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3 01:35:30| 人氣2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逆天而行 冬至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根本忘了今天是冬至,在台灣是個吃湯圓的日子。

組織改革亂得鬧哄哄的,整個亞洲的經理級以上90%都被調整工作內容;影響小的從做洗髮精換成做保養品,影響大的你得在一天之內決定拋下故鄉的家人,前往別的國家工作。這種改變來得快下手又狠,你可以感覺到公司破斧沉舟的決心,要一次安置這麼多的個人,於是完全不留任何商量的餘地。人事部雖然沒有說穿,但其實賭定了某個程度的辭職率;接受或不接受,to be or not to be?

這是跨國公司提升競爭力的唯一途徑,學術界稱它叫「區域整合」。簡單的說就是化零為整,把各個國家散兵出擊的力量,用截長補短的方式大砲出擊。從此小的國家失去策略自由,大的國家化名為「區域中心」決定品牌的事情。客觀來說這是一件很好的推進,但執行面來說其實挺傷感情。

先不論台灣正不正名,是國家還是只算個島名,在世界的眼裡就只是個雞肋,正所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外商很不願在此花大錢經營,但錢就是錢有得賺又怎麼甘心放棄。於是在區域化的過程中台灣卑微得讓人心酸;日韓是主菜炒雞丁,台灣充其量只能當花生米。

好在台灣人聰明得讓人尊敬,好名聲遠播找區域工作還算受人歡迎。只是選擇性不高,還得寄人籬下被當次等公民。但在全球企業體區域化的浪潮下,台灣的行銷人到外國工作是必然的事情,外商裡本公司算是動作最慢的了,所以看過幾個競爭者公司搞過幾次,大家其實對這一天的來到早有準備,誰知道真的發生時還是讓人覺得措手不及。

做行銷的人常帶有一點驕傲的自我價值認定,因為做品牌除了看資料分析還得靠天份感應;科學的部分有可能培養一下誰來都行,但創意的部分往往誤以為自己在組織中有不可取代性。這次大地震才發現自己渺小的可以,人人都是棋子被老闆放來放去;考慮個人喜歡不喜歡變成很奢侈的事情,議價談條件這一次就是不行,公司只要你回一聲你究竟是答應還不答應。

於是,已身在區域中心的我面對的是回台灣或繼續留的問題。

回台灣做的行銷工作將不再完整,也不會像從前一樣有趣;我的擅長項目無處發揮,還落入一種受制於區域管轄的被矮化感。更政治性的考量是缺乏國際間的舞台,從此斷了升遷與公司內生涯之路。

留在日本可以做我最愛的品牌與廣告,老闆換成一個聰明人,團隊裡的石頭也被順勢搬到一邊去。整個大環境更是變得容易生存的多,一夕之間湧入的外國人終會讓當地的日本人意識到必須開始學英語,更多元的意見也將會衝淡他們的本位主義。我個人的發展也似乎是前途似錦,怎麼都好過回去台灣坐以待斃。

事情好壞清楚得可以,任何理性的Businessmen都可以輕鬆的做好決定。但我的內心掙扎也不是沒有道理,工作之外的人生我也不想斷了生機;親情、感情、夢想跟希望,很難用薪水跟職位分出高低。雖然說人跟人的距離靈性相通時不需要靠得很近,但是如果明知有更好的可能而不去追尋,我也很難說服自己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

於是我決定放棄,契約不再續。
雖然說是已經做好了決定,人事資料存檔已經不容反悔;我卻發現自己最近有個習慣,喜歡呆呆看著掌心,依著紋路沒了思緒。於是我知道自己在很心底並不是百分之百確定,巴望著命運告訴我這是個正確的決定。

不甘心、不確定、不知道自己究竟放棄了什麼命?很徬徨、很不安、很想知道自己選擇的又是什麼命?我想起去年碰到的一個算命師,她說我命中註定為工作在海外飛來飛去;做頭髮很好,做保養品也可以。這些跟我後來碰到的機遇確實相合,所以我老是想起她的話語。又想到區域化是全球不可擋的趨勢,更覺得自己所做所為根本就是逆天而行。

我身邊的同事不斷的問我『你真的確定?』「你竟然放棄?」然後通常她們又會重覆一遍我已經思考過的理性分析,不外乎台灣前途不光明,或是日本環境有多優沃。

跟家裡說明年決定要回台灣的事情,才發現他們正在吃冬至的湯圓。客家湯圓是鹹的,有好多好多的料,是我最想念的食物之一。爸爸聽完我的決定,別的什麼都沒說只說非常歡迎。

『我總共吃了四碗湯圓喔。本來吃了三碗就撐到不行,但想起你很愛吃就多吃了一碗,算是幫你吃的喔。冬至要吃湯圓嘛,你在日本吃不到很可惜。』

我突然覺得心裡暖流壓過懷疑。我一定能像Sliding Door裡的葛妮斯派特若,在看起來走衰的命裡,另有一個滿意的結局。

台長: Tomato Village
人氣(2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