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26 16:21:04 | 人氣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健走對健康的幫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其實溜直排輪也是消耗大量體力的全身運動
上回帶小王子父子倆去家裡附近公園溜冰場溜了一下午
結果隔天全身痛到不行  骨頭都快散了
真是比騎腳踏車還累人
不過直排輪需要的場地就比騎單車簡單多了
一個溜冰場就可以累死你
騎單車還要早起  不然去淡水來回就會人擠人

家裡弟弟剛剛買了   小型跑步機
我也準備要去買   舞影腳HAPPY FEET飆舞遊戲機
這下子就算外面狂風暴雨   也可以宅在家裡努力運動了

要活得健康就是要動起來
別繼續賴在沙發上看電視或窩在書房上網啦~
馬上起來活動筋骨吧








原來健走那麼好!         


健走可以減緩老化,因為鍛鍊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部位。人體全身有近 五百條肌肉,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身,肌肉的持續力會隨年齡增長日漸衰退,握力、臂力、背力等上半身肌力到了六十多歲仍可以有二十多歲時的七成左右能力,但 下半身腿力卻只剩下約四成。台灣每年的長青分齡田徑賽,六、七十歲的鉛球、鐵餅都還有不錯的佳績,但是跳高就令人慘不人賭..均可佐證。

故 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 懷特博士,首先提出「腳是第二心臟」的說法;常言也道:「老化從腿開始。」下半身肌肉不夠強健,上下樓梯、跑步都會體力不支、氣喘如牛,因為運動全靠大 腿、小腿的肌肉操作,一旦這些肌肉萎縮,人不僅無法維持正確姿勢,而且容易有疲勞、膝痛、腰痛等現象。鍛鍊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健走就是最 理想、效果最大的運動。

健走時,最好配合緩而深的呼吸、雙臂擺動、大跨步快速前進等,更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健走的好處,可以歸納為塑身與健康兩方面。

【走出好身材】

肥胖是百病之源。即使輕鬆地走,也能消耗平常10倍以上的脂肪。為了消除體內多餘的脂肪,在自然呼吸的情況下步行,讓心跳維持再最高心跳數的50∼60%之間,就能提升有氧運動的效能。

提起健走,飛躍羚羊-紀政就眉飛色舞:「走路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

前幾年由於事業壓力、婚姻亮紅燈、自己沒注意等因素,紀政不知不覺竟然發福,衣服從10號尺碼,改穿16號,腰粗、腹大、臀也寬,她意識到自己過胖,也感到體力、健康都變差, 1997年末她下定決心減肥。

她找出以前朋友送的一台簡易跑步機,每天工作完後回到家,再累也要邊看電視邊雙手擺動、大步走跑步機,半年之內,她不花一毛錢瘦了20公斤 ,重新找回那充滿自信、高瘦苗條的標準身材,穿上胖的時候不敢穿的漂亮衣服、T恤可以塞進褲子裡,而且尿失禁的困擾不藥而癒,還能夠一口氣爬上大武山巔。

從此以後,紀政逢人就鼓吹健走的好處,每天上班爬三層樓梯進辦公室,但為保護膝蓋,坐電梯下樓。

下班後回家,她仍是先走「走步機」,走出一身大汗,衝過澡才簡單吃點稀飯,然後讀書入睡,「每天都要走,就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她說。

假日她大多到野外如觀音山 、水返腳(汐止)大尖山等,參加健走活動,一邊運動一邊接近大自然,聽溪水淙淙,鳥鳴啾啾,「聽到生命之歌,聽到入神,一點也不累。」她說。

以健走減肥的秘訣在於每天至少走一萬步以上。

因為健走雖是有氧運動,一開始卻是以糖分為主要消耗能源,大約20分鐘後,才會正式燃燒脂肪,而且以成年男性平均每天攝取約2100大卡的熱量計 算,人體基本新陳代謝與在職場中消耗的熱量共約1800大卡,意即有300大卡會堆積在體內,消耗1大卡約需走30步,所以走10000步才能消耗完 300大卡。



