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8 15:28:51| 人氣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00元學做有錢人!(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通膨節節高升,你快變新窮人了嗎?

3.08%!你沒看錯,這是最新公布的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它已經創下近兩年的單月新高。中華經濟研究院的最新預測:油價一旦全年平均價位逼近每桶79美元,明年預估CPI年增率將由1.98%上升至3.78%。過去六年,台灣平均CPI年增率不過0.67%,若3.78%預測成真,通膨率將創下十三年新高,通膨巨獸將登陸台灣。

●超過3%的物價指數年增率,是什麼意思?

具體來說,這隻巨獸會大口啃食你的存款。你現在擁有的100萬元現金,若什麼都不做,三十年後就只剩40多萬元!這隻巨獸,也會重挫你的退休計畫。如果你計畫三十年後要退休,現在每月3萬元的生活品質,三十年後,你需要73000元才能達到相同水準!
焦慮無濟於事,從現在起,你必須學習新的理財技能,才不會被打入M型社會的貧窮左端,成為「白領新窮人」。

●理財躍升顯學,但要先有財可理!

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第一副總裁Jamie B. Stewart在「日益重要的財金智慧教育」演講上點出關鍵:「一個人會賺錢,並不表示當薪水到他的手上時,他能有智慧的使用判斷。事實上,是當錢到了自己的手上,才開始財金智慧第一次最基本的測試。而大多數人的測試結果是不合格。」

●開門第一課:看重100元的威力

過去,人們一直學習著如何賺更多的錢,卻忘了基本功:如何花錢。如今,這堂課再度被重視,成為財金智慧的第一堂課。就像《猶太人致富金律》(Thou Shall Prosper:Ten Commandments for Making Money)作者的妙喻:「想要增加收入,卻不先了解金錢的本質,好比新進演員研究克林伊斯威特,卻不先學習演技一樣。」
在物價高漲的M型社會,每個人都知道,「要理財,先要有財可理」,也焦慮著,如何去找出這筆「財」。但多數人想的都是,努力爭取加薪,或者投資股票賺一筆,卻很少人在乎眼前的「100元」。因為你懷疑:100元有什麼用?但100元,在有錢人眼中,有著巨大威力;窮人卻反而看不起100元。
如果你知道,每天省下一杯150元的咖啡,或者少搭一趟計程車,三十年後,你就能擁有1000萬元,這樣,你還會看不起100元嗎?如果你每天省下150元,每個月固定投資基金5000元,只要年報酬率達10%。這筆小錢,三十年後就能讓你晉升千萬富翁之列。
「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複利!」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因此,有錢人連一塊錢都要管理,並且讓那一塊錢在未來賺更多的錢。但窮人卻只知道努力工作,把錢花光,然後繼續努力工作。就像四十年前英國歷史學家Northcote Parkinson提出的巴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般,賺越多、花越多,最後財富還是無法增加。
然而,如果你看到這裡,就決定開始刻苦省錢?這也很危險。因為你如果勉強壓抑消費欲望,某天忽然受不了,決定要「慰勞自己」時,你可能會花掉之前辛苦省下來的錢,甚至預支你未來的收入。
因此,你必須重新學習如何聰明花錢,花得既不痛苦,還能把錢花在刀口上。就像《富爸爸,窮爸爸》作者Sharon L. Lechter說的「未來,會花錢將比會省錢更受重視。」有錢人怎樣聰明花錢?「他們會駕馭錢,雖然不錙銖必較,但會精打細算,」幫眾多有上億身價富豪打理財富的摩根富林明證券總經理高桂卿觀察。

●入門第二課:花1元要有3元的效益

週六午後,台北敦化南路上。年薪近千萬的遠東商銀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喻芝蘭,她的先生是前台大校長孫震之子,她富有,但用錢理智得驚人。與我們碰面的這一天,她穿著印著遠東商銀logo的白色T恤,Hang-Ten短褲,背女兒不要的灰藍色雙肩包。她看來似乎很省。參加年終尾牙派對,她模仿奧黛莉赫本,從帽子、鞋子甚至到口紅,都跟朋友借,全身行頭不花一毛錢。打開衣櫃,她只有兩個皮包,每個都用到壞才換。再打開鞋櫃,她的鞋子春夏秋冬四季加起來,只有十多雙鞋。「沒用的衣服堆在家,以台北市一坪四、五十萬的地價來說,成本太昂貴。」
事實上,喻芝蘭休閒時的全身行頭,可能不超過1500元。但是當她面對客戶、參加國際會議與演講,她身上的套裝卻動輒15萬元起跳。一百倍差距的花錢方式背後,其實有個清楚的邏輯。她,很清楚這筆錢的目的是什麼,一件衣服買來是為了提升身價,還是穿著舒適即可。「要花錢之前,我都問自己,花的目的在哪?我能享受多久?」喻芝蘭說。
下屬結婚要送花,日薪上萬元的她,會親自走到花店反覆琢磨,把玫瑰花之間的距離放大,創造出一個比人還高的花座,讓五千元的預算,看起來像是上萬元手筆。因為,這次要做的是「面子」。因此,要讓花出去的錢,盡所能的把面子做大。
1塊錢,要發揮3塊錢的效益。這樣精算,豈不麻煩?「不,這樣會讓你把資源放在真的喜愛的地方,」省下來的錢,她可以用來買一張3000元的音樂會票,毫不心疼。她深信一句話:「管理金錢,反而會增加你的自由。」

