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09 08:06:05| 人氣2,9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網路謠言~~~曼陀珠和可口可樂不能一起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網路追追追/曼陀珠和可口可樂不能一起吃?
2007/02/10 12:29
追追追小組/調查報導

清涼好喝熱量低的健怡可樂,是許多人愛喝的飲料,皮脆心軟的曼陀珠,也是許多人喜歡吃的糖果,不過最近網路流傳一封轉寄信,警告大家曼陀珠跟可樂不要一起吃,並指出已有兩名巴西小男孩因此致死,信末還附上兩者相加後爆發的圖片為證,天啊……事情有這麼嚴重嗎?

看原信:
可樂不要跟曼陀珠一起吃

像這種好玩又好像有點驚悚的謠言,我們當然是先試試再說。我們總共做了四個實驗,不過第一個實驗和後面這三個相隔了很久的時間(原因下一篇再說),所以只有後面三個實驗有影片可看(請參見文末所附影音檔)

<1> 實驗一:2000ml可樂+薄荷口味曼陀珠一條
→結果:雖然不是健怡可樂,但如同謠言中的影片,一下子就爆發了。作過相同實驗的陳偉民老師則在其網頁中表示,他選用健怡可樂,純粹是避免爆發後地板黏黏的。

<2> 實驗二:600ml可樂+葡萄口味曼陀珠一條(請看文末所附影音檔,因為錄影時雜音太多,所以竹子湖七號在轉檔時加了音樂進去)
→結果:可樂遽然噴發,顯示其他口味的曼陀珠也會形成噴泉現象。
 
<3> 實驗三:600ml可樂+紹興梅 (竹子湖七號的回憶)
→結果:投入第一顆梅子時,瓶內明顯產生許多氣泡,但後來投入的梅子都浮在上面,瓶內產生的氣泡不多,過了一段時間才增加,然後慢慢溢出來。我們推測,可能是梅子都浮在上面,表面沒和可樂完全接觸,所以二氧化碳無法找到附著面,於是我們使用湯匙攪拌、也用手搖晃瓶身,企圖加速兩者反應,果然,兩種方式都讓泡泡又持續溢出一陣子,不過後勁一樣弱;最後,我們使用大絕招──「雪克可樂瓶」(shake the cola bottle),用手封住瓶口並倒置可樂(算是搖晃的干擾動作),讓數顆梅子和可樂充分混勻,結果可樂猛然噴發!(淡水河註:這算作弊吧)

我們詢問竹子湖七號,實驗情況和他遇到的狀況不太一樣,竹子湖七號表示,他以前投入的梅子是直接沉入瓶底,因此才丟三、四顆就完全噴發,完全沒有攪拌或搖動瓶身;而實驗中的梅子都浮在上面,產生的氣泡不多,且要透過攪拌等外力加速二氧化碳附著,和他遇到的狀況差很多。(竹子湖七號背後音:時代變了,連梅子也不一樣了)
 
<4> 實驗四:600ml沙士+薄荷口味曼陀珠一條(請看文末所附影音檔)
結果:→沙士在10秒內就噴發完畢,顯示碳酸飲料都能製造噴泉現象。
總結一下,可樂加曼陀珠還真的會「噴」,但還不到「爆炸」這麼誇張。

為什麼會「噴」呢?

從網路上用「可樂加曼陀珠」搜尋,很快就發現已有一些理化老師與學者做了分析。第一篇是發現月刊中,新莊高中陳偉民老師發表的「與表面張力何干?」,第二篇是期刊「科學新天地」的「可樂的噴泉現象」,作者張哲政教授目前在台大化學系服務,也是TVBS報導這則新聞時的採訪對象,最後一篇「【潭秀版】曼陀珠VS可樂」則是台中潭秀國中理化老師張俊材,與學生實驗後發表在個人部落格的分析。

瀏覽一下這幾篇文章,老師們對可樂噴發的看法很一致,綜合陳老師與張教授的說法就是「瓶內的氣體壓力驟然上升,而將可樂推排出瓶口,由於大量氣體挾帶液體同時要通過狹小的開口,因此產生噴泉效應」。

張哲政教授更進一步以「亨利定律」來解釋:剛開瓶的可樂,因為溶液中的二氧化碳(CO2)變得蠢蠢欲動,隨時準備逸出,液體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時候如果投入曼陀珠,會「加速釋放」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因「瞬間」產生太多,窄小的瓶口無法即時釋放,因此可樂被氣體擠壓出去,就形成了噴泉現象。

什麼是亨利定律呢?大家可以參考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網頁的說明。

參見:
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亨利定律實驗─原理篇
   
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亨利定律實驗─汽水篇

此外,張教授也指出,「曼陀珠表面的玉米粉、糖粒等微細的粒子成分,其表面在微觀世界裡極為粗糙,會加速二氧化碳溶出」,這個「粗糙固體表面加速反應進行」的論點,張教授表示可以從沸石置入可樂瓶的實驗得到驗證。

不過,關於可樂噴發的原因,網路上也流傳另一種說法,說是曼陀珠中的阿拉伯膠降低了水分子的表面張力,使水更容易形成氣泡,ABOUT.com的謠言版主也支持這個論點,認為表面張力與曼陀珠提供附著表面,都是促使可樂噴發的原因。

針對表面張力的論點,張教授的看法則不同,他認為乾燥後的阿拉伯膠不易溶於水,因此不可能瞬間減低水的表面張力,讓可樂噴出。此外,在陳偉民老師以糖和食鹽進行的實驗(糖、鹽會增加表面張力)裡,可樂仍然會噴出(淡水河註:在我們的實驗裡,用酸梅也會)。因此,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可樂爆發的原因,偏向亨利定律與粗糙表面加速二氧化碳逸出說法的證據較有力。

了解完可樂噴發的原理,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兩者能不能同時吃進肚子裡吧?針對這點,大家可以看看張教授的分析,簡單的說, 「可樂進入胃內與曼陀珠作用時,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氣體的量,將遠不及影片中所顯示的噴泉效應。」換言之,要衝掉腦袋是不可能,但打嗝倒是可能的。

以上參見:
發現月刊第113期 與表面張力何干?/陳偉民
期刊「科學新天地」 可樂的噴泉現象/張哲政
材哥的筆記本 【潭秀版】曼陀珠VS可樂

附記:
這個謠言其實流傳了很久,所以,有一些「故事」可以說,如果還是有人對曼陀珠配可樂有點怕怕,聽完追追追講古,應該就可以釋然了。欲知詳情,請待下周六再跟大家分解囉。

台長: 新穎
人氣(2,9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網路謠言 |
此分類下一篇:網路謠言~~~手機別按「#90」 現在有真實案例?
此分類上一篇:網路謠言~~~NOKIA手機按「*#746025625#」少付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