【走出健康來】

桃樂絲是美國蒙大拿州一位退休護士,她的雙親都在五十多歲時死於癌症,而她自己也一直為哮喘及肺病所苦,一年平均住院兩次。即使服用抗生素,病情依然不見改善,桃樂絲覺得沮喪、失望,甚至感覺正一步步邁向死亡。

偶然一次,她參加一項健康講座,主講的運動生理學家提到,運動──尤其健走,有助於解決她的困境。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桃樂絲,決定從散步開始嘗試,逐漸練習到快速的健走。幾年後,不僅肺變得健康,與疾病、抗生素說再見,她還成為馬拉松選手。

「健走是我的生命」有一次走在落磯山分水嶺的稜線上時,82歲的桃樂絲這樣對同伴說。健走讓她感覺年輕25歲以上,可以擁有更多采的生活。

多走路,多用雙腳,腦力、體力都會更好。身體下半身包括背、腰、臀、大腿、小腿等肌群,都與大腦、脊髓、神經互通訊息,且與腦幹有密切相關。

健走可以預防疾病:

健走這「藥方」,如果每天服用,可以減少20%罹患乳癌、30%得心臟病、50%罹患糖尿病的機會,而且幫助你活得健康、活得長壽。

最平凡的作為,常常有最不凡的效果。健走可以增加人體的心肺功能,增加骨頭、肌肉力量,解除緊張、控制體重,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健走讓人感覺很好。

【遠離乳癌威脅】

據美國和《護理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一項長達20年的統計研究指出,一週運動7小時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癌罹患率,而最理想的運動就是健走。

 

【預防心臟病】

人人都害怕自己是下一個心臟病患,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週健走3小時以上, 可降低35∼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美國醫學學會也肯定,每天健走30分鐘,可維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狀況。即使沒法每天空出一段時間健走,利用短時間走路累積也可有一定成效。

【走離老年痴呆】

美 國《自然》雜誌報導,60歲以上銀髮族,一週有3天,每次45分鐘以上的健走運動,有助於維持較好的認知功能。人體中最耗費氧的部位就是腦神經細胞,深呼 吸可以提供充分氧氣給腦部,促進腦神經細胞功能活化,一邊健走一邊配合呼吸,可以獲得全身血液活絡與腦循環順暢的雙重效果,腦血管重返強韌,自然就能預防 健忘與痴呆。

【健走能降血壓】

人入中年以後,血壓多半會上升,但步行可以減少荷爾蒙分泌(因荷爾蒙促使血 壓上升),因而減少血壓上升的機會;其二是步行會增加牛膽酸的分泌,而牛膽酸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為了安全起見,高血壓患者 應先跟 醫師溝通瞭解身體所能負荷的狀況,從散步開始,逐步進展到健走,但每次還是要持續30分鐘以上。

【預防動脈硬化】

現 代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使得體內血液中的膽固醇與中性脂肪異常增高。血液中膽固醇量過多,會逐漸滲入血管壁,動脈因此變硬變脆變狹窄,血液流通不量,容易 誘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病變。膽固醇有好HDL、壞LDL之分,好的 HDL會把多餘膽固醇送往肝臟,預防動脈硬化,持續 20分鐘以上的健走,有助分解燃燒體內中性脂肪,增加HDL的量。

 

【預防治療糖尿病】

造成中老年人罹患胰性糖尿病的原因,多半是過量飲食,尤其是三餐後血液裡的血糖值急速的升高,而若此時胰島素(因素林)分泌不足,就無法適時將其轉變成肝糖儲存於細胞,長期高血糖值的結果,造成部分血糖隨著血液循環,強行經腎臟進入膀胱,最後泌尿中有糖份就不足為奇了。

