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26 11:42:19| 人氣82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智利秘密行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被譽為魔幻寫實宗師的小說家馬奎斯,素以《百年孤寂》、《預知死亡記事》、《愛在瘟疫蔓延時》、《迷宮中的將軍》等拉丁風味的作品為讀者所傳頌。但也許是譯介上的考量,也可能是讀者對文類的偏好,馬奎斯的報導文學作品在國內流傳是少,亦不知名。也因此,極少有人注意到他在這方面出神入化的造詣。
長久以來,報導文學一直被視為一種邊緣與雜交性質的文類,它和散文中像是遊記、傳記、速寫等含有「主觀報導」成分的體裁,皆有著微妙的牽連,甚至在當代的一些作品中,小說技法的滲入更是造成它妾身不明的重要原因。那麼我們究竟如何來設立判轉以避免文類的混淆?事實上,報導文學與散文的區別並不在「客觀報導」與「主觀陳述」的兩極,而在於兩者所佔的比重及作者本身的意圖。知名已故作家林燿德便曾指出:「報導語言的存在乃是界定報導文學的重要特徵。」報導語言原出自新聞寫作,其主要目的在於借文學語言向現實做寫實的探索。透過採訪記錄、史料彙整、資料剪輯、田野調查等取得資訊後,利用文學化的加工,在不違反事實的立場下,使報導內容更能打動讀者的心弦。由於身兼報導的特色,報導文學也比一般文學作品更強調寫實、政治及社會性。以此來審視馬奎斯的《智利秘密行動》,無疑是一部相當成功的報導文學作品。
該書中,他以第一人稱的角色扮演偷渡回智利拍攝紀錄片的流亡導演密戈爾.立頓(Miguel Littín),詳細描繪潛入智利到帶著豐碩成果成功脫逃的過程。假身份、假護照、假妻子,在外流亡十二年的導演密戈爾透過高明的化妝及掩飾,明目張膽潛回高懸著他通緝大照的智利。暴政下人民苦難的情景是這次的闖關的主要目的。三組不同國籍,彼此不知對方存在的拍攝人員,將在他的秘密操控下,分別獵攝不同地區的景象以供日後剪接使用。儘管旅途艱困,許多未知的險惡等待著他們,然而,這次任務的困難並不在於鷹犬們不時的盤查,以及密戈爾改頭換面後依舊可能漏出的馬腳,而恰恰在於,他潛意識中不斷流竄而出的悲劇性格。
在全書的開頭,馬奎斯便饒趣的揭示了主角的性格。武裝警察是密戈爾心頭的陰影,但他不僅未曾閃躲,反倒是多次冒著被識破的危險,主動找上他們,並輕挑的詢問愚蠢的問題。像是在拍攝市內廣場一棟殖民建築時,密戈爾便曾窘困的自道:「我想到各種敷衍方式:拖延時間,拒絕拿出證件,逃走,只差沒想到遭他們逮捕。我只剩下攝影師這個希望了,他會拍下全部過程,證明他們把我抓走了。…因為我犯了一個大錯,依舊在裝護照的皮夾裡,放著智利身份證和信用卡,而這些證件上都有我的本名。」
僥倖逃過盤查後,密戈爾有因此收斂許多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在那不久後,他又在無預先告知的情況下,離開假妻子真情報人員的保護,深入內地的坎塞普遜,以拍下暴政中更窮困污穢的一面。結果,不僅所有的人瘋狂找他,密戈爾也差點真成了牢籠中的鴿子。不過卻也是如此,他才真正親臨了迷宮般的帕布羅西尼貧民區,用他柔情而感性的鏡頭,描繪下貧民區的慘狀,以及阿葉德政府與詩人聶魯達在他們心中近乎完美的形象。
馬奎斯顯然是個嫻熟的說書人,他精準的抓住了密戈爾富詩性的性格,以此銜接所有的事件與場景,並藉著密戈爾的觀察與戲劇性手法,凸顯了任務的困難,報導了皮諾契特統極權統治下不為人知的陰暗面。由於馬奎斯對密戈爾形象的複調描寫,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便宛若親身回到被流放多年祖國的密戈爾,在欣喜與恐懼的多重矛盾下,經歷無數的懸疑與意外,終於成功的在「老虎的嘴上拔下兩萬呎的毛」。脫逃,乾杯。

自由副刊 2003年2月20日

台長: 厚森
人氣(82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鬧鐘叫醒手指頭
為什麼…我看過的書,你也都看過了啊?真的是見鬼了!> <
2008-10-24 00:06:20
鬧鐘叫醒手指頭
為什麼…我看過的書,你也都看過了啊?真的是見鬼了!> <
2008-10-24 00:06:4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