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28 17:16:54| 人氣3,1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破解『投信專家』發布之房市趨勢分析謬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破解『投信專家』發布之房市趨勢分析謬誤

  多年來外資投信財團聯合政府一直在鼓勵大眾錢進股市及基金,在股市基金賠了許多年後,近年來台灣人逐漸清醒,有土斯有財的舊觀念,再度成為台灣人的金科玉律但是此一現象卻讓許多投信專家急壞了!房價即將(或是已經)崩盤的新聞稿滿天飛舞,極盡所能的誇大標語及恐嚇性字眼,就是希望大家能把『錢』再像以前一樣投入股市或購買基金,回復到全民瘋股票的光榮時代!您還要再上這些『華爾街騙徒』的當嗎?

  這些作者應該是希望大家別買房子吧?舉例來說原本購屋的自備款150萬放定存,穩賺的,每年1%的利息約1.5萬,然後租間小套房,每月8千,每年9.6萬,一年賠8.1萬,或是拿去買財經專家建議的股票或是基金,當股神(從股市基金賺到錢的比從房地產賺到錢的更稀有),你可能 90%,1年內把它賠光,或是1%的機會賺一倍?

    房客的租金幫忙付貸款,差額就當作定存強迫儲蓄,我看不出哪裡不對?至少20年後我的房子還在,不會像有的股票,20年後變壁紙。

    作者也許會說:買基金啊!投報率低但風險也低,大家去查查吧,全世界最優秀的基金投報率平均才6%,而且50%以上都是賠錢的,問問你身邊的人,買基金有幾個人真正賺到錢?

    就拿高盛來說,該公司每年發出的預測不下十次,要麼上調某某股票價格預測,要麼下調,這只是投信公司根據自身需要和行情變化,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條件下,一種對市場的影響和干預。高盛是什麼機構?願意在無償的情況下,告訴你賺錢的秘密?

    話說回來,有哪個有錢人手上沒有房產?是有土斯有財,還是有財斯有土?中國人的民族性,跟外國人不同,台灣人認為幸福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這就是外國人以及從小喝洋墨水長大的財經專家無法想像的。

延伸閱讀:全球已進入高通膨時代~《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

  以下是最近的房市崩盤言論分析

一、         人口紅利即將結束,房地產只會跌不會漲?

這是台灣房市即將崩盤言論中,最多被拿來佐證的因素,原因是日本房地產就是因為人口紅利結束,造成不動產泡沫破裂。

台灣不是日本,所以人口紅利結束在台灣不會發生

1、日本是個極度排外的民族,外來人口定居的不多,而台灣愈來愈開放,台灣人對外籍人士又特別友善,工作又好找,隨便當個英文家教一個月輕輕鬆鬆十萬以上。

2、尤其是與大陸簽訂『服貿協定』後,只要陸客投資美金30萬(台幣約900萬)即可來台定居(3人),所以台灣人口紅利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十年前就有以張姓教授為首的學者專家分析,大量台商前進大陸後,人口外移會造成房市崩盤,但事實證明不會。

3、當大陸民眾來台就業與定居成為不可避免的未來,尤其是北北桃三大直轄市,全部的房子給他們買光還不夠呢!您還認為台灣的房價會應為人口紅利的結束而下修嗎?

4、台灣人的啃老族不像日本那麼普遍,年輕人結婚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購屋』,台灣人是有羞恥心的,住父母、吃父母、用父母的年輕人,親朋好友會報以異樣的眼光指指點點,而新成屋又是這些新婚族的最愛,就算父母親有舊的閒置房屋,他們也不會要的。

5、若要硬說人口紅利會造成台灣房地產崩盤,那麼香港房地產早就土崩瓦解了。

延伸閱讀: 由日本參訪看日本的消費及房價,以及與台灣的房價比較

二、            租金房價比世界第一

  房價租金比的計算公式是「房屋總價格/年租金」有研究統計顯示,台北市租金房價比高達64倍確實驚人,但是問題有..