適時適量的健走有助於預防代謝症候群,能即時降低血糖值,且溫和的健走有助於胰島素、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的分泌,對於調解血糖←肝糖→血糖的平衡,預防糖尿病功用甚佳。

 


 

每日勤走健康多
掌握訣竅不酸痛
 
更新日期:2008/09/05 10:02 uho編輯部
 
走路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現代化的便捷,日漸被荒廢。國民健康局的調查,台灣民眾有40%是缺乏運動或運動量不足的,尤其是坐辦公室的白領階級、26~45歲,普遍都是不愛運動的「懶人族」。男性超過1/3、女性超過2/5,並無參與運動的動機或習慣。

無 法從事運動的藉口不外乎:沒時間、無適當的運動環境、沒有運動夥伴陪伴、上健身房要花錢…等。名詞-「坐式生活」,指的是個體多以靜態或小範圍活動為主的 生活型態,如:朝9晚5的辦公室工作人員,下班後只是坐在沙發上觀賞電視節目。天主教聖功醫院復健科林雪驥主任表示,這樣的生活方式,個人體能會衰退的很 快。

走路其實是最好的運動,WHO談到如何預防癌症和心臟病這兩大現代文明病時,都直接提醒世人要多走路!運動生理學教授林正常博士指 出:「走路是人類最自然的運動,也是最為放鬆的運動,走路可以紓解壓力,放鬆身心,還能讓人腦筋清晰,深入思考,取得靈感。」全世界健走的人口達1億7千 萬人,是慢跑人口的4.6倍。足證健走平易可行。

運動醫學的研究:走1步,可以牽動到全身95%的肌肉,走30步相當於消耗1大卡的熱 量,所以走萬步可消耗至少300大卡熱量,約等於成年人一天所多攝取的熱量。走路是最不具傷害性的運動,每踏出一步,膝-腳承受了1.5倍體重的力量,相 對於慢跑卻是 2~3倍,快跑更達7倍以上,對於膝關節的傷害最少。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短時間的溫和體能活動 (例如走路10分鐘),對身體健康有顯著的改善。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主任謝明哲談到走路的益處如下:降低心跳速率並強化心肌功能、降低體內壞的膽固 醇、增加好的膽固醇、燃燒脂肪、幫助控制血糖、鍛鍊結實肌肉、促進新陳代謝、釋放腦內啡。

林雪驥主任指出,正確的走路法應考慮以下幾點:

■ 距離-「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衛生署的研究顯示,臺灣地區成年人每日平均步行步數約在6500步 (國外相關資料為 5000~7000 步)。最早提出「一萬步」口號的是1960 年代日本九州大學的吉城旗野(Yoshiro Hatano)博士,40多年來已廣泛為歐美引用。

■ 速度:(屏東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保健系徐錦興教授建議)
 
(1) 漫步健走 (散步):每小時 4.8 公里以下。適合初入門者
(2) 適能健走 (快步):每小時 4.8 到 9.6 公里。適合一般愛好運動者。
(3) 強力健走 (快步):每小時 4.8 到 9.6 公里,但增加擺動及負重。適合鍛鍊體適能者。
(4) 競賽健走 (競走):每小時 12 公里以上。朝競賽奪標者。

■ 強度:每天走30分以上、每週走5天以上,運動後每分鐘心跳加上年齡,等於170下。

■ 姿勢:脊樑挺直、抬頭挺胸、縮小腹、雙肩放鬆、臉朝前,視線望向前方15~20公尺。手肘微彎、膝蓋伸直、依循腳跟→腳掌→腳尖方向移動重心,腳尖踢出的幅度向外5~10度,標準步伐=身高 × 0.3。

■ 時間與環境:最好的時間在清晨4點到6點(太陽初昇時),黃昏6點到10點間,氣溫在20℃~30℃之間,選擇車少、樹多且空氣新鮮的地方。公園、運動場等場地寬敞、路障較少的地方。

