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06 19:08:40| 人氣8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全台首創電子護肝符APP─「健康B記本」 行動疾病個管師 健康隨身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B肝病毒愈多罹癌風險愈高 定期追蹤是關鍵
「清楚知、定期追、及時治」


健康B記本小護士

基隆一名退休校長,本身為B型肝炎帶原者,除了每年例行性的健檢外,卻從未接受過B肝追蹤檢查,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預約做了腹部超音波,沒想到卻發現肝臟內竟有顆6.8公分的腫瘤,為了治療,他只能無奈提前卸下費了近半生心血的教職工作,專心治療。類似的案例在醫療院所並不少見,但並不是每位B肝帶原者都能像這名校長般幸運,能夠存活至今。


左起 B肝患者代表 基隆長庚副院長簡榮南教授
健康B記本小護士

B肝帶原者要顧家 更要防癌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委員、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簡榮南教授指出,肝臟不具有痛覺神經,一旦出現症狀時,往往已是肝癌末期,對患者和家庭而言,無疑是個巨大打擊和傷害,故此,B型肝炎帶原者必須得更加積極與努力地進行肝炎追蹤及肝癌篩檢。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會為能讓B肝帶原者了解到慢性肝炎對肝臟所造成的威脅,並且針對肝癌防治上最常遇到的三大障礙,特別開發了一套為B肝帶原者量身打造的疾病管理APP─「健康B記本」,免費提供民眾下載,協助B肝帶原者關心肝臟的健康,落實「清楚知、定期追、及時治」防癌守則,以降低肝癌發生率。


基隆長庚副院長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委員 簡榮南教授

每年肝癌發生人數約為1萬人,其中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又遠比一般人高出許多,是非帶原者的30~98倍以上;如此高度的關聯性,更加突顯肝癌防治的迫切及重要。簡榮南教授表示,B型肝炎之肝癌防治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對新生兒或未感染B肝病毒成人注射疫苗,防止B型肝炎病毒感染;第二階段則為B肝帶原者透過定期追蹤檢查,及早發現肝臟異常,及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B型肝炎,降低病毒量,減少肝細胞發炎,以預防肝病演變為肝癌;第三階段為肝癌經手術或局部燒灼治療後以抗病毒藥物治療,來減少肝癌患者術後晚期復發的機會。

B肝防癌三大目標:加強病識感、定期追蹤、積極治療
但是,目前在第二階段防治的工作上卻出現多重盲點,根據衛生署調查,肝癌發生原因中高達62%民眾認為與酒喝太多有關,另有48%認為是因太晚睡/生活作息不正常引起,只有30%認為和感染B型肝炎有關;而B型肝炎者帶原中竟高達74%認為“身體沒有什麼症狀,應該不需要去看醫生”;「健康B記本」提供正確及最新的衛教資訊,以改善民眾對於肝炎及肝癌認知不足的情況。

簡榮南教授指出,因為對疾病認知不足,未意識到罹患肝癌風險會隨著B肝病毒量愈高而增加,並且感染B型肝炎並不會出現任何明顯症狀,再加上現代人生活較忙碌、緊張,使得B肝帶原者很容易忽略定期追蹤檢查,無法及時了解肝臟的狀態及B肝病毒量的多寡,進而就會錯過肝炎治療黃金期,導致長期發炎及肝纖維化,進而步入肝硬化,甚或肝癌,是絕大多數B肝帶原者步入肝癌的主要原因。

B肝與肝癌非絕對 定期追蹤是關鍵
研究顯示肝癌的平均生長速度,其兩倍時間約需117天左右(約4個月),以此推論,一名B肝帶原者若錯過一年未定期追蹤,如果一開始就有癌細胞,推估其體內的肝腫瘤即可能已經生長至3-4公分大;這對長期未做定期追蹤的B肝帶原者而言,就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時間愈久,殺傷力愈大,而這也是為什麼B肝帶原者要定期追蹤的主因。標準B肝定期追蹤的檢查項目必須包含肝功能指數、腹部超音波及胎兒蛋白,甚至必要時加驗B肝病毒量,至少每3至6個月檢查一次,醫師才能根據各項結果,確實診斷帶原者肝臟的健康狀態,給予適當的治療。

