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09 14:41:31| 人氣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師時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二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凱爾泰斯。他既不是大師,甚至連「著名」都談不上,可是世界文學的桂冠偏偏就戴在他的頭上。再往前說,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高行健,過去從未有人稱他是甚麼大師。

  但中國的文人似乎十分看重「大師」之名,沒有「大師」頭銜者,橫豎便等於沒足夠份量。這就難怪有識之士揶揄說,文壇沒有大師是悲哀的,沒有大師的文壇是冷寂的。所以,這些年來,中國的讀者和輿論一直在呼喚大師。可大師仍然千呼萬喚不出來,畢竟大師不像評職稱,只要給指標就能評出來。大師不能搞"瓜菜代",寧可沒有,也不能矮子裏頭拔將軍。

  近日北京《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質疑何謂「大師時代」。事緣中國作協有人宣稱:中國文壇即將進入大師時代。其理由主要有三點:其一,最近七八年,文壇的浮躁氣逐漸消失,作家們開始回歸文學創作本身,也找回了久違的自信與實力。其二,目前中國有至少三四十名重量級作家,文學創作的整體實力可能僅次於美、法等幾個國家。其三,中國作家每年創作僅長篇小說就達七百多部。

  一百多年來,在中國文壇能稱得上大師者,屈指可數:已作古的有王國維、魯迅、胡適、老舍、郭沫若、茅盾、林語堂、冰心、沈從文、錢鍾書,等等;現今仍健在的,巴金、季羡林,還有施蟄存應該夠資格。這些人對中國以至世界文壇的貢獻是巨大的,影響是深遠的,但他們恐怕也只能是先後出現的「一批」大師,從來沒人稱之為「大師時代」。

  現在,中國新的大師的輪廓都不知為何物,連苗頭似乎也還沒有,居然就有人按捺不住,妄言大師時代即將來臨,真叫人疑惑。如果將之視為對文壇的一種特殊鼓動和加油,還說得過去,讓一些「準大師」、「亞大師」們從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暗自加把勁;要是把它當真,一傳十、十傳百地吹噓、發酵下去,很容易變成虛幻的「文壇泡沫」,實際上只能是黃粱美夢而已。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傷痕文學、朦朧詩熱潮、反思文學,之後的尋根文學及與之對峙的先鋒文學,九十年代的世紀之交多元文化寫作,等等,為新時期中國文學描繪出一道道迷人的風景線,湧現了大批優秀作家和高質量的力作。但是,他們當中,顯然還沒有大師的動靜,更別奢談「進入大師時代」的徵兆。

  進入新千年,中國文學界並非有些人所想像的那樣樂觀,至少後勁不足,文學風氣也不太健康。前兩年瘋狂炒作「美女作家」,甚至鼓吹「用身體寫作」,像衛慧、棉棉之新生代作家,確實給沉悶的文壇帶來一陣熱鬧,但商業味太重,文學上的意義則欠奉。今年,又流行「妓女作家」噱頭,儘管是少數書商、文霸所為,卻也掀起一陣不大不小的波瀾。再加上文人在報章、網上互相吹捧,好像在做產品廣告,著實肉麻得很;所謂的新派作家到處作騷、簽名售書,如演藝明星般大拋媚眼……凡此種種,足以說明大陸文壇的「浮躁氣」仍然濃郁不散。

  大師的產生過程極其複雜,與個人和社會因素密切相關。作家人數和作品數量並非最重要的一環。人多勢眾與能否出現大師是兩碼事。文學講求個人的智慧創造,現在中國文壇擁有「三四十個重量級作家」,未必就能產生一個大師,更遑論 「進入大師時代」。每年出版七百多長篇小說,哪怕超過千部,也只能說明中國小說作家陣容強大,仍然與文學大師扯不上因果關係。

  其實,真正的大師可能一生就那麼一部、半部作品,如曹雪芹;甚至沒有一部長篇小說,如魯迅。反而現在某些多產作家,動輒一年出幾部長篇十幾部中篇,越寫離大師越遠了。

  當今大陸文壇,最重要的是如何做,而不是怎麼說。正如《中國青年報》的評論所言,即便有了可能出幾個大師的苗頭,也先不忙炒作,而應為其創造良好的創作氛圍,以使其保持健康心態,臥薪嘗膽埋頭苦幹上十年二十年,結結實實弄幾本好東西出來,也讓世界文學界大吃一驚,覺得那諾貝爾文學獎不給你就於理不公,文學大師的帽子非你莫屬。

  到那時候,大師之夢才真的不是夢。 2002.12.09




台長: 一片汪洋
人氣(1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