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8 04:13:08| 人氣3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青年呀!要胸懷大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刊於2005年Look DVD雜誌六月號)

這不是英雄事蹟,只是兩個平行生命的短暫交會。故事背景為1951年,23歲醫學院學生格瓦拉與死黨阿爾貝托跨上摩托車,載著滿滿的家當與憧憬,揭開一場貫穿南美大陸、總長一萬三千公里的壯旅。行過草原、高山、大河、深雪,摔了無數次車、甚至為寒疾所苦,樂天浪漫的倆人仍被這前所未見的景致深深感動。隨著旅程逐漸開展,他們目睹五百年前殖民者登陸以來,這塊土地所承受的種種創傷與苦難。貧富的懸殊、階級的對立、種族的剝削,都不斷激盪著倆人的靈魂,也在青年格瓦拉的心底點燃了日後席捲世界的革命之火。

◎青年挑戰自我極限的浪漫冒險

身為古巴革命的幕後推手,切‧格瓦拉並沒有戀棧權位,反而在革命成功之後,棄官前往玻利維亞繼續參與革命。年僅三十九歲便為革命而喪生的切‧格瓦拉,其悲天憫人的理想情懷早已成為傳奇,不管左派、右派,民主、共產,都對他波瀾萬丈的一生推崇備至。
先讓我們從沉重的政治口號中稍稍喘息一會兒。電影沒有從切‧格瓦拉槍子兒亂飛的革命生涯下手,反而以格瓦拉在投身革命前一段橫跨南美的旅程切入,呈現出青年面對未知世界時的純真與喜悅。一路上時有豔遇、時有失意,一邊感受著友誼的珍貴,一邊忍耐著長途跋涉的體力考驗;沒有太多的政治包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著實是一場挑戰自我極限的浪漫冒險。觀眾得以一窺格瓦拉在投身革命志業之前的純真面貌,更藉機飽覽南美大陸的曠野風情。

沒有傳記電影中最忌諱的歌功頌德與英雄主義,《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裡的青年格瓦拉仍只是名年方弱冠的醫學院學生。面對著家園被地主侵占而成為遊民的原住民、不被一般人所接受的麻瘋病患,格瓦拉雖然悲痛在心,卻完全無力提出援手。喜歡詩人聶魯達、愛好攝影的格瓦拉,選擇將旅途上所見的一切不公與壓迫記錄成文字,日後便發表為遊記,電影並依此書而忠實呈現出當年格瓦拉的足跡。在旅程結束返國之後,格瓦拉終於不願再對這些社會現況視而不見、袖手旁觀,決心作出改變,因而投身革命,開啟了對抗強權的奮鬥。

每個男人在成長階段時,都曾夢想過能拋下世俗雜務,跨上轟隆的機車四處流浪,展開一場尋找生命的真理之旅。《革》片不僅讓觀眾更貼近切‧格瓦拉的革命源頭,更是實現了所有男人都曾共有過的美好夢想。

台長: Quiff
人氣(3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光影流瀉 |
此分類下一篇:愛神:窺探著的一雙雙愛慾之眼
此分類上一篇:Team America:《南方公園》雙頭龍再出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