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01 07:47:35|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屬於觀眾的美麗時光〈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其實是帶著對於國片的一點點刻板印象去看美麗時光的。在電影上映時前,我就已經在自由時報影藝版不定時地看到相關的拍攝消息。真的吸引我走到戲院裡去的,卻是因為宣傳時所說的魔幻寫實。
這個幾乎需要情感極端豐沛、思想極端天馬行空卻又眼光異常成熟的個性特質的領域,有台灣人以影像跨足,並以之為作品的賣點,確實值得一探究竟。

我不確定過去的台灣電影玩魔幻寫實玩的效果如何,但是張作驥的電影似乎從黑暗之光開始就一直有這樣的元素存在。想像或許是藝術最重要的一部分,有想像才會有創造力,而想像又是奠基於一般生活。我們因為對於生活不滿意或無力逃脫,所以有想像來支撐我們度過每一天,有想像來讓我們喘息,有想像來讓我們覺得活著覺得快樂。

電影開始是一個客家的大家庭,半身鏡頭不停地在房間裡地每個部份流轉。屋子裡的人一來一往偶又交叉地對話,如果不是客語對我而言算陌生,我幾乎要以為自己也回到幼時的三合院,
在一角看著家人們來來往往。

張作驥的電影是很寫實的,幾乎可以拿來當作紀錄片的那種。由於電影呈現的的社會與環境對我們來說幾乎零距離,所以有些看的人只覺得對啊,沒錯就是這樣,有什麼新鮮的感覺?

先從影像手法來看,這部電影並沒有如一般國片畫質老是偏於暗舊。昏暗的客家宅院裡有一個水族缸,所發出如螢光般的藍色直接在畫面上暈成一個作夢的氣氛。如果畫面右邊代表的是現實生活的單調,左邊有水族缸的部份就是童話般彷彿抽離自世界自成一格的存在。影片中老是出現的狹窄巷弄與不靈光的路燈,是片中主角最實際的心境。
路燈上的真理道路標語被角色們質疑與強代。角色們自狹長的巷弄穿梭,來去在台北掙扎奮鬥的生活與充滿奇幻的眷村,只有在「解放」——尿溺時才稍作停歇。

我想張作驥是喜歡小鄉村的,或者是對舊往的懷念?當場景出現在台北時
我們看到了燈紅酒綠的夜晚,看到黑道暴力與灰暗色調的大樓畫面,色彩多變的反而是遠離台北城之後不管是在主角家中、整個眷村或是宜蘭海邊。病人存在的宅院總是沉悶灰暗,只有藍色的水族缸能帶給活在其中的人一點舒緩;宅院外的眷村更是色彩發揮的擅場,導演以一個遠景,帶出紅磚灰牆建構的彷彿迷宮般的巷弄,色彩飽足於整個畫面。
或者以長橋為景格分割下為臭排水溝上則為行人過道的悠閒。

事實上整部電影有許多的場景畫面會重複出現,然而每次出現都有不同的況味,包括影片後段魔幻的部分更是從同一個長巷開始。不同於有些導演只能從完美的構圖或風景來表現那種像詩我們怎麼也領悟不到的情境,張作驥就用這些生活中看似普通的元素製造一次又一次的意境。

台長: Swiss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