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1-01 19:08:26| 人氣2,9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汪踦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說明:位於印度德里的凱旋門。紀念那些參加戰爭而死的勇士。無名的勇士在傳說下,總是可以變成大英雄。
----------------
同事說起她兒子的小學老師要求學生查出汪踦的故事。一時好奇便協助用Google查詢。

已經模糊的記憶中,汪踦的故事似乎是這樣的:
春秋時代,齊國常憑著武力,侵略鄰近魯國。齊國太強了,每次打仗,魯國總是打敗仗,失去了許多土地,且所有的士兵都很怕齊國,只要齊兵一來,就嚇得逃跑,甚至有人主張送土地給齊國,省了他們常來搗亂。過了幾個月,齊國又來侵略魯國,魯國國王為了獎勵士兵親自率軍隊抵抗,但魯軍膽小成了習慣,根本無法抵抗齊兵,魯國上下都爭著逃命,被齊兵殺得一敗塗地。眼看魯國就要滅亡了,忽然有個小孩拿著刀,衝到前線,大喊:「國家快要亡了,你們還逃到那兒去?看我汪踦來殺退敵人。」有人看他年紀小,便阻止他,但汪踦殺了不少,他人小力薄,終於死在敵人的刀下,魯國的士兵見了,大為感動,再也沒有人貪生怕死,一致向齊兵殺去,打敗了齊國,收復了失土,國勢漸強。魯國空前的勝利,大家認為汪踦的功勞最大,於是就用埋葬英雄的禮節來埋葬他。書店中好像有不少類似這樣的故事。

從網路查到的資料說:汪踦,或作「汪錡」。(http://www.greatchinese.com/surname/104.htm)於是我用這兩個名字去檢索。

很有趣的是,首先發現郵局出過一套中國民間故事-二十四孝的故事(http://stamp.uhome.net/gallery/tale24/tale24.htm),竟把「汪踦殺敵」列入,和戲彩娛親、鹿乳奉親、扇枕事親、剖冰捕鯉、棄官尋母、親嘗湯藥、懷橘遺親、搤虎救父、孝感動天、拾椹供親、躬盡子職、行傭供母、負米養親、冒寒尋筍、賣身葬父、單衣順母、緹縈救父、灌水取球、拾金待主、卜式輸財、孔融讓梨、三餘勤讀、破缸救友等排在一起。
自己開始覺得混淆了,這故事和孝有什麼關係呢?

從網路上查到的,禮記、左傳都有他的名字,但內容只說他是春秋時代魯國人。魯哀公十一年,齊國伐魯,汪踦為國戰死。魯人想破例,不以夭折的人的喪禮形式埋葬,便去問孔子。孔子說他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以用成人之禮來埋葬他。
網路查到的禮記檀弓下說他的身分是「鄰重」,不知道重字是童字之誤,還是另有意義?而左傳提到他時,則說是「嬖僮」。嬖,教育部網路上的國語辭典解釋為-「動詞:寵愛….賤而獲幸曰嬖。名詞:舊時出身卑微而受寵幸的人。如:便嬖。形容詞:受到寵愛的。如:嬖妾﹑嬖姬﹑嬖臣。」而「僮」,是未成年的人,未成年而夭折稱為「殤」,有註解說八歲至十九歲就死了稱為殤。

因此汪踦的生卒年既不詳,也不知道他是兒童、少年或青少年。事實上,他甚至可能只是貴族寵幸的對象。而且很勇敢底講了一些話的人是他的鄰居或是主人。雖然他的確是戰死了,但在古書上原本的配角,後來為什麼會變成為教育小孩要懂得保家衛國的英雄?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形象的呢?我很好奇而尚不得其解。


附錄:
曲禮子貢問第四十二
齊師侵魯,公叔務人,昭公之子公為遇人入保,負杖而息。見先避入齊師將入保疲倦加杖頸上兩手掖之休息者也保縣邑小城也務人泣曰:「使之雖病,謂時徭役任之雖重,謂時賦稅君子弗能謀,士弗能死,不可也,我則既言之矣,敢不勉乎。」與其鄰嬖童汪錡,乘奔敵死焉,皆殯,魯人欲勿殤童汪錡,問於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乎?」
禮記檀弓下:戰於郎.公叔禺人遇負杖入保者息.曰.使之雖病也.任之雖重也.君子不能為謀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則既言矣.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魯人欲勿殤重汪踦.問於仲尼.仲尼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
左傳:魯哀公十一年…公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http://www.edu.tw/mandr/


台長: rinchen
人氣(2,9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生活拾穗 |
此分類下一篇:紙牌的祕密2(Re:神奇網站...快來玩玩看吧...)
此分類上一篇:再出發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