1、             為什麼只拿台北市來說?難道台灣人只買台北市的房子嗎?近幾年台北市房價漲幅並不大,是全台灣漲幅最小的區域

2、             桃園縣平均房價500萬計算,每年租金約20萬,房價租金比才25倍,南部更不用說。

3、             再說,台北市持有不動產的有錢人僅僅是為了買來做包租公嗎?它已經是像鑽石、首飾、名錶一樣,是財富與地位的表彰,已經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尤其是某些高級地段,你有錢還買不到。

4、             一個國家的平均租金自有房屋持有比例是息息相關的,台灣自有房屋持有比例超過8成(其實是平均,台灣每100個人有80個人有房子嗎?在騙誰啊!),既然大家都有房子,那何必租房子呢?所以房租當然漲不起來,房租高低對有錢人來說有差嗎?他們要的只是保值,順便收房租罷了

 

三、            房價所得比世界第一

1、             除了與上述雷同之外,台灣人存錢的速度,也是揚名國際的,外國人根本搞不懂,以台灣人的平均國民所得如何支撐高房價?台灣人有太多隱性所得,白天上班晚上兼差的比比皆是,有空您到菜市場路邊攤或是夜市,隨便找抓個攤商來問,它年收入絕對超過一般的上班族好幾倍,但是政府永遠都會不知道

2、             內政部營建署公布102年第一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結果,民國102年第一季全台平均的房價所得比是8.9倍,而台北市則是13.5倍,也就是說台灣人平均要8.9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子,問題是9年很長嗎?再說不會貸款嗎?購屋自備款所得比才1.8年,換句話說,年輕人只要認真工作,努力存錢,大概3~5年就能存夠頭期款,買一間屬於自己的小窩,剩下的貸款大約7~10年就會還清,這個時候小孩也大了,把舊房子賣了當自備款,換間大房子犒賞自己與家人,歐美國家的年輕人是不會這麼做的。

3、             還有台灣人是好客的,有朋友來家裡作客,你會很驕傲的說:哈哈!真棒!我的房子是的。還是很不好意思的說:我還在努力存錢買房? 中國人將房地產視為"儲藏價值+炫耀財富+彰顯身分以及自我實現",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結婚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房事",歐美國家的年輕人可能想都沒想過吧。

4、             從所得的角度來看,雙北市房價所得比確實是超高,中產階級要想在雙北市購屋置產的確是不容易,不過在中壢平鎮一帶倒是有很多的選擇,只要不太計較屋齡、不太考慮交通條件,實際上1字頭的房價還是買得到的,更別提大溪龍潭或是更郊區的地區了,基本上並沒有房價所得比過高的問題,嚴格來講這些地方房價所得比甚至是偏低的,只是這些地區民眾購屋偏好透天產品,所以在總價上拉高了購屋的沉重感。

 

四、            空屋率持有率過高

1、             老舊都市裡老舊房子設備過時,都市更新速度又慢,閒置率高沒人要住,也把它算在空屋率上,難道是要求人們不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嗎?台灣30年以上的房子有302.8萬棟,20至29年的房子有172萬棟,合計474.8萬棟,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空屋率約142.6萬棟,換句話說,至少還有200萬棟以上的老舊房舍裡面住滿了人,面對極端氣候,早年建材和工法對防災防震的能力都很弱,這些高唱空屋率過高的學者要住自己去住,別以為大家都不怕死

2、             大家要知道,這些所謂的空屋,可都是有錢人之所以有錢的原因啊!姑且不論每月租金是多少,每一間房子都是穩定的現金流,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一個人只有24小時,只要你能不必花時間就能得到的財富,才叫做『賺錢』否則只能說是拿自己的時間跟老闆『換錢』,當你擁有幾間貸款還清的房子以後,你會發現它們比政府的退休基金更值得信賴。

   所謂的 住宅存量統計 應剔除15年以上屋齡的房子,921地震以前,住宅耐震係數只有4級,921地震後才提高到6級,15年以上老舊的住宅,要住你們這些專家自己去住,別阻止別人換屋,別鼓吹首購族去買

4、根據營建署的統計桃園地區15年以上住宅佔69.12%,大台北地區更高達89%,也就是說整個北台灣有超過117萬戶的房子(不含新北市),耐震係數低於4級地震,桃園新建案除了要供給大台北地區南遷的換屋族,還需供給桃園地區本地的換屋族,再加上首購族,就算北台灣每年平均有十萬戶的供給量,也必定供不應求,何來空屋率的問題?


