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10 20:57:26| 人氣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Lee的眼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同志公民權與台灣社會
culture 文化| Posted by admin 時間: Monday November 08, @01:00AM
來自部門(轉載文章)


白牙 寫道: "半個世紀前,英國社會學家馬歇爾在他著名的文章《公民權與社會階級》中,提出「公民權」的概念來解釋英國社會的發展,他認為公民權包含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個體權利:民權〈civil right〉──個人言論、思想、遷徙、宗教等等自由、政治權〈politic right〉──參與政治及公共事務,與社會權〈social and economic right〉人民享有最低限度的社會與經濟保障。他認為社會的集體凝聚是非常重要的,而要達到社會凝聚就要賦予每個人完整的公民權,透過公民權的建立,個體感受到自己身為社會一份子的公民身分,而惟有人們了解自己是社會整體一份子的時候,才能夠發揮集體的力量,健全社會發展。當年的馬歇爾用公民權來解釋西方民主發展的歷程,半個世紀後,身處於西方歷史之外的台灣,我們如何以公民權的概念理解自我的社會?


今年11月6日的同志大遊行提出「同志公民權」的口號,當同性戀與公民權被擺放在一起,除了呼籲同志站出來參與同志運動之外,我們亦可嘗試從更深刻的角度詮釋同志對台灣社會的意義。過去一年跟同志扯上邊的立委歧視事件、農安轟趴、女教練事件、三立偷拍事件,同性戀都被當成是破壞社會集體的偏差份子,然而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社會集體」已經越來越受到考驗與質疑,當政治正確的台灣意識不斷塑造、鞏固我們的共同體形象,刻意地淡化差異卻不能掩蓋或阻止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生活上與文化上日漸分歧的事實,除了同性戀外,外籍勞工、大陸新娘、遊民等都被當成社會的邊緣人,試圖將他們或箝制、或改造成主流社會的一份子,來維持社會集體的和諧,但卻往往徒勞無功,因為多元化是台灣社會早已步上的道路。

因此,半個世紀前用來凝聚社會整體的公民權,馬歇爾腦海中社會整體的單一意象已經不足以應付台灣社會的分歧,我們需要的是更能包容差異、實現差異的公民權想像與實踐,而這也是提出「同志公民權」對台灣社會的深刻意義。我們不單是爭取同性相愛與情慾的權利,事實上我們要求的是對所有情慾主體的權利保護,因為在生命的各個階段,人們都有可能體驗不同性別、不同形式的情愛關係,我們透過各式各樣親密關係的建立來豐富自我的意義,而這樣的需求不該被壓抑或污名化。不管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我們都在多元的情愛世界裡擁有性公民的身分,以實踐情慾差異來重新塑造一個包容差異的集體意象,是主張同志公民權對台灣社會的貢獻。

台灣同志大遊行邁入第五年,從反對污名與歧視,同志團體的建立,到最近爭取結婚權與領養權的政治行動,社會環境的轉變促使同志社群對自我定位的再思考,當發現權利的維護與増進必須透過政治參與來達成時,現身就變成同志進入政治運作的最大阻力,如果主流社會認為權利的給予必須立基在一個個清楚易見的個人時,同志運動似乎就變的沒有正當性,因為看不到「同志」在哪裡。然而如果同志要爭取法律權益,就一定要公開現身變成主流社會的箭靶,這樣才有正當性,那麼我們不禁懷疑大家去投票所選舉投票的時候為什麼不需要公開亮票,顯示自己支持某個候選人或某項社會政策正當性?當法律給予人們不因為表達某些意見就遭受歧視的隱私保障,為什麼關於同志權益的政策就要用「看不見」的理由推託來強迫同志現身?弔詭的邏輯隱含著主流社會「由上而下」給予權利的預設,馬歇爾認為公民權是每個人民必備的完整權利其實是理想的藍圖,台灣的民權、政治權、與社會權事實上是人民與國家之間「由下而上」拉扯抗爭的結果,因此,不論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都必須堅持完整公民權的理想,以自由平等的精神參與政治決策過程,爭取社會福利的保障。惟有同志社群不放棄已經擁有身為台灣公民的部分權利,才能進一步捍衛多元個體在情愛世界裡的自由表達,並且建立更為包容歧異的社會意象。

身為被主流社會排拒的邊緣社群,同志期待一個視多元與差異為自然的社會,跟所愛的人共度生命,跟朋友分享生活種種,父母不會因為子女的性傾向而痛苦,甚至形同陌路,同志社群跟這個多元的世界分享彼此的意義,期待在生活的每個層面都能擁有基本的保障,安全且不虞匱乏。同志公民權的實踐就是上述理想的達成,而實踐的過程也是台灣社會整體凝聚的更上層樓。"

台長: sexto
人氣(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