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6 01:34:18| 人氣1,0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私藏我心中的人間祕境: 慕谷慕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一次看到慕谷慕魚, 是在今年的三月 ToGo 雜誌的報導.

早在年初, 就有探訪花蓮的計畫, 而這個號稱"小太魯閣"的慕谷慕魚生態廊道, 聽說是經過三年的封溪後, 在今年五月重新開放. 只在照片裡目睹, 就極為震撼的, 清澈到不可思議的綠的清水溪, 幻境般的彎月峽谷, 氣勢雄宇的龍澗電廠....沒有多想,慕谷慕魚, 馬上就成為我探訪花蓮的第一志願.

2005年9月3號 1:30pm.

吃完鯉魚潭的午餐後, 我們朝幕谷慕魚旅遊諮詢中心集合. 這次的生態導覽, 我們接洽了駱可旅遊. 在網路上找尋, 目前操作幕谷慕魚的旅行社並不多, 而駱可應該是相當用心的. 到訪的前一天, 正是某個颱風剛過的第一個週末. 因此不光是幕谷慕魚, 包括鯉魚潭, 七星潭等著名景點, 人都少的可以. 不令人意外地, 這次慕谷慕魚之旅, 又再一次地成了專為我們設p的 VIP 行程!! 在遊客中心換坐六人小巴, 然後由美美的當地太魯閣族解說員蘇愛臻, 司機兼副解說兼吐槽沈木春大哥, 帶著我們五個都市俗, 開始了令人目眩神迷的, 慕谷慕魚之旅.

傳說中, 慕谷慕魚的故事是這樣的.

在花蓮秀林鄉木瓜溪畔河階地的銅門村裡,共有銅門、榕樹兩個部落。大約三百年前,原本居住在南投春陽溫泉的太魯閣族,翻越奇萊峰、能高山,來到秀林鄉木瓜溪的河階地開墾,慕谷慕魚(Mukumugi)即是第一個來到此地開墾的家族;後來因為這裡產銅,又是交通隘口,所以改名為「銅門」。

現在村子裡規畫出來的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可以看到木瓜溪上游及其支流清水溪、翡翠溪谷地的動植物生態與地質景觀。這裡大片原始的山林溪谷,是昔日當地原住民的狩獵區,帶領我們的美麗解說員愛臻說:「小時候,我們就常來這裡游泳捉魚,我們的童年幾乎都是在這裡度過的!」數年前,這裡的原始秀麗的溪谷景致,受到電魚、毒魚等嚴重破壞,於是居民發起了護溪活動,花蓮縣政府還於2003年五月二十日公告封溪禁漁的保育措施,部落自組河川巡守隊,展現愛護自然環境的精神。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後,這處美麗的秘境終於在今年的五月二十日重新開放,並試辦生態導覽遊程,採取每天總量管制三百人、由太魯閣族解說員全程導覽。花蓮縣政府也於去年,在入口處成立了慕谷慕魚旅遊諮訊中心。

沿著台9丙線從花蓮往鯉魚潭方向,過了銅門大橋直行約5分鐘的路程,右邊往山區的小岔路有座手持長矛射獵的太魯閣族勇士雕像,是前往銅門村裡最醒目的指標。過了銅門社區,即可見到闢建在木瓜溪對岸山壁上、建於一九五五年的銅門發電廠。

橫跨在溪上的聯外吊橋,古樸的橋身十分優美,是這裡最壯觀的景觀,值得一提的是,這座發電廠還是採地下化發電的,非常特別。愛臻說,這條長達40公里的清水溪有8座水力發電廠. 日治時期,日本人利用木瓜溪流域豐沛的水力與落差,沿溪闢建了數座發電廠,包括榕樹、銅門、清流、龍澗等發電廠。沿著清水溪而闢的產業道路,是境內清水發電廠的聯外道路,盡頭是清水發電廠,沿著平坦道路而行,清水溪原始秀麗風光飽覽無遺。入口則是從揚清橋開始,紅色的拱橋在綠林溪谷中顯得十分搶眼,

"哇"的一聲, 就和愛臻的預期一樣, 我們終於尖叫了出來. 我們終於看到了, 那綠的不可思議的清水溪. 源自於能高山的清水溪蜿蜒40公里,在紅色的揚清橋下與木瓜溪匯流出海。

那是種, 不可思議的清澈透明吧....彷彿清水溪的每吋肌膚, 每個呼吸, 都赤裸裸地攤在陽光下, 與我們坦誠相見. 沒有親眼目睹, 是絕對無法感受這震撼的.

