沒有民主空氣。

他說過:如果要找出中學教育「曾經給與我些什麼,現在心痛地回想起來,是這些個:書不讀秦漢以下,駢文是文章之正宗;詩要學建安七子;寫信擬六朝人的小札」固然使茅盾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滋養,僵化的生活特別使他感到我的中學生時代是灰色的」

五四運動後,茅盾參加了新文學運動。在發表於一九二□年初的《新舊文學平議之評議》一文中,他認為新文學應該是「有表現人生指導人生的能力」,「是為平民的非為一般特殊階級的人的」,並主張「文學應該反映社會現象,表現並且討論一些有關人生的一般問題。」 茅盾從開始文學活動起,即致力於外國文學的翻譯和介紹工作。他認為譯介外國文學作品,一半是為了「介紹他們的文學藝術」,一半也是為了「介紹世界的現代思想」,而後者更應注意作為初期新文學運動的一個重要的倡導者和推動者,茅盾在「五四」時期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活動,主要是從事理論批評和譯介外國文學作品。革命民主主義和現實主義是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學思想的基本方面。他既不同意傳統的所謂「文以載道」的觀念,更反對把文學當做游戲,當做消遣品。他認為「文學是表現人生的東西;不論它是客觀的描寫事物,或是主觀的描寫理想,總須以人生為對像 一九二六年初,茅盾赴廣州參加當時革命政黨召開的會議,同年三月,「中山艦事件」發生,回到上海,年底又去大革命的中心——武漢,任《民國日報》主筆,從事革命宣傳工作。他自己後來說:「一九二五——二七,這期間,我和當時革命運動的領導核心有相當多的接觸,同時我的工作崗位也使我經常能和基層組織與群眾發生關係」(註:《〈茅盾選集〉自序》,見《茅盾選集》,開明書店1952年4月初版)。茅盾在這一段時間裡的生活,為他即將開始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一九二七年四月,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蔣介石在上海公開叛變革命。七月,汪精衛集團在武漢舉行反共會議。正在轟轟烈烈展開的革命突然失敗,引起他思想上的極大震動;茅盾在這時離開武漢擬去南昌,在牯嶺受阻,同年八月回到上海。因為對革命前途缺乏正確估計,曾一度陷入苦悶彷徨的境地。寫於一九二七年秋至一九二八年春的三部曲——《蝕》,以及同時或稍後寫成的一些短篇,都是這種思想情緒下的產物。

從這個時候起,他由原先的主要從事文藝理論批評工作轉而開始創作活動。

2. 小說大綱
故事一開始敘述兩個沒落的家族-老通寶和陳大少爺和背景,他們兩個祖父曾經合作過[老通寶祖父負責養蠶賣給蠶絲工廠的老陳老爺],他們也曾一起被洋人抓去,他們兩個為了逃跑而殺了一位洋人,最後老陳老爺的兒子小陳老爺抽上了鴉片、外國市場的加入[洋紗、洋布、洋油甚至洋種的繭子]而且外國貨賣的貴,使的老通寶家族所養的蠶繭即使是最好的蠶繭也滯銷了,連小陳老爺家族所開的蠶絲工廠也關閉了,最後老通寶虧損了300元。使得老通寶和陳老爺家族都是仇洋派。

故事就由此接下去,老通寶背負著債,期盼今年蠶繭有好收成,到了清明節,整個村莊都拿出養蠶的工具清洗,一群三姑六婆在河邊一邊清洗著蠶事工具,一邊哈拉聊天,每家都只吃個半飽、穿著舊衣期待著今年有所改善,老通寶的媳婦[四大娘]也在清洗但蠻怨著老通寶固執不養洋種蠶[最後是:土種兩張洋種一張],老通寶小兒子[阿多]卻在旁和婦女們嬉鬧令老通寶很不高興。

接下來老通寶跟媳婦的父親[張財發]借30元買20擔葉子等著蠶寶寶孵出,敘述著一家人的期待及害怕孵不出蠶寶寶,終於三張的蠶都孵出了而且都很強健,但蠶葉卻凸然告急,不夠吃。老通寶只好把自家的桑地拿去抵押換來30擔葉。一家人輪流熬夜看守著蠶寶寶。然而鄰居[荷花]忌妒老通寶的蠶養的很好,於是在阿多值班看守時偷把老通寶的一些蠶丟到河裡,被阿多抓到後來阿多決定原諒她,另一位鄰居[六寶]看到並告訴老通寶,但老通寶看到自己的蠶寶寶非常肥大健康也就認定六寶說謊不當一回事。

經過一個月的奮鬥,終於白花花的銀子[蠶繭]出來了,但每家的蠶絲工廠都關閉了使的老通寶非常苦惱是要賣繭還是自家做絲,最後決定組成遠征軍去無錫山腳下的蠶絲工廠賣繭,沒想到無錫山腳下的蠶絲工廠非常挑一定要厚的蠶繭,剩下了八九十斤的繭,四大娘只好自己做絲去賣。最後這一個月下來老通寶反而沒賺還賠了十五擔葉的桑地和三十塊錢的債,而且老通寶也氣的生病了。



3. 角色和內涵分析

老通寶
故事一開始的主角,為家中輩份最高,卻沒有給人一種老沉的感覺,相反的,有著多慮,迷信,與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也許跟老通寶親眼看見陳老爺家與自家衰敗的原因,陳家是因染上鴉片而衰敗,不過他卻不知為合自己家的衰敗原因,甚至用鬼神來解釋,也由於從小聽說洋人是導致物價上漲並使農業衰敗的原兇,所以有著仇洋的心理。他的這種個性也反應了當時許多中國人的心理。守舊,迷信,也是當時老一代中國人的寫照。