5、             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蓋房子?因為我每蓋一批房子,我就要留1~2間不賣,等到我60歲退休後,這些啞巴兒子才是我退休生活的保障。

註:台北市15年以上屋齡戶數高達672,620戶(11%),耐震係數都只有4級,在都更牛步又限制太多的情況下,勢必將引發逃命潮??民國88年 9月21日~921大地震距今約15年,九二一地震前建築物耐震級數僅達4級,九二一地震後建築物耐震級數才提高至6級


五、            只有台北市抗跌?http://mypaper.pchome.com.tw/realtyer/post/1324822863

                  三大看不見的危機!專家呼籲台北疏散人口

1、             自從日本福島核災後,台灣人的反核認知已非常普及,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十四座核電廠位處高活動斷層地震帶,台灣四個核電廠都包含其中,而全球有十五個反應爐同時面臨地震和海嘯的雙重風險,台灣的核一及核二廠四個反應爐全都上榜。《自然》雜誌(Nature)評選全球高核災風險的核電廠,台灣核一與核二因與台北都會區直線距離不到三十公里,而周邊的人口數超過五百萬人,而名列最危險核電廠第二、三名。

2、             核一廠距離山腳斷層7公里,核二廠距離山腳斷層5公里,自1978年核電廠啟用以來,二處核電廠使用後的燃料棒,全部放置在原子爐上方的燃料冷卻池,而且超級爆滿,密度世界第一,全部13058束(核一廠燃料池有5514束,核二廠7544若核四不運轉還會再增加),也因此,核一、核二廠數度變更設計,讓冷卻池容納更多燃料棒,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說:「束與束之間已經達到幾乎就要碰在一起的程度」(引自今週刊非核特刊)

3、             假設發生類似日本福島核災,我懷疑台灣政府危機處理的能力,是否能與日本相比?如果你認為不但不能,而且更差,那麼如果你住在台北市,或是住在距離核一、核二廠不到50公里,那麼你就是住在一顆超級不定時炸彈(核子彈)旁。

4、             綜觀以上,台北市+新北市人口600萬人,只要有1/3的人口有危機意識,就會把桃園的房子買光還不夠,桃園房價能不漲嗎?桃園房價豈是政府胡亂打壓能壓的下的嗎?政府欲壓低桃園房屋貸款成數,非但對於有能力的購屋者無用,更阻礙了大多數平民老百姓,遷往安全居住環境的渴望,台灣學者治國的悲歌,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六、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結束,通貨緊縮時代開始

  這應該算是最荒謬的華爾街騙術了,通貨緊縮代表錢愈來愈大,資產價值愈來愈小,原物料價格下跌,有形資產價格崩盤,現金為王,美元重回強勢美股看漲

1、2008年起,為了拯救次貸風暴危機,美國人打開印鈔機大量印出沒有以黃金為擔保的大富翁紙鈔,美元發行量暴增為二兆七千零五十億,遠比過去一百年所累積的數量還多出許多,若換算美國的黃金儲備量計算,10380美元才兌換1盎司黃金,美金從20元兌換1盎司黃金,到現在已經膨脹了五百多倍,因此現在有很多人不再稱美金而稱美元,因為美元未來變成毫不值錢已經是時間的問題了。

2、            印鈔接力賽~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近日宣布要推出日本版量化寬鬆政策,這將是人類貨幣史上最大的印鈔行動,規劃要從2014年起,每一個月都要釋出13兆日圓到市場上,是美國QE3.2倍,換算下來,等於每月有高達4兆台幣要從日本源源不絕流向全世界。相較之下,中華民國2013年一整年的總預算也才17千億而已,可見得這次日本版量化寬鬆規模之巨大,勢將在全球掀起滔天巨浪。

3、            美聯儲企圖用退出寬鬆的預期降低市場對超低利率的擔憂,實際上退出寬鬆對美元來說並不是什麼利好。自2008年之後,美國總計推出了四輪量化寬鬆,然而美元指數從未跌破2008年的低點70.68。這足以說明寬鬆政策恰恰使得美元指數上升,掩蓋了超低利率的實際影響。美聯儲一旦退出資產購買計劃,就將不得不維持更長時間的低利率政策,屆時美元將出現如同2002年至2005年一樣的滑坡走勢。很多人誤以為退出寬鬆將給美元帶來利好,實際上在美元走弱的更多時間里,並沒有量化寬鬆支撐,而只是維持了低利率。

4、台灣貨幣發行是以美元外匯作為基礎,美元價值下跌購買率喪失,會直接影響台幣的價值,您認為未來錢會愈來愈小?還是愈來愈大?關係到您的投資方向,不動產是耐久財,可使用,收益,處份,並排除他人干涉。買新房,開新車,那怕它買了就跌,至少我先享受了(現在購屋與過去購屋想法不同了),如果它不小心漲了,那我就高價賣出,這段時間我不單房租省了,錢存到了,還賺了一筆,如果它跌,也跌不到那去,反正至少還有租金可收幫忙繳利息,等下一波高點再賣,每月繳本當做定存也不錯。