颱風過後, 原本以為溪水該是渾濁如木瓜溪般的渾濁如泥; 神奇的是, 站在橋上往左看,山谷裡的溪水清澈見底(照片中間的清澈溪水);往右望,從奇萊山流下的木瓜溪夾雜大量泥沙,如滾滾黃河般洩流而下(照片上方的渾濁溪水);往下望,下方的匯流處水流湍急,像是一鍋沸騰的熱湯。

就這樣, 一幅奇妙的圖畫, 透明的清水溪, 渾濁如泥的木瓜溪, 和平地共處在畫中, 渾然天成. 我們不禁讚嘆著造物主的巧奪天空.

我們繼續沿著山間小路徐徐而上,沿途在原始闊葉林相、隧道中交錯而行。清水溪開闊雄偉的溪谷風光不時在密林間乍現,流水奔馳,紋理清晰的巨石岩層、黝綠色的深潭,質樸而美麗的風光,讓我們神迷。

慕谷慕魚廊道素有小天祥之稱,翠綠的峭壁懸崖壯麗宏偉,比起天祥、太魯閣峽谷混濁湍急的立霧溪,慕谷慕魚廊道湛藍清澈的溪水像是晶瑩剔透的藍寶石,蜿蜒在峽谷間更顯得閃亮耀眼。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約2公里的開放區域,從下游入口處依序規劃了垂釣區、觀景區、4個戲水區及6個賞魚區,還有生態步道和生態護魚區,提供完整原始又好玩的自然生態教室。從紅色的揚清橋開始約300公尺,水域較深的溪谷是垂釣區,今年夏天過了魚類的繁殖期以後即將在周末開放釣魚活動。不過愛臻說,未來是規劃在八月的週六才開放,而且一人限量釣"二十條魚"喔!( 我們都不禁懷疑這"二十"條魚該如何計算 ^ ^ )

過了垂釣區轉個彎,河道愈趨寬闊,溪水趨於平緩,這段約600多公尺,巨石嶙峋且水位較淺的區域規劃為溯溪區,身為荒野烏來組的我, 早就覬覦這段溯溪區很久了( 烏來組可是整個荒野唯一可以溯溪的定點觀察組 )不過由於颱風剛過, 水位起碼比一般水位高出半個人身. 大家都認為勉強溯溪實在危險.

錯過了這次在夢裡溯溪的機會, 好可惜 > <

愈往上游走,景色愈是精采。穿過第一個彎月隧道後,右側嶙峋山壁上,留有清楚的風蝕痕跡;下方的深潭據說深約十一公尺,一旁還有處彎月型的水潭,因而被稱為「彎月峽谷」。眼前是成排巨石匯聚成一處處水潭,碧水澄淨如鏡,水中悠游的苦花魚,清晰可見。徜徉這番美景,令人流連。尤其溪水更是美得讓人想親近.

就在彎月峽谷旁邊的淺水灘,水流平緩且溪床寬闊,以前就是當地居民戲水游泳的好地方。依據溪谷地形的變化規劃有淺灘兒童戲水區,再往裡面一點還有較深的水潭.

接下來的溪谷區更加精采有趣!經過3年封溪的成效,清水溪裡出沒大量魚群,苦花、溪哥、鱒魚、高身魚固魚等,多達12種魚種。愛臻身手矯捷地跳到大石塊上,手舞足蹈地直說, 這裡的魚群他訓練了3年,不但聽得懂他的話,還會跟他一起跳舞。我半信半疑地走到溪邊一瞧,大石塊旁還真的聚集了密密麻麻的魚群。

愛臻說, 在許多年以前,人們非常了解自然生態循環的法則,所以只用傳統的方法捕抓體型較大的魚、蝦類。而讓體型比p的魚、蝦類可以繼續繁衍。因此清水溪一直以來是這裡村民珍惜並且賴以維生的魚場。但是自從遊客的腳步來到這裡之後,不僅僅破壞溪流的自然生態,並且還利用毒魚、電魚的方式大量的捕殺魚、蝦類。使得這條十幾年前清澈美麗的河流為之變色,自然的原始風貌不再。

目前在村長的帶動之下以及花蓮縣農業局、水產養殖所和太魯閣管理處的協助之下,慕谷慕魚當地的居民正再積極的利用自然工法重建清水溪以及賞溪步道。他們用當地的天然石材--片麻岩,將它敲成適當的大小和厚度,並且配合當地的自然景觀,建設出具有古樸味道的岸邊和一條條往下的賞溪步道。這個方法不僅可以提供魚、蝦類覓食和棲息的空間,還可以作為永久性環境保護的利用唷!

