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4-12 10:02:00| 人氣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長達17年的防災科技研究為什麼還是防不了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丁錫鏞博士談科技政策】系列之4
長達17年的防災科技研究為什麼還是防不了災?
作者:丁錫鏞博士

在「科技化國家推動方案」第陸章第四節“以科技促進永續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中明文規定:「加強天然災害防治,推動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
21世紀的台灣首應務實檢討,長達17年的防災科技研究為什麼還是防不了災?
早在一九1982年,國科會便開始執行第一期「防災科技研究」五年計畫。1986年,於第三次全國科技會議中,防災科技被正式列入國家十二大重點科技之一。1987年,第二期「防災科技研究」五年計畫再度隆重展開。1992年,第三期「防災科技研究」五年計畫又獲大力奧援,而三度盛大推行。如今,陳水扁新政府上台,防災科技預算又呈大幅成長!

然而,自1982至1999年,前後歷經17年的長期防災科技研究,似乎並沒有產生什麼明顯的防災效果。尤其是在1997年賀伯颱風、1998年瑞伯颱風、1999年9月21日的921大地震、以及2000年8月的碧利斯颱風,先後肆虐台灣造成重創後,民眾對於政府的防災以及救災能力,似乎都失去了信心!社會菁英人士更大事質疑政府的防災研究到底在搞些什麼名堂?
根據官方的統計資料顯示,自1958至1995年的38年期間,台灣共有126次颱風,造成2,000餘人死亡(受傷者不計其數),房屋倒塌33萬餘間,平均每年財務損失高達100億新台幣之鉅!

這麼大的災害損失,難道還喚不醒政府官僚的良心與良知?為什麼不虛心檢討過去十七年的防災科技政策是否有誤?為什麼明知山坡地濫墾、濫挖、濫建會引發大地反撲,而不事先嚴查、嚴禁、嚴辦?為什麼明知防災科技研究不易短期奏效,還偏要讓民眾誤以為政府正在大力防災呢?
1997年3月,前後三期、歷時15年的「防災科技研究」甫告一段落,但緊接而來的是,防災又被正式列入下一階段的國家型科技計畫!
這真是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政府對防災科技的重視依然如故;憂的是,防災科技的研究如果還是像以前那樣的學術化、理論化,那除了能造就一批防災學者的學術地位,產出一堆防災科技的研究報告外,對防災的實務運作與實質效果,是頗令有識之士為之憂心的!

根據官方「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的規劃報告,發現其研究重點包括:
1. 建立颱風、洪水及土石流資料庫。
2. 水災潛勢分析。
3. 水災危險度分析。
4. 土石流及崩坍災害潛勢分析。
5. 建立土石流及崩坍之地理資訊系統。
6. 建立地震及地震工程災害潛勢資料庫。
7. 建立防震決策支援及資訊系統。
8. 建立災害相關社會、經濟、環境資料庫。
9. 救災困難度評估及其對策……等。

審視這些研究項目,不難發現,理論多於實務,學術重於實際!
其實,理論並非不重要,學術也絕非不關心,只不過,防災一事人命關天,應當從如何能防止人命、財產、環境損失的實務角度,務實規劃,萬不可輕易將學術、理論擺在前面,而拿人命、環境開玩笑!
據了解,政府對防災科技的推動還有許多大動作,包括設立「國家防災科技研究中心」,擴大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天然災害防治資料庫,設置防災示範園區……等。
其中,設置防災示範園區一項,特別引起廣大民眾的好奇與興趣。
官方計畫於宜蘭和嘉南地區建設防災示範園區,期將過去和未來的各種防災研究成果,在園區內真實演練一番。
這是標準的實驗以驗實、理論配合實務、學術結合經驗的務實性實務作法,值得肯定與鼓勵。

只是,不知這個防災園區究竟有多大?可以實際演練那些災害防治技巧?未來宜、嘉南地區的災害損失可以因此而降低多少個百分點?像1999年921大地震那般慘烈的災情,這個防災示範園區又能示範些什麼呢?
一堆的問題,代表了人民的期待,也形成了政府的壓力,更造成了計畫主持人與研究團隊成員的心理緊迫感與時代使命感!
期盼自2000至2037年的另一個38年(1996至1999這四年故意讓其留白,以反省檢討賀伯風災、瑞里震災、林肯大郡擋土牆崩災、瑞伯颱風汐止水災、921大地震、碧利斯颱風等錐心之痛),即使颱風仍有126次(與1958至1995的38年相同),但希望災害死亡人數至少能減半(1,000人以下),房屋倒塌間數至少能減半(16萬間以下),每年平均財務損失亦至少能減半(新台幣50億元以下)!苟若能有如此成績,才算對得起百姓的引頸企盼,對得起人民辛苦的納稅血汗錢!

(本文作者丁錫鏞博士,曾任台灣大學造船系副教授、政治大學企管所副教授、牛頓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台視「大家談」節目主持人、中國時報總管理處副總經理,現任嵐德智庫執行長。)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