●入門第三課:懂得儲蓄未來財

喻芝蘭自己有一套「三二一」法則,這套法則的重點是:不花掉未來的財富。她將收入分成:三份現在,二份未來,一份自己。每個月,她先扣掉「未來」的兩等份後,才開始支配其餘四等份,沒花完的就繼續移入「未來」的帳戶。所謂的「現在三份」是指生活所需花費;「未來兩份」則是儲蓄將來所需,如退休基金;「自己一份」是充實自己基金,買書與上課都包含在內。
「越年輕,越不能省,假如扣掉生活費後,真的沒剩多少,乾脆全拿去學東西,」喻芝蘭就是靠自我充實基金,在當授信部門主管的時候,去上基金經理人研習班,建立了廣大的顧問人脈群。當她任職遠傳時,上了購併相關課程,兩年後當遠傳購併和信時派上用場。
「如果是把收入減掉支出,才去做儲蓄,你可能在花未來的錢而不自知。」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說。
年收入近千萬的喻芝蘭則是用Excel製作出她的花錢支出,旁邊密密麻麻的字體加上備註,每一分錢該歸屬到哪裡,她都清清楚楚。


●入門第四課:分清「想要」和「必要」

看出兩者的不同嗎?喻芝蘭投資在提升自我價值的比重,固定維持在月收入的17%左右。她不僅是花錢的紀律,還有讓金錢「加值」的渴望。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擁有520億美元身價,卻不願意花錢買套昂貴的西裝,不是他吝嗇,而是「穿在我身上看來很廉價,那就沒有價值,」「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才是你得到的。」懂得區分它,不盲目被價格所引導,是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的有錢基因。而這也是有錢人與窮人的差別:能否洞悉自我的欲望。

「你分得出想要(want)還是必要(need)的差異?」所謂的「想要」是指:我想感覺好,讓別人仰慕。所以我買跑車或是名牌皮包。「必要」則指,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居所、子女教育、退休養老金等。
當你區分出欲望的種類後,還要將自己的欲望排列出優先順序,才能照著順序聰明花錢。但很多人連第一個步驟的區分都不會。

「你知道自己要什麼後,就知道不要什麼」橙果設計董事長蔣友柏說。出身蔣家,又是從事設計工作,很多人猜想他對名牌一擲千金,其實不然。「我不需要用名牌來證實自己,你以為穿了LV,自己就變成LV嗎?」他不迷信名牌。
穿著T恤與卡其休閒褲的他,從口袋裡忽然掏出一個小零錢包,跟一些鈔票,鈔票從100元到1000元,整齊的夾好。信用卡與提款卡呢?「我沒有。」這個習慣,跟元大集團的馬家三父子等有錢人一樣。更特別的是,馬家父子口袋裡永遠都是一疊整齊的新鈔。元大金控總經理馬維建說,他只要一拿到舊鈔,就馬上叫秘書拿到銀行存起來。「你不覺得看到新鈔,會捨不得花掉嗎?這是省錢的好方法耶。」


●最後一堂課:養成管理金錢的習慣

珍惜100元的力量、有儲蓄未來財的概念、區分出欲望的類別後,就要開始計算成本效益,做出抉擇,然後「反覆練習」,這是要成為有錢人,最後一個步驟。
比如說。你現在計畫買一輛70萬元的車。但你是否算過,十年下來,停車費、油錢等支出約135萬元。如果你不買車,把錢拿去投資報酬率約12%的基金,然後以7000元獲利搭計程車。十年後,你仍握有70萬元的正資產,還省下停車、養車的心力支出。
算下來,你為車子付出的機會成本超過200萬元。但人是習慣的動物,多數人嫌計算很煩,而敗在「習慣」這一關。然而要牢記:管理金錢的習慣,遠比你擁有的錢財數目更重要。
歷任國內各大券商自營部操盤人的楊先生,身價數億元,現在從事私人代操業務。今年因投資陸股、H股等,大賺2.5倍,正準備搬進天母的新居。每天,他進出股市金額達數千萬元,但他大腦裡的計算機不止計算著股票漲跌,連生活裡的5塊、10塊,都迅速的被大腦計算機換算。


要當窮人,還是有錢人,繫於一念之間。當你讀完這篇文章,開始決定每天少坐一趟計程車,並且為了三十年後可能創造的一千萬元感到欣喜時,屬於你的奇蹟,也正在發生。(商業周刊第1040 期/作者:曠文琪)

台長: Ding
人氣(1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Small talk |
此分類下一篇:Ding,太慢了!!!
此分類上一篇:你,踏入了哪個消費陷阱? (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