阿四
雖為主角的大兒子,但在故事中的言語極少,戲份似乎並不重,只有說過一句安慰四大娘的話,其他多半只是應和別人,並無主見,在這家中雖然為長子,但家中並不管事,多半由老通寶與四大娘題出意見跟決定。

四大娘
在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對於許多事情也都有著意見,與老通寶二人為家中決定許多事務的人,也有許多意見和老通寶不合,也都敢與老通寶抬槓,也可看出她在家中的重要性。也因為算半個一家之主,相較於其他村中的女人當中算是老成的。而她也帶表著第二帶農民心裡,並無仇洋心態而與上一代有所差別。

阿多
主角的小兒子,一開始就說他有幾分「不知苦辣」卻又算不得「敗家相」。
給人有種眼點像敗家子的印象,但這評語是老通寶給的,在故事後面可看出他並非「不知苦辣」,而是對於養蠶發財不抱有幻想。他是不相信靠一次蠶花好或是田裏熟就能還清了債再有自己田,單靠勤儉工作即使做到背脊折斷也是不能翻身的。不過他並沒有為了窮苦而煩惱,反而安於這種生活之中,在最後蠶絲賣不好的打擊或許是全家人當中最少的吧。

荷花
算是當時迷信社會下的受害者,因家中運氣不好而遭全村人的排擠,但其人品也有著相當的問題,一開始就說明了愛與男子胡調的個性,並與六寶吵架,以及後來偷摸近老通寶家的蠶房,想毀了他們一家的心血。也可看出他遭排擠或許不單為了迷信的原因。

此故事時代背景在民初外強帝國主義入侵的江南小農村,雖然本篇小說只說了老通寶一家養春蠶費盡心力與時間卻沒得到應有的報酬,但可由春蠶擴大到所有農事,由老通寶一家擴大到整個中國的農民都是相當的處境。小說一開始就說明了當時時代戰亂動盪的背景,在哪裡或何時會發生戰爭誰也說不定,唯一能確定的是戰爭所代來的百業蕭條,再加上帝國主義入侵,小農村所面臨的挑戰是傳統人力與西洋機械力的競爭,結果是老通保他們一村人都負債累累。此小說的內容給人的醒思過程可分為1.仇洋反洋 2.養春蠶的經過與結果 3.無法避免的時代變遷
1.仇洋
老通寶本人親身經歷了因為洋人而弄的祖產喪失之痛,使得仇洋的心理深重。這可放大至老通寶那一輩的農民,在他們的心中,這些農村經濟破產都是洋人害的,別的不說,光物價一天天上漲而農作物的價值卻因為洋人帶來的外來貨而一天天的下跌,這是這代農民親眼所見的,仇洋甚至於所有關於洋字的東西全都排斥。

2.養春蠶的經過與結果
在這養蠶的經過之中也有反應了兩代農民之間的想法落差,平常還算和睦的公媳二人間也難免有吵嘴,一開始就有為了養土種或洋種有所爭執,當然較實際的第二代三人都贊成養教有經濟價值的洋種,只有有著仇洋心裡的老通寶堅持要養土種,結果是養兩張土種一張洋種,不過就由此可看出在老通寶的堅持下大於三個人的想法,還是以養土種為主,而這也大概表示出了老一輩農民帶有固執守舊的心態,而新一代農民有著較可塑性的觀念。
經過一個月的過程,整個農村對於這春蠶都有著相當的期望也是希望,這過程中寫出了農民對於農務上的辛勞,而結果也是這篇小說中最具張力的地方,老通寶不斷的看著那因習俗而擺的大蒜,大蒜已經暗示著最後的結果,即使在得知繭場關門前,一切都是這麼的順利,就算有人想偷毀到他們的心血,但最後都化險為宜。老通寶一家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之中,在確定蠶順利結繭之前,未來都是個未知數,而在蠶花長好之後,一家人的心或是說全村的心都總算定了下,故事到這似乎定了下來,但突如其來的一個消息:「今年繭場不開秤!」又帶來緊張的氣氛,一陣希望過後卻是一陣絕望,但終於一線希望忽然再度到來,找到有還在收繭的絲廠,全家的最後賭注就在這一趟賣繭子的「遠征軍」上。可惜最後依然以悲劇收場。

3.無法避免的時代變遷
清末民初這段時間是中國有史以來變化最大且最快的時代,商業興起而農業落寞,這對於許多以農為生的中國人相當的難以適應,守舊和革新成了這時代最大的問題,革新會使原本平衡的社會變的動盪不安,而守舊會使整個國家無法與世界競爭而被外國從不論經濟或政治上入侵,可見不可避免的時代變遷來臨。老通寶反洋,但時代變了,環境也變了,他的思想卻未變,這是他變成悲劇人物的原因。小說中明顯的點出當時農村所面臨的困境,老通寶從小時後家中還算有祖產到老時變成負債,他並非敗家子,相反的是一名辛勤的農民,卻都有如此處境,這就不用說那些原本就沒祖產的農民的生活了。借由一個春季農事的故事將整個中國同時面臨的問題點出來也是這篇小說的重點所在。




台長: 辛金順老師
人氣(1,01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辛金順老師
這組負責小說報告的同學,寄交上來的報告請統一組合之後再通過一位負責同學寄給老師,不要每人一段一段的各別寄過來.

還有這篇報告沒有你們閱讀這篇小說的心得或評論.若缺少這部份,則報告分數會被扣20%.請注意.

因為在報告中,最重要的是你們閱讀作品後所提出來的觀點(或想法,不論批評還是激賞都好).這才是報告的核心所在.
2007-04-25 16:10:46
辛金順老師
請注意這篇小說所要傳達的訊息.也就是說,這篇小說到底要揭示甚麼?

所以瞭解作者的思想背景,就能掌握了這小說一半的內涵.
2007-04-28 14:49: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