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27 19:01:13| 人氣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喜福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合理化』

影片中母親們對女兒的訓練是嚴格的,當然她們也知道女兒不喜歡如此嚴厲的管教方式,因此而造成母女間難以忍受的張力。但母親們的心是硬的,因為她們有好理由:個人一定要獲得他人的喜歡與稱讚以及只有當個人有充份的能力完美的表現時才是有價值的,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母親與女兒可以犧牲較不重要的生活事件,集中生命力以實踐這些理想,當薇莉贏得棋賽而上了雜誌的封面時,母親林多高興的沿路向人炫耀,在潛意識中即在獲得他人的讚賞,羅絲卑躬屈膝,處處為丈夫而犧牲自己,目的也是希望能獲得丈夫及其家人的讚賞,只不過一再放棄自己的結果,卻喪失個性,變得相當的平凡,使丈夫覺得無趣。在羅絲、君、薇莉與李娜的心目中,母親都占有絕對重要的地位,母親林多對女兒的一個眼色就可以讓成年的薇莉退回四歲,薇莉做任何事都希望取得母親的贊同,即使已成人亦會考量母親的意見。從佛洛依德的觀點而論,母親就是女兒超我的化身。不管母親或女兒都希望取得他人的同意或贊賞。危險的地方是,為了取得他人的贊同,犧牲部分自我甚至全然的放棄自我在所不惜,其中涉及他人期望的合理性以及自身能力的有限性(無法面面俱到),依艾理斯的說法,處處滿足他人期望而喪失自我是一種對自己沒有「真誠一致」的行為,自己為別人而活。


女人的宿命與「頓悟」

母親用心的培育女兒,希望女兒能逃脫古老中國女性被異化的宿命,結果卻出乎意料,女兒們仍踩踏著與其母親及祖母們相同的步履,背負同樣的枷鎖。當母親安美看到女兒羅絲為了家庭處處屈就、犧牲奉獻,結果卻使丈夫認為她的犧牲是理所當然的,而她的愛也不如丈夫的愛來的貴重,此時安美有感而發的說,女人總是重複相同的宿命,我母親生前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價值(生前為四姨太),直到死前才了解,但已經太遲了,現在,就看妳是否一樣太遲才會了解自己的價值?

雖然母親們極力給予女兒一個優良的成長環境,但是女兒們卻默默的從母親身上學習到來自古老中國女性的卑下氣質,這是班都拉所謂的「觀察學習」與「抽象模仿」,是由母親的眼神、互動以及說話時的內涵所傳遞的,母親不自覺的散播卑下的女性意識,而女兒在長期「潛移默化」的薰陶之下也內化到自己的潛意識中,所以當林多質疑女兒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時,羅絲回答說:「I learned it from you」(我從妳那兒學的)。

背負過去創傷經驗,母親當然知道喪失自我的危險性,母親安美告訴女兒羅絲要了解自己的價值,並且勇敢的面對命運的挑戰,母親說出早年的創傷經驗:她的母親(四姨太)為了教導她分辨真、假(項鍊)、堅強與勇敢,最後犧牲自己的性命,給予安美更堅強的靈魂,母親的死亡,使安美頓失所依,但在絕望中卻激發了所有的生命力,她變得無比的堅強與勇敢,最後迫使父親將母親升格為大太太。

羅絲在聽到母親的經歷後產生了「頓悟」,原來她無法獲得丈夫的關愛是學自母親的自憐自艾,不知自己的價值,才會讓丈夫予取予求,而解放的方法則在於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學習母親在絕望中所重生的轉化力量:勇敢與堅毅,這樣的頓悟使羅絲蛻變,由原來的軟綿綿到十足的堅定,生命重新發光發熱,最後得以保住自我以及婚姻,這頓悟完全發自母親對女兒的啟發:「妳可知道自己的價值?」,並且母親破除女兒的錯誤信念:過去的(創傷經驗)是現在的決定因素。

