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10 13:02:53| 人氣6,3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羅浮宮朗斯分館反思故宮南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編輯後刊載於藝術家雜誌466號,2014年3月)

在景色蕭條的法國朗斯(Lens)小鎮,放眼望去,整個小鎮被一座一座假山包圍,這些假山不是為了造山而做了一座人造山,而是因為朗斯這城市以前有很多的煤礦,挖出的煤礦有一些殘渣不能使用,礦工就把這些殘渣堆積,就變成了這樣一座煤礦山。在朗斯有好幾座這樣的山,這些碩大的煤礦山也算是見證了 朗斯這煤礦小鎮的興衰起盛。尤其是矗立在羅浮宮朗斯分館對面的兩座煤礦山更是像是一對老態龍鍾的老夫婦,靜坐並遠遠地睥睨這個剛出生一年的奇異外來客。
 
由日本桑納(SANAA)團隊和庫爾貝(Imrey Culbert)合作設計的羅浮宮朗斯分館於2012年十二月開幕,甫過一歲生日的朗斯分館,已經達到90萬參觀人次,比開幕前預估的70萬人次還要高出20萬,羅浮宮朗斯分館到底會不會造成古根漢的畢爾包效應?這是朗斯分館落成一年後仍在尋找的答案。
 
一、製造就業機會
朗斯是個只有50萬居民的小城市,人口位居法國城市第十五名,但失業率卻已超過16%,因為朗斯自從30年前煤礦挖盡了之後,整個城市就沒落了,法國政府為了振興經濟,提供工作機會給當地居民,選在這個昔日的煤礦城市蓋了羅浮宮的第一個分館。在這個全法國最窮苦的城市中,羅浮宮分館提供了四百多個就業機會。
 
二、典藏展免費參觀,防止參觀人次下降

由於害怕會像龐畢度梅茲(Metz)分館開不到三年就參觀率大幅下降,羅浮宮朗斯分館目前還是維持主要的常設展:時間之廊(Galerie du temps)免費入場、特展付費的措施。但是大多數參觀者還是會選擇免付門票的常設展,因此, 在編列下一年預算時, 還是有一些財務上的隱憂,如館收入(包括門票、場地租借以及外部的藝文贊助)遠遠無法達到目前預估的年度預算,只有達到總預算的20%到25%,收支不平衡的狀況可能在短期內無法解決,剩下的部分就由當地政府北部-加萊海峽省(Région Nord-Pas-de-Calais)來買單。這些隱憂還是有其潛在的問題,必須作長遠的規劃。

也因為龐畢度梅茲分館的借鏡,羅浮宮朗斯分館在經營策略上面就更加謹慎。龐畢度梅茲分館從2010年五月開館,參觀率不斷的下降,財務狀況也越趨不穩,這個最近議題鬧得沸沸揚揚,專家說主要是因為龐畢度梅茲分館的設定是以特展為主,開館至今雖然已經有十五個特展,卻沒有所謂的典藏展與常設展。在今年9月27日的法國文化(France Culture)電台晚間七點的廣播節目中,訪問了龐畢度梅茲分館的館長勒朋(Laurent Le Bon),他表示因為害怕龐畢度梅茲分館變成蚊子館,各個相關領域的專家展開討論,尋找解決龐畢度梅茲分館的問題,館長提到:目前向龐畢度本館借了二十多件的的作品到梅茲分館,預計在2014年春季舉行一個名為Phares!的半常設展(semi-permanente),展期預估至少為兩年,以檔期的長度來算,算是介於常設展和特展的長度。以現代、當代藝術家的特大型作品為主,會展出卡普(Anish Kapoor)、畢卡索(Picasso)、米羅(Miro)、波伊斯(Beuys)的大件作品。

三、政策導向的藝術去中心化(Déconcentration)

關於文化產業的行政去中心化是法國政府多年來推行的文化政策,使於1969年馬勒侯(André Malraux)在當法國文化部部長的時候,他推行這個政策是希望讓文化民主化,冀望把中央的文化權力下放到法國各區域的行政首府,1969年在三個區域成立了「區域文化事業領導部門」(Direction régionale des Affaires culturelles,簡稱DRAC),並在十年後,1979年完成大多數區域都擁有其「區域文化事業領導部門」,接任的馬勒侯的朗(Jack Lang)更是延續並加速馬勒侯 文化去中心化的政策,法國總共有二十七個行政區域,1982年到1983年已達到二十二個「區域文化事業領導部門」,在1982年頒佈的德菲海法條(lois Defferre)中,就有提到應確保有效執行個個「區域文化事業領導部門」的發展。[1]因此,有這樣的政策背景,不論是龐畢度、還是羅浮宮都在其他區域新建了分館,因為文化與藝術並不該只是首都人的特權。目前統計羅浮宮朗斯分館除了當地參觀者,還有因為地緣關係,也吸引了很多比利時荷語區的參觀者,所以館內的標示除了法語、英語之外,還有荷語。
 
四、如何區別於羅浮宮本館,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羅浮宮朗斯地下室為儲藏作品和修復作品的庫房,其中一面牆保持著開放空間,設置一道透明玻璃讓 參觀者可以看到庫房的擺設。並且有詳盡的說明牌解釋庫房各處的功能,這樣的做法,不但達到教育功能,亦能讓藝術民主化。讓平常較少人看到的藝術世界的另一 面呈現在參觀者面前。筆者認為台灣的故宮若也可以把後山特別設置一個開放空間供民眾參觀,將會帶動更多參觀人潮,或是說可以舒緩故宮本館過多的觀光人潮。 藝術作品本就是公共財產,不該束之高閣,藝術也不是少數人的特權,那些放在故宮後山的文物,被塵封多年,有些甚至從來都沒在故宮的展場展示過,為何不設置 這樣開放的空間,讓民眾有機會「遠」距離接觸呢?
 
另,反觀故宮南院計劃工程一拖再拖,延宕到2015年 年底才會落成並啟用,實在讓人憂心忡忡。故宮南院是否已參考羅浮宮朗斯分館與龐畢度梅茲分館的經驗,向其取徑並借鏡,並做好各方面的研究?筆者期望故宮南 院可以做好萬全的準備,謹慎制定相關政策,並希望執事者可以用心參考國外的例子,避免日後開館時變成台灣耗資最高的蚊子館的。




[1] 參考由Guy SAEZ與Jacques PERRET編輯的Les notices - Institutions et vie culturelles,les notices de La documentation Française出版,巴黎,1996年。

















 
 

台長: 貓頭鷹
人氣(6,3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