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7 14:25:17| 人氣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記者看國民年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高有智

社福界推動國民年金制度超過十年,總統一句泛綠過半,新國會將會通過國民年金法,未來老人每月可領七千五百元,話雖如此,然而,無論藍綠陣營現有的國民年金版本,早已失去「全民」保障的意義,普及全民的基礎年金並非誰過半所能解決,最終還是得誠實面對財政與社會安全制度評估。

社福界長期大聲疾呼,台灣社會也早從一九九三年就開始研議國民年金制度,政府有遠見,卻見不到魄力。社福界也不禁感慨地說:「八年抗戰早都可以打贏日本,卻無法實施國民年金。」

國民年金制度延宕多年,社福界甚至以「選舉票房毒藥」形容,因為政治人物寧可不斷喊價加碼津貼,變相買票,討好選民,美其名福利照顧,卻不願建立社會安全制度,陷入割喉戰的瘋狂,最後只會增加財政負擔。

政黨或政治人物之所以不願面對國民年金制度,背後無非不願承擔政治風險,尤其當前台灣老人存在不同的待遇,軍公教人員的優渥保障,不僅提供穩定的退休金制度,還有十八%優惠利率,相較勞工階級明顯穩定,在現有社會保險姑且存在資源不均,更遑論三百多萬完全不在社會保險中的國民。

如果要建立合乎公平正義原則的國民年金制度,勢必整併其他社會保險人口,甚至調整既有保費,以達到社會保險風險分擔的精神,不過這又談何容易?在當前熱中選舉的政治文化中,只會流失更多選票。此外,即使整併現有的津貼與補助,也會面對撲天蓋地的選舉壓力,社會福利往往發出容易,收回困難,更何況還要民眾自掏腰包買個社會安全,遠不如競價式津貼支票帶來的政治效益,最後只能惡性循環,徒增財政壓力,卻無法建立社會安全網的保障。

平心而論,無論藍綠過半,都只能換來一把社會安全的破傘,建立名符其實的國民年金制度,不是選舉場合喊喊就算數,還是得檢討財政,提出負責任的政策主張。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道理選民也懂。



這位記者長期跑社福界的新聞
見過他幾次採訪大頭,對於社福的議題真的很認真在做功課,發問也不會像大多數的記者那般童言童語。這篇文章,依目前選舉最大的態勢裡,很快就會從媒體版面消失了吧!希望我的新聞台可以讓它存在久一點,多一些價值。


在台灣,因為選舉的影響,教育我們看到的社會福利僅有現金給付這一項。學理上津貼的概念是全民式,普及式的保障,而不是殘補式社會救助的概念。然而,在台灣,只要跟現金給付相關的福利往往與救助或弱勢畫上等號。這讓政治人物在規畫社會安全制度時理所當然地縮小格局,因為只要討好這群少數者即可。而大多數的人民會將接受福利或領取津貼者,視為社會的依賴者,資源的浪費者。大家都不想成為被烙印的弱勢者,自食其力努力地的儲蓄。卻忘了國家有義務分攤人民所無法掌控的各種潛在風險。

國民年金是由基礎年金與附加年金合併的概念。前者是救助性質,後者隨著個人的工作所得而有不同。領取福利的人,未必是社會中弱勢者的特權,而是每個人應有的公民權之一。

民進黨的國民年金版本僅將對象限制在那380萬非勞動力的人口,這其中有許多的老弱婦孺,他們在社會需面對的風險本來就高,由他們這群弱勢者去分攤共同的風險,這樣的社會安全制度多有保障用膝蓋想也知道。只是另一種因應選舉換湯不換藥的殘補式福利。

國民黨的國民年金版,仗著自己不是執政黨,沒有執政的壓力,只有在野叫哮的快活,枉顧財政芭樂票亂亂開。

我想,我們的政黨論演技論動員是一等一的好,卻還沒有議題或政策之爭的實力。希望我們這些作為選民的多數者,能讓這些在金字塔頂端的少數者,往較佳的方向發展。這樣金字塔的存在也才有意義,不然要這些人做什麼?

台長: sexto
人氣(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