5、認為錢會越來越小的朋友~有心想要投資不動產,建議選擇重大交通建設週邊新興都市計劃,量力而為購置不動產,因應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財富損失,為退休後財富自由而努力。

6、反之,認為未來錢會越來越大的朋友,那就吧錢存在銀行收利息就好。子曰:回也(註:1)其庶乎!屢空;賜也(註:2)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註:3。學者與企業家的想法是不同的,但是沒有對與錯,只是在選擇未來的生活方式不同罷了

 

:1:顏回是孔子心目中最有德行的弟子,孔子是完美主義的學者,所以與當時的統治者格格不入,但偶而還是會為了現實的壓力而稍微妥協,而顏回決不讓步,對完美的要求比孔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四十幾歲就窮困潦倒而死。

:2:端木賜字子貢儒商鼻祖,孔子周遊列國的首席贊助商,孔子死後因四處經商而將孔子儒家思想廣為流傳。

:3:孔子嘆道:我認為比我還優秀的學生顏回啊!你難道注定要當一輩子貧窮的老百姓嗎?我每次推薦你去面試做官都屢屢失敗。端木賜(子貢)不願接受我的安排而跑去做最下等的商人(古代士農工商,商最低下),但他卻每次都能掌握住經濟的脈動賺到大錢。

延伸閱讀: 

全球已進入高通膨時代《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

http://mypaper.pchome.com.tw/realtyer/post/1324948677

七、            錢以多為貶,物以稀為貴

1、             全球市場看似錢荒、缺錢,實際上最不缺的就是紙幣。由於全球各國經濟困局加深,貿易競爭加劇,貨幣貶值競賽不可能就此停止(想想104年的日本吧)。況且隨著電子貨幣和各類印鈔技術的增長,獲取紙幣的成本越來越低。真正最缺的東西依然是「物」,市場一直在講產能過剩,但更多的大宗商品原物料(如建材)依然價格過高,都會區土地供不應求,房價要如何下跌?

2、             建設公司要推出一個建案的難度,跟基金公司推出一款新的理財產品相比,蓋房子要困難得多太多了,因為發行一款理財產品只需要監管層簽個字,找一群帥哥美女上幾堂課,西裝筆挺的四處吹噓招攬投資,基金公司就能輕鬆的賺取大把銀子,至於投資大眾能否真的獲利?其實根本不關他的事

 

八、            全球房地產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評比台灣長期投資價值敬陪末座??

   台北市持有不動產的有錢人僅僅是為了買來做包租公嗎?

它已經是像鑽石、首飾、名錶一樣,是財富與地位的表彰,已經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尤其是某些高級地段,你有錢還買不到

歐美媒體才是台灣媒體背後的權威,例如:外資要炒作某一檔股票的時候,會先放出利空消息,再偷偷收購,等到收購到一定比例的時候,在放出利多消息,把之前低價收購的股票,賣給無知的散戶

Global Property Guide 是什麼機構?是慈濟還是法鼓山?免費提供賺錢的資訊給全世界的人,告訴你哪裡可以買房子,哪裡不能買?

就拿高盛來說,該公司每年發出的預測不下十次,要麼上調某某股票價格預測,要麼下調,高盛是什麼機構?願意在無償的情況下,告訴你賺錢的秘密?你跟著他所發出的預測買股票,保證賠死你!

這些分析師都是國際財團的打手,當他們想買的時候,就發一堆新聞稿分析報告指出價格會崩盤,當他們想賣的時候,再發一堆新聞稿分析報告指出價格將會飆漲,這只是國際財團根據自身需要和行情變化,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條件下,一種對市場的影響和干預

黃金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歐美國家的媒體及分析師都說黃金會暴跌,你信嗎?
哪有印一堆"美元大富翁"鈔票之後,說美元會漲黃金會跌的道理,最近黃金大跌,無非是因為美國鈔票印太多了,導致黃金儲備嚴重失衡,想要大量從全世界收購黃金,才搞出一大堆黃金會跌的論述,等他買夠了,黃金保證漲到月球去,到時候就是超級通膨的開始

歐美國家開始放空台灣房地產,無非是台灣因為"服貿協議"與"經濟示範園區"等條例,大幅放寬外商與陸商來台定居的條件,台灣將會快速的國際化,香港化,外資想要先來卡位,使得台灣一直以來不被國際媒體關注的房地產,突然被指指點點,被評估得一文不值(包括政府廉能)

聰明的台灣人,別隨這些華爾街騙徒起舞,台灣的投信專家們,別昧著良心幫外人說話,"房價租金比"對於台北市"有房子的人"以及"有能力在台北市買房子的人"來說,根本不是他們持有房屋的參考依據 

 話說回來,只要不買不賣,房地產漲跌與你何干呢?