我想, 眼前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秀麗山水,還感受到銅門村裡1000多位居民,為保護太魯閣族的美麗淨土所努力的成果。

到了後段, 終於到了我們可以下水的戲水區. 等不及, 我們非常有默契的, 趕緊脫了鞋子襪子, 想親身體驗這到底是怎麼樣的清澈蔚藍.

該怎麼形容這種清涼呢. 是一種沁入全身的舒暢吧. 灑下初秋的陽光, 閃爍著波光的清水溪, 原來我早已醉在這銅山深山的天然 spa 中. ^ ^

該回家了. 回程的沿途, 愛臻開始解說起沿途的蕨類和各類植物. 不得不佩服愛臻的功力. 也是同在接受荒野解說員訓練的我, 比起愛臻可真是遜色太多囉. 從旅程的一開始, 愛臻便很親切的跟我們介紹太魯閣族的歷史, 人文文化背景, 部落故事, 還能一一介紹沿途水文, 植物物種. 最後還在車上教起了族歌, 大夥可是開心地跟著唱和著....汗顏汗顏. 台北的我們, 要當個真正令人感動的解說員, 不但是專業要加強, 那個發自內心別人學不來的熱忱, 我想應該才是真正一個很棒解說的源頭吧. 加油加油.

下山後我們順道參觀了銅門村, 及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的地區分布是從北起於花蓮縣和平溪,南到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就是現今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少部份的卓溪鄉立山、崙山等地。

他們是一個父系社會的小家庭組織結構,在家庭或親族間均以男性權威為主。其「命名法則」是採父子聯名制,也就是子女聯父名於自己的名字之後。

在同一血緣的親族之間,太魯閣族人嚴格的遵守著同一親族不婚的禁忌。其收穫時彼此邀宴,婚喪習俗時負有互助和共享豬肉的權力及權利,更重要的是其共負罪責、共復血仇。

傳統上,太魯閣族的男性,婚姻條件是獵首及具有高超的狩獵技巧(唯有已獵首過及擅於狩獵,男子才有資格紋面),其次是守規矩與心地好,有財產及身體強壯則是更次要的條件;女性的首要條件是會織布(女子會織布才能紋面,紋面的女子才算是美麗的),其次則為勤勞、會持家及心地好。而在男女關係之間,傳統祖靈的信仰及恐懼深植於人心之中,因此族人有著極嚴格的規範:不允許未婚的青年男女或已婚的人有越軌的行為或動作。

在太魯閣族人的部落中,由成員共同推舉聰明正直的人為頭目。頭目,對外代表部落,對內維持部落的安寧和諧、解決仲裁紛爭。頭目及其他幹部都是無給職的,其唯一享有的權利是部落的人家舉行慶典時總會受到邀請。部落在對外的關係上,獵區的保護是全體部落成員的共同責任,每個部落均有固定的獵區,打獵行為不僅是在維持生計,也由於狩獵團體的組合形成部落男子之間的共擔責任的團體意識。為了維護部落的獵區,防止敵對部落或族群入侵,族人必須團結一致。

太魯閣族人的傳統宗教信仰是祖靈信仰,祖靈會庇佑子孫的條件是所有子孫必須遵從祖先所遺留下來的習俗、教訓和規範……也就是祖先gayan。

我們參觀了銅門村的一個紡織品禮品中心. 為了我們的道訪, 還特別央請村內的長輩, 為我們示範最傳統的織布方法. 太魯閣族是典型父系社會, 因此女子的織布技術便成了女孩們身分地位的另一個象徵. 而傳統的織布方法, 真的是一線一線的編織, 再利用這台機器將每一條線編結起來.

大概現代已經沒有人這樣編織衣物了. 但是比起紡織機的快速, 這種一針一線的手工, 才是真正的細膩和精緻. 而我彷彿也在老婆婆的臉上, 看到屬於幕谷慕魚的驕傲, 和對於這塊淨土的, 不捨.

5:00pm. 我們回到了遊客諮詢中心.

很開心地和沈大哥和愛臻道別. 並且很誠心地說, 如果我有台北的朋友要來, 我一定大力推薦. 這次的慕谷慕魚生態導覽, 比我原先想像的精采許多. 慕谷慕魚的巧奪天工固然令人神迷, 而加上愛臻親切熱情而專業的解說, 彷彿又讓我們回到時光隧道....

回到那個 Mukumugi 當初翻山越嶺, 來尋找的那片樂土. 相信, 我一定會再來;

只是再來一探我心中的那片人間祕境, 慕谷慕魚. 其實就已,

心滿意足.

台長: 小正子
人氣(1,0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玩耍 |
此分類下一篇:夢土花蓮之 瓶中稿
此分類上一篇:日出七星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