「頓悟」(insight)有許多不同的詮釋,完形主義者庫勒認為人會綜合內、外環境中的各種因素,而(突然)想出問題的解決方法,而非不斷的嘗試錯誤。當我們為重大的問題所纏繞時,不一定引發頓悟,自然的,問題也不構成問題,如果個人欣然的接受女性的「第二性」角色,則「卑下」並不會成為問題。「頓悟」的發生是有相當的機緣--以片中李娜的個案為例:李娜結婚時與丈夫有個約定,基於只要愛但不要錯誤依賴的理由,一切的花費都要平均分擔,儘管丈夫的收入是李娜的七倍半,不幸的是丈夫是自我中心很強的人,不但斤斤計較,而且吝嗇,例如李娜不吃冰淇淋,但是卻也要分擔一半的錢,但是李娜的「私人」物品,例如雜誌(丈夫也看),衛生棉、婦潔液,則丈夫不付分文,連天氣冷了,李娜怕冷,丈夫也不會把窗子關上。一天李娜的母親鶯鶯到李娜家探視,覺得李娜瘦了很多,李娜故意裝得一切都很好的樣子,以免母親擔心,但母親卻看出一切都不對勁,李娜還是重覆古老中國女性被壓迫,自我放棄的宿命,母親決心解放女兒,她走上樓,打破花瓶,坐在那兒,等著心驚膽跳的李娜前來,開口說:「妳知道妳要的是什麼?」,李娜頓一下回答說:「尊重」、「關懷」,母親說:那麼妳回去誠心誠意的向他要,如果沒有,則離開這個即將傾倒的房子,又說:〝losing him does not matter,it is you would be fond and cherished!〞(沒有他並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而是妳自己是值得被珍惜的),此時的李娜終於頓悟,丈夫並不是她的天,她如水般的卑下只會流向低處,母親幫助她走出思想的迷障:個人應該依賴他人,並且應該依賴更強的人(丈夫)與逃避困難(順從)比面對困難(向命運挑戰)容易。李娜後來離婚,找到一位珍惜她的男人。

在李娜個案中頓悟之所以發生至少有兩個條件:(1)李娜之被壓迫,而此壓迫之劇烈,足以引發李娜心理衝突、自覺與反省;(2)李娜母親適時的啟發,在頓悟之後李娜煥然一新,實踐自己的新生命,我們知道她最終是快樂的。

艾理斯認為人情緒上的困擾多數來自於不理性的信念,這些大多是由個人社會化而習得的,但他也樂觀的指出人天生有頓悟的潛能,以理性來破除迷障,他為個人的生活目標把脈:〝(1)人是自由的,可以界定他自己的本質;(2)培養自己的獨特性;(3)與他人溝通;(4)個人的體驗為至高的權威;(5)除行動外無真理;(6)人可以在努力中超越自己;(7)創造自己的潛能;(8)自己做抉擇;(9)人必須學習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呂勝英,民86,p.88)

佛洛依德對成年病人的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症狀(例如:歇斯底里)表面上不明原因,但如果利用自由聯想,催眠或夢的解析等技術深入個案的潛意識中,或許會發現症狀與潛意識中某一個特定的被壓抑的創傷經驗有關,這樣的發現(現在症狀與過去創傷經驗的聯結)佛氏稱為頓悟,例如某人有「恐水症」不敢靠近水,很可能幼年期有溺水的創傷經驗。一旦找到潛意識中的「病源」,則症狀可大半解除,並且伴隨著「渲洩」的效果,積壓多年的抑鬱,如今找到洩洪的管道,一舉傾洩出來,在痛哭與頓悟之中,症狀得以解除。這樣的歷程是需要一個基本的條件:那就是人的靈性與智慧,能夠對自我的殘缺有所體悟,並勇於承擔。


『周哈里窗』與『自我坦露』

君與薇莉從小就是母親向人炫耀與相互比較的對象,長大之後仍不免相互調侃,有一次在聚會中,兩位因為客戶的廣告文案而起口角,薇莉批評君的文案無法被公司接受,因為她的風格就是不夠精緻,再如何修改也沒有用,此時君的母親卻當眾承認說風格是無法教導的,君一定是天生就是這個樣子。在幫忙洗碗盤的當時,君生氣的質問母親怎麼可以在眾人面前背叛她,而且她知道她的一切都達不到母親的標準,還沒有結婚,工作表現也不好,母親知道女兒的委曲並且開導道:我了解妳,我了解妳,那螃蟹,薇莉只吃最好的,而妳卻拿最差的,表示妳有一顆善良的心。