不常運動的人一開始可能會雙腿酸痛,來自於肌肉中的葡萄糖燃燒所產生的乳酸,不過身體會自行調整,習慣運動後改利用脂肪酸當作能量時,肌肉便不至酸痛。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887

 


 

 

專家觀點》慢走有技巧  化整為零也有效
 
【聯合晚報╱黃薰隆(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秘書長)】 2008.08.30 02:48 pm
 
 
如果要把走路當成一種運動,一定要達到某種強度才行,而運動強度又和年齡和體能有關,黃勝雄醫師年近七旬,體能無法和年輕人比擬,慢走其實就夠了。
 
不管是慢走,還是近年來逐漸熱門的健走,都不是運動比賽,而是體適能的有氧運動,沒必要把自己搞得上氣不接下氣,只要心跳速度加快,或是讓自己有點喘,就可以達到運動效果。不過,慢走或健走都很講究技巧,如此才能發揮最大的運動效果。
 
就技巧來說,可分上半身及下半身兩大部分。走路時,上半應往上拉,而不是往前傾,更不可彎腰駝背;手肘彎曲呈90 度,方便前後擺動;半握拳頭,往前擺到胸前,往後擺到腰際,讓胸肌及背肌也一起運動到。
 
下半身的走路技巧,腳跟要先著地,接下來重心往前移,再以腳尖離地,可減少地面衝擊對全身關節的壓力;雙腳膝蓋保持放鬆不鎖死,除可保護膝蓋,也可避免運動傷害;走路時,應遵照快步走,而不是大步走的大原則,減少受傷的機率。
 
走路是件快樂的事,如果時間不夠,可化整為零,分次完成,比如說每天設定的30分鐘走路中,如果一次走不完,可以分早、中、晚三次走完,效果一樣。
 
【2008/08/3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天天一萬步 助人 走出憂鬱迎向陽光
 
更新日期: 2009/08/01 04:09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天天健走一萬步,讓原本為憂鬱症所苦的王正賢,迎向陽光,揮別憂鬱症!

彰化縣鹿港忘年健步會會長王正賢,今年55歲,開設竹器藝品公司,在一般人的眼中,他的生意興隆,夫妻感情融洽,兒女乖巧,令人稱羨,但是他在兩年多前,卻突然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每天除了呼吸、吃飯與工作,不知道為何而活?還一度萌生自殺的念頭。

王正賢說,他原本個性開朗,喜歡交朋友,但憂鬱症上身後,所有朋友的聚會邀約,他通通推掉,只有送貨才出門。除了做生意以外,任何人找他,他都以一句「不想出門」回絕,朋友都覺得他變得怪怪的。

直到他的太太拉著他就醫,他才知道自己罹患憂鬱症,接受藥物治療,病情才好轉,但是他不想長期依賴藥物,太太又拉他去鹿港體育場健走。他想了想,覺得「身為男子漢,總要走出去」!

當王正賢踏出健走第一步後,覺得肺活量變好,每天都健走一萬步。

原本只是跟著妻子一起走,後來在健走同好鼓勵下,還成立忘年健步會,不再把自己關在家裡,覺得人生還有很多事要做。

署立彰化醫院婦女身心科主任高靜玲表示,根據研究顯示,運動對憂鬱症患者確實有幫助,但只是治療環節的一部分,患者應先尋求專業人士的評估,再尋求治療方法。

高靜玲說,輕度憂鬱症可以透過非藥物的方法治療,但如果適度運動對改善憂鬱症沒有起色,又有尋短念頭,還是要透過藥物或住院治療。

高靜玲說,現今社會對於憂鬱症患者的接納度高,在親友及家人的支援下,適度運動,驅動憂鬱症患者的內在動力,而以意志力重拾興趣,並找回與人群互動的活力,是好事,但不可輕忽尋求專業治療與評估的重要。


台長: schyi
人氣(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