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萬華大理街的糖廍文化園區為西元1910年正式開工的臺北製糖所,於民國99年11月以「糖廍文化園區」的嶄新面貌重新登場,目前僅作糖業文化展示的A倉庫開放參觀,走進充滿懷舊風味的糖業文化館,彷彿走讀了一趟台灣糖業的百年興衰史。
早在清代之前,萬華大理街這一帶就遍佈蔗園與糖廍。糖廍指的是以稻草、茅草或甘蔗葉鋪頂、麻竹或龍眼樹柱為枝架的圓錐形棚屋,以及土瓦鋪蓋的熬糖屋。糖業文化館內以4個巨大石磨環抱著的即是圓錐形棚屋模型,因為在機械製糖時代來臨前,農民必須在棚屋下以牛隻帶動石磨搾甘蔗為汁,再送進熬糖屋內熬製蔗糖。
↑圓錐形棚屋↓石磨 日治時期日本會社在此設立北台灣最大糖廠「台北製糖所」,高聳的糖廠煙囪成為地標,全臺首屈一指的現代化製糖設備進駐,北台灣(含宜蘭)的甘蔗藉由火車、五分車與河運,全數運送至此產製為高品質白糖。可惜糖廠煙囪於68年被拆除,館內蒐集了老照片與投影於展館白牆上的紀錄片供遊客憑弔;五分軌道也不復見,只能透過鐵道文物、一小段古月台、以及台糖捐贈的4節五分車廂想像當年盛況。
↑五分車↓製糖設備 園區為開放空間,靠近地下停車場的外側種植了可生吃的紅甘蔗與煉糖的白甘蔗,每年11月初甘蔗收成季節會舉辦甘蔗祭,很適合親子遊。
↑紅甘蔗↓白甘蔗
↓寫真
更多照片在相簿~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