也許君自己都不曉得其實自己有一顆美麗、善良的心,通常心地善良的人比較不會與人爭,用餐時也會刻意的禮讓,因此到最後只剩下較差的螃蟹。當然人性的表現有些是後天環境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遺傳(天性)也伴演著極具關鍵的因素,從母親的眼中來看,君天性善良,是母親知道,但女兒不知的可貴特質。

學者周(Joseph Luft)與哈(Harry Ingham)兩人共同發展了「周哈里窗」(the Johari window),將自我分為四個向度,成一種動態的辯正關係,分別是「開放我」(open self)、「盲目我」(blind self)、「隱藏我」(hidden self)與「未知我」(unknown self):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

開放我 盲目我

隱藏我 未知我


別人 知道 別人不知


「開放我」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領域,屬於意識層次,一些明顯的特徵,例如身高、容貌、性別、職業等多屬於此部分。開放我的大小隨個人與情境而變動,保守的人較小,外向的人較大,對陌生人開放較小,對親密者開放較大。

「盲目我」是自己不知道,但旁人卻知道的部分,在君的個案中母親藉由君選擇不好的螃蟹來將君的「盲目我」轉換為「開放我」,並證明自己對君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化解君對母親的誤會,的確,如果母親對女兒沒有愛的話,怎麼能對其了解的如此透徹(連女兒自己都不知道)。造成人盲目的原因很多,前述「虛偽意識」、「符應原理」或是讓情緒淹沒了理性等等都可能使人「雲深不知處」,因為「身在此山中」。但有時會從一些「口角溜言」、不經意的動作、「自我防衛機制」,心理輔導或是靈機乍現等方式而了解「盲目我」。「盲目我」並非都是不好的,只不過從蘇格拉底的角度來看,他希望人應該從徹底了解自我開始,他的名言就是「知汝自己」,當我們對自己的本質有透徹的領悟時,比較不會「盲目」的論斷別人。

「隱藏我」是自己知道,但卻不想讓別人知道的部分,我們有眾多的理由隱藏自己:「印象整飾」、戒心、親密程度、對方是否能理解、接受等等,男女雙方邁向親密情感的關鍵就是告訴對方自己的秘密,越是私密的事情,越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我坦露」(self-disclosure),影片中的四位母親多年來一直隱藏早年的「創傷經驗」(隱藏我),以免給自己及家人帶來壓力,但為了避免女兒步上「第二性」的後塵,遂將自己的「隱藏我」開放,訴說自己早年如何被壓迫,以及如何從壓迫中掙脫出來,希望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啟發女兒,也同時打破女兒的「盲目我」(自憐自艾),這樣的歷程我們稱為「自我坦露」,母親對女兒的隱藏我縮小了,開放我變大了,而女兒的盲目我被打破了,同時也願意與母親分享內心的感受,結果是母親與女兒彼此間的開放我都擴大了:

開放我

盲目我

隱藏我

未知我


「未知我」是不論自己或他人都不知道的部分,佛洛依德稱此部分為潛意識,有些學者稱為潛能,是有待發掘的部分,人總是在極端的情境下才能揭露自己「未知我」的面紗,例如在絕望中,重大的意外,長期而刻意的探索(智慧的開悟),生命的重大轉變或某些不尋常的遭遇(例如集中營、戰爭),有時我們會對自己或他人的潛在人性感到震驚,它可以是如此的偉大,但也可以是無比的邪惡。

「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與「未知我」的界線經常是模糊不清與變動的,人的意識是唯一的而且像流水般的變動不拘,讓人難以捉摸。常常我們對他人的心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看到的表相(開放我)不等於實質(隱藏我),即使自己也不見得完全的清楚,還得透過他人的「參考架構」,以及「社會比較」來解讀自己的內心世界。


影片最後女兒們個個在母親的啟發下終於頓悟,「盲目我」被打破而「未知我」宣誓女人與男人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力與能力。

台長: ---------------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