雖然,肝癌不一定會發生在每位B肝帶原者身上,但只要忽略定期追蹤,萬一發生肝癌無法被早期偵測出來,絕對會增加危害健康及生命的風險。簡榮南教授強調,追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及早發現肝臟問題,適時使用抗病毒藥物,將B肝病毒量控制於一定標準下,病毒量愈低,罹癌風險自然跟著減少。「健康B記本」還結合肝癌風險預測模式,藉此讓民眾瞭解各項風險因子對肝癌的影響,進而採取積極的態度,防治肝癌。 

全民的電子護肝符─「健康B記本」
為能協助B型肝炎帶原者「加強病識感」、「定期追蹤」、「積極治療」,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會推出「健康B記本」免費手機APP,結合了肝癌風險預測、最新B肝衛教資訊、回診提醒、肝功能及病毒量紀錄、健保局B肝試辦計畫醫療院所名單、用藥提醒等多項實用、豐富的功能,幫助B肝帶原者做好自我疾病管理,另外,帶原者還可以透過GPS定位,立即找到附近的全民回肝計畫特約診所,免費檢測病毒量。「健康B記本」就如同全民的電子護肝符,24小時全方位照護B肝帶原者的肝臟健康,達離肝癌威脅。

【患者故事】

B肝校長從未做標準B肝追蹤 竟發現6.8公分肝腫瘤
「身體是自己的,沒有了健康,就必須得眼睜睜放棄努力了大半輩子的成就。如果我能夠早點意識到B型肝炎會造成的傷害,就會積極配合做B肝定期追蹤,也許我就不必提早退休,也毋須讓家人擔心牽掛。」楊校長感慨說道。



健康B記本_B肝患者代表 楊校長

一次偶然的機會,楊校長陪太太身體檢查時,也順道預約做第一次標準B肝追蹤檢查,但由於身為該年全市教師調動及甄試的承辦者的關係,除了平日繁忙的校務工作外,還得籌備教師調動及甄試的各項事宜,凡事親力親為的態度,使得就診時間一延再延,終於拖了數個月,經由護士勸說下才到醫院做檢查,沒料到,竟然意外發現一顆6.8公分大的肝腫瘤。

楊校長執教鞭數十年,認真教學之餘,下班後還要苦讀,希望更上一層樓,在職涯的後半段能夠完成辦學的目標,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如願考取校長一職。但過幾年,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患者和他的家人感到相當震驚、難過,妻子當下放聲痛哭,從未想過向來認真顧家、身體硬朗的先生,在沒有出現任何不舒服症狀的情況下,竟被宣告罹患肝癌,規劃好的人生出現急轉彎,基於健康考量,不得不放棄投入了大半生心血的教職工作,無奈地提前退休。

原來,楊校長是名B肝帶原者,一直以為每年例行性健康檢查的肝指數正常就表示肝臟沒有問題,卻不曉得B型肝炎病毒會引起肝癌、肝硬化等肝臟病變,也不知道除了肝功能檢查外,帶原者還需要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血清胎兒球蛋白(AFP)、及B肝病毒量檢測,以致肝癌悄悄找上門。

雖然楊校長很幸運地接受手術治療,但是,B肝病毒並不會隨著腫瘤切除而消失,只要體內有B肝病毒,就必須定期追蹤檢查,一旦發現有異常、病毒量增加時,即時投以藥物治療,抑制病毒複製,才能進一步防止肝癌再度發生。因此,手術切除至今,楊校長一直持續定期追蹤,並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就怕肝癌再次敲門。

台長: 嵐天
人氣(8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