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21 23:47:40|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虛幻的社區主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虛幻的社區主義
【作者:邰小朱】對於素有『倫敦的驕傲』之稱的『兵工廠』足球隊來說,今年是光榮的一年:兵工廠不但奪得暌違已久的足球協會挑戰杯冠軍,還同時登上足球聯賽的的王座。一口氣拿走了兩個最重要足球賽的冠軍杯,這是過去二十年間從來沒有發生的事,年度雙料冠軍的頭銜兵工廠足球場所在的社區『高葬』也隨之瘋狂。球迷的車子在社區裡遊行,掛滿旗幟氣球,沖天的喇叭聲宣洩了興奮;沒有車子的則把街道當酒吧,人手一罐啤酒,動輒跳上來往的車子上,在車子頂上跳起舞來。

瘋狂的其實不是這個社區而是湧入『高葬』的球迷。慶祝的幾天中,社區酒吧裡那些原本天天報到的人不見了,大部份的社區雜貨店都關門,餐飲也是。公園裡閒晃的老先生老太太不見了,年輕人回家時不能也不敢把車子停在家門口,居民躲在家裡與街道的喧鬧隔絕。有家中國菜外賣店還照做生意,不過大門緊閉,要進去先得敲敲門,老闆看你一眼後,再拿起鑰匙開門放人進去------據『兵工廠』俱樂部統計,將近百分之百的球迷來自距離『兵工廠』足球場五英哩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說,社區居民不是球迷,球迷不是社區居民;『兵工廠』是倫敦的光榮確是社區的負擔:每逢賽日,居民不能停車在社區裡,得花錢買通行證穿越周邊道路;賽前賽後,馬路成了園遊會,賣紀念品和食物的攤子四處;小小的地鐵站擠滿了人,馬蹄躂躂地響載著警察巡邏。無怪乎,年前當『兵工廠』老闆提出足球場擴建計畫時,地方居民群起反對,大家幾十年來不相往來,為了反擴建組成了『高葬社區協會』。協會一組起來,接下來的事情就跟台北的一些社區運動例子很類似,協會刊物裡面充滿了感性的語言,參與者紛紛說藉著社區事務的參與讓他們更認識這個地方。

這個例子要是在台灣,社區居民大概很難振振有詞地反對擴建。因為球賽不是季季都有,即使是球季,大概每個月不到一場球是在這裡踢。習慣台灣生活的人會想:平常社區生活單調無趣,街道和天空又永遠陰沈沈,一個禮拜熱鬧個幾個小時放開一下有何不可?不過社區協會的人就是連幾個小時都受不了,管他『兵工廠』是不是英格蘭的國寶,我就是受不了隨之而來的噪音、空氣污染和人潮。英國人的固執有名,不過也很有策略。社區協會知道不能挑著球迷對幹,所以訴求很大部份著重在對足球隊老闆的批判:『足球工業不斷地把明星、戰績符碼化,球隊商品不斷推陳、制服一直出新,逼球迷 大把掏腰包表達對球隊的效忠,球迷也是受害者應該和社區站在同一陣線上監督球 隊財團。』社區協會說。

可能嗎?不,社區協會在痴心妄想。『高葬』社區位於倫敦金融中心北一點,倫敦有三十三個市,『高葬』是其中一個市裡的一個社區,它有名,不只是因為足球。它是頗不錯的一個住宅區:區位好,居民多為專業人士,說著高雅英語,而且首相在搬進唐寧街前就住在這裡(他是工黨有史唯一不住在平價公屋而住在私人住宅的黨魁)。瘋足球的球迷和社區協會的居民其實是兩類人,說著不同的語言,分屬社會的不同階層。經濟位置不一樣,文化需求以及休閒習慣也不一樣。高葬的年輕人週六還要在辦公室打電腦,連轉播都甭看。而看球的年輕人週末下工就下工了,不看球就喝酒。同樣一支球隊,在生活上對兩者意義不一樣。因此,這個擴建議題不只是一個『社區運動』,裡面其實有階級差異:工人階級的狂歡侵犯到了中產階級的住家環境。社區居民對社區當然有發言權,那外來的以工人階級為主的球迷呢,他們對於社區空間到底有沒有使用權和發言權?

其實,即使是住在同一個社區的人,也有階級上的差異。對於外賣餐館、酒館和小雜貨店店主來說,他們怕球迷也愛球迷。每逢球季收入大增是他們還得以生存在這寂靜社區的主因。他們和社區協會的人其實很不一樣,大部份是希臘、土耳其人,並且有兩位香港人。對於這些外來移民而言,開飲食店或雜貨店是他們在英國僅有的生存機會,只要勤勞,資金需求少、無須專業技能、不需仰賴社會網絡的支持,他們對社區發展的期待和以中產白人為主的社區協會截然不同,社區協會高舉的保護社區的旗幟對他們而言正是催命符。

『兵工廠』的故事告訴我們,社區運動不一定是正義的,不一定是進步的。更重要的是,社區其實是個虛假的符號而已,因為不是只有社區居民才有權對社區的使用發言。同時,所謂『社區居民』根本不是休戚與共的整體,他們是有衝突的,社區運動往往只是某一類社區居民的運動而已。台灣現在很流行喊『社區主義』,這個口號和『台灣命運共同體』差不多,迷人華麗卻常常犧牲了真正弱勢者的利益。

台長: 轉貼編輯
人氣(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星座命理(星座、命理、心理測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