就像想要買新車或是換車的人,看到新款車上市,總是想著再忍耐幾年買降價的中古車好了,到時候又有配備更好的新款車上市,又再想再等幾年,於是自己忍受開舊車的痛苦不算,也連累家人一起受苦,這是何苦?

十五年前住宅的配備與結構設計,與現在新房子的配備與結構設計,有著天壤之別,現在有能力的人換屋已不是僅僅住的需求而已了,而是居家安全與健康的問題,去查察營建署的住宅統計吧,整個桃園以北超過15年以上老舊住宅3-4百棟(為什麼是15年?跟耐震係數有關),所以近5年新成屋預售屋大漲不是沒有原因的,跟什麼房價租金比,房價所得比,空屋率等等,哪有關係啊?當然,除了有機會都更的老舊房子之外,其他舊市區15年以上,街道凌亂狹窄的老房子,我也不知道再漲什麼意思

另外以我的觀察,台北市若都更速度一直牛步,那未來就只有廢墟化的問題,不會有房價過高的問題

不動產投資與股票投資之比較

亞洲國家如台灣、香港及新加坡政府紛紛祭出打房政策,但房價似乎不受影響,甚至有飆升跡象,這是因為在原料成本漲(房價之組成因素為:土地成本+營建成本+政府稅收+投資者收益),房價是否一定漲?一直以來不動產的平均年漲率總是大於物價上漲率,因為通貨膨脹+政府收稅的渴望+投資者的貪婪=不動產長期只漲不跌


股票的走勢則是無法預測~因為你不是國際大財團

股票投資評估重點為:1.大盤(市場或景氣) 2.產業類股(19種產業類股) 3.個股(績優股)。不動產投資評估重點則為:1.市場或景氣(即timing 2.使用分區(工商業、住宅、豪宅或辦公大樓等) 3.地段(Location,兩種看似不同的投資商品,但其投資邏輯思維卻是一致的。

兩種商品市場特性分析如下:一、不動產投資兼具消費財與資本財(或投資財)之雙重特性,故當景氣衰退或金融風暴時,不動產市場的跌幅通常低於股市,即因不動產仍具自住(即消費)的功能,股市因僅具投資功能,故跌幅較大,此即為不動產市場的「向下僵固性(rigidity)」。

二、變現的難易度:不動產因缺乏集中交易市場及交易後需辦理貸款過戶手續,故通常交易所需時間較長,而股票因為集中交易市場,故變現速度快。

三、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動產由於資訊來源有限,且透明度及流通度均比股票低,在價格為少數買賣方決定之情況下,不動產市場可謂是「不完全競爭市場」。因此投資不動產更需專業不動產經紀人員的分析與服務。

四、不動產的平均年漲率總是大於物價上漲率(CPI),尤其是在台北市,因土地供給不足,因此房價受「供需」影響甚大,但股票就沒有上述漲價因素。這是因為房價之組成因素為:土地成本+營建成本+政府稅收+投資者收益。縱觀這二十年來台灣的土地標售記錄便可發現,土地標售價格可謂節節升高,甚至政府祭出停止公有土地500坪以下禁止標售,且採取「只租不售」的土地政策,可見土地成本對房價的影響。值得思考的是,亞洲國家如台灣、香港及新加坡政府紛紛祭出打房政策,但房價似乎不受影響,甚至有飆升跡象,這是因為在原料成本漲(土地成本+營建成本),房價是否一定漲?因此在供給不足之區域下,除非上述之房價組成因素有任一因素下跌,否則房價長期仍然看漲。

在不動產投資與股票投資之比較後,相信在進行此兩種理財投資商品時,您會更容易從投資報酬率及風險中,找到最佳的理財投資方法。



2012年第四季房價指數.jpg



中壢 [捷運][高鐵] 吉富捷靜 2房2廳~極富捷徑

http://mypaper.pchome.com.tw/realtyer/post/1324284279

北北基三大斷層與雙核電廠共舞,該是遠離危險的時候了



台長: 儒商:吉富春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