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0-04 22:00:00| 人氣1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9》大坡‧池上【鐵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認識池上要從新武呂溪的堤防開始說起,這兒有我青春的摩托車記憶與鐵道情懷的初萌,體驗春天到冬天堤防賞車的不同風貌與心情,有時興起,還會帶著從自己調配濃度的米酒加綠茶或是同事阿公床底下卅年不老的維士忌,火車在酒酣耳熱之際溜過,匡啷的節奏聲從小叮噹換到白鐵仔,許多故事遺留在新武呂的初來橋邊。

轉過初來橋就是堤防,堤防頂長滿了齊膝的野草,我提著望眼鏡爬上堤防尋找適合的點,四隻環頸雉突然在我二公尺前方的草叢中驚叫飛走,深橙色羽毛劃成一道美麗的弧線飛到遠方沖積扇的糖廠高地,這印象令人永生難忘,這一帶是飛鳥的天堂也是賞火車的好點,更是我最常留連的地方。

在早期公路不發達的年代,南北往來要從新武呂溪底便道而過,遇到雨季非常不方便,因此民國四十八年時將穿越新武呂溪的舊鐵道橋面鋪上木板成為鐵公路兩用橋,橋邊以檜木為欄,每隔一個橋墩設有一個提供行人與機腳踏車的避車道,橋的前後端設置了管制站,由路局人員負責收費,只是後來人車日益增多,於是在民國六十六年興建初來橋取代不敷使用的鐵公路兩用橋,而這座舊鐵道橋在東部窄軌拓寬後也走入歷史,只剩幾座橋墩漸漸的消逝在滾滾溪流裡。

日據初期,窄軌鐵道的前身台車線,在池上境內主要有二條,一條從萬朝過大埔到新興,另一條從花蓮富里而來經過大坡再到新開園,再從塗底轉往海端橋下跨越臨時便道通往關山。輕便鐵道的台車線主要是為了運送製糖原料而興築,台東製糖株式會社曾短暫的在池上設置新開園工場壓榨原料,十五年後新開園工場裁撤,原料利用輕便鐵道運改送至卑南工場。民國七十年台東糖廠利用屏東總廠的機具與台東農場交換土地成立池上糖漿場,北從玉里春日南到鹿野瑞源的原料區都是壓榨的範圍,而為了運送糖漿到台東糖廠加工,新修池上車站到池上糖漿場之間的鐵道,只是國際糖價持續低迷,只短短的五年便停工關廠。這些曾經或長或短在池上留下人文歷史軌跡的鐵道總令人悠然神往,而曾經有條幾乎成形卻無疾而終的鐵道,卻讓人扼腕也感到無奈,那就是只出現在工程施工圖裡通往池上機修廠的鐵道。

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在池上往南橫的台廿甲省道旁,池上機修廠在昔日遍植鳳梨與甘蔗的台東農場土地上舉行破土典禮。這塊土地遍佈巨石與荒草,但工地圍籬訴說著這裡無限的願景,池上機車修護廠被本地人視為帶動就業與商機的大好機會,只是好景不常,命運戲弄著池上,三年後因路局財政惡化而決定終止池上機修廠工程,鄉人嘆息之餘卻意外的讓此地原住的鎖鏈蛇獲得喘息,當初在籌建過程中,此地發現了鎖鏈蛇的棲息地,也引發了生態與經濟發展的論戰。

池上車站原先是木構站房,民國五十八年改建後消失,新建的月台地下道則是台東線首創,候車室設在月台上。這月台幾乎可說是池上便當的發源地,月台上販售木片便當數十年如一日,只是最近的權利金風波差點讓月台便當消失。便當裡各式美味菜色,最讓我懷念的卜肉猶在齒間留香,鄉人說吃木片便當要將木邊卸下扒飯吃才地道,也許這樣比竹筷更能將飯盒底的飯粒吃乾淨。

早年除了便當之外,月台上可以見到鄉人以繩子繫著從大坡池抓來的鯉魚,以撕成小張的報紙或日曆紙沾水貼在鯉魚眼睛,這樣搭火車來往於台東或花蓮間當作拜訪親友的伴手禮,傳說經過火車顛簸後鯉魚仍是活蹦亂跳。這樣的的生命力象徵池上移民堅毅不饒的精神,尤其是客家移民在池上墾拓,將荒土變良田,還有從日據時期便開始的眾多客籍鐵道員,孜孜矻矻地在後山鐵道運輸上扮演先鋒的角色,沒有一日中斷。

火車從庇祐鄉民的慶豐土地公廟旁經過,豔黃的油菜花開滿了池上米倉,在努力耕種的季節過後,香甜的池上米濃郁飽滿,更泛著一股大地恩與的幸福。


照片說明:觀光列車通過新武呂溪鐵道橋離開池上。

台長: 叢林II
人氣(1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