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2-08 19:43:22| 人氣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檔名:01-005-0001(第一集) 請按入看全文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檔名:01-005【第1-5集】 請按入聽音頻

.

節錄

.

《要解》這部書是蕅益大師做的,這部書實在是非常偉大的著作,而大師僅用九天的時間就寫出來。近代的淨土宗十三祖印光老法師對於《要解》推崇備至,他老人家說,「即使是阿彌陀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可見得這個讚歎是讚歎到了極處。由此可知,《要解》對我們修學淨土的人來說是非常的重要。

.

通常我們講佛法,什麼叫佛?什麼叫法?「佛」的意思是智慧、覺悟,大智大覺,這個智慧是無所不知,當然覺就無所不覺了,這個到後面會跟諸位再做稍微詳細一點的說明。「法」這個字是代名詞:換句話說,包括整個宇宙人生一切的理論、一切的現象,乃至於一切演變的程序,統統用這個字做代表,這個字是總代名詞,我們就稱它作「法」。「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用,就是對於一切法都能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通達,這就叫做「佛法」。所以「佛」這個字是能覺,「法」是所覺。

.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檔名:01-005-0002(第二集)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我們這一次盛會不是按照一般講經方式,所以題目是「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也就是將讀這部書的心得提供給諸位同修做參考。今天要提出來的是序文。每部經都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古人說這三分都是同等的重要,所謂「如人食蜜,中邊皆甜」,所以序分不能輕易的看過。正宗分的經文(當然我們稱這是最主要的),實際上就是序分的註解,如果對序分能清晰通達,正宗分的意思自己都會知道,不必再加以說明。

.

序分,經典裡面有所謂通序、別序。「通序」就是證信序,所謂六種成就,一切經典上統統都有這個字樣。像這部經上講的,「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這種文在佛經裡面通常都見得到。「別序」是敘說這一次法會的緣起,跟通序的意思就不相同了,所以別序比通序重要。但是通序特別注重表法的意義,我們才能看到這一會的特色。

.

底下是蕅益大師給我們開導的,這個開導實在講是無比的殊勝。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在『信願』,你有沒有信願?真正相信,真正想去,你就一定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品位高下』決定在持名功夫的『深淺』。諸位要看清楚,沒有說多少,與念佛念多少沒有關係,但與功夫淺深關係就大了。功夫淺深怎麼講法?就是你的功夫能不能伏住煩惱,這叫功夫。如果你這一句佛號伏不住煩惱,你念佛沒有功夫,這個問題就嚴重了,一定要能伏住煩惱。

.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檔名:01-005-0003(第三集)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三十七道品可以分為七個項目,七科。「七」在佛法裡面代表圓滿,就是四方、上下,再加上當中,《華嚴經》用「十」來表法,也是代表圓滿的意思,所以我們不能把它看成數目字。因此西方極樂世界樣樣都說「七」,實在講就是樣樣圓滿。怎樣才圓滿?當然一定是隨心所欲。譬如我住的房子,家家戶戶的房子都是七重行樹、七重欄杆,也沒有什麼意思。我不要七重,我一重就夠了,行不行?你想一重就一重,想兩重就兩重,想多少重就多少重,想不要也可以,這才是圓滿,所以諸位要懂這個意思,不能把經文看呆了。

.

『四寶』也是表法,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是無量無邊,絕對不止四種。四寶代表『常樂我淨』四淨德,四種德。

.

什麼人才稱為「上善」?給諸位說,等覺菩薩才稱為上善。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等覺菩薩非常多,你幾乎天天跟他們見面,天天跟他們生活在一起,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謂等覺菩薩,就是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地藏、彌勒菩薩這些人的地位相同。我們所崇拜的這些菩薩實在都在西方極樂世界。彌勒菩薩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後補佛,諸位如果讀《無量壽經》就曉得,彌勒菩薩天天到西方極樂世界,他也是念阿彌陀佛,也是求生淨土。雖然求生淨土,他愛好唯識,他是唯識學的專家,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講唯識大概就是他老人家當教授。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實因緣,不像我們此地求一個善知識都求不到,真正善知識很難遇到,何況這些聖賢人。

.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檔名:01-005-0004(第四集)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所以「阿彌陀佛」完全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量覺」,也就是事事物物都不迷惑,不迷就是覺。「無量」實在講太多了,所以「本不可說」,說之不盡。

.

《彌陀經》裡面的解釋是「無量壽、無量光」。『光』是講空間,『壽』是講時間,說一個時與空,把無量都包括在其中了,所以就用「光壽」這兩個字來簡單的解釋「阿彌陀」。

.

我們一般人在「八難」裡面有佛前佛後,你出生得到人身,前面一尊佛已經過去了,後面一尊佛還沒來,雖得人身,沒有機會聞到佛法,這個可惜,這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現在生在這個時期,雖然見不到佛,但是佛的法運還沒有滅。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照中國人的算法,今年是釋迦牟尼佛滅度第三千零十八年,外國人只有二千五百多年。換句話說,末法一萬年,現在剛剛過了一千年,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還有九千年。九千年當中,佛法有興衰起落,現在是佛法衰到了極處,將來會不會興?一定有興的時候,所以總是一興一衰。這就是我們還有緣分,遇到佛的末法,能見到佛的形像,見到佛的經典,這是不幸當中的大幸。

.

.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檔名:01-005-0005(第五集)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本師釋迦牟尼佛慈悲到了極處,所以無問自說。一切經都有啟請的人,這部經沒有人啟請,釋迦牟尼佛看到眾生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如果照蕅益大師的說法,那就是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所以佛不必要別人啟請,趕緊把這個當生成佛的法門為我們說出來。這樣深的經,諸位要曉得,這是即身成佛之經。密宗講即身成佛,還有議論,還有人說話。本經雖然沒有標榜「即身成佛」,但是它是名符其實的即身成佛,而且成的是圓教無上的佛果,可見這部經當然有它的深度。

.

善財童子出去參學,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修的法門統統不一樣,他去訪問、拜訪。拜訪是什麼?是修自己的念佛法門,修自己的一心不亂,就是我什麼都看,什麼都聽,什麼都接觸,試驗我有沒有到一心不亂。如果見了、聽了,心亂了,這個功夫不到家。換句話說,這五十三參是天天在考驗,勘驗自己是不是真的一心不亂,是不是真的能在境界上不動心,所以一心不亂是這樣修成功的,不是找一個清淨環境在裡面修,那個縱然到一心都不算,一定要在五欲六塵裡面去轉一轉,看你到底是真不動還是假不動,五十三參是這個意思,這才叫真正不動心,真正得一心不亂了,福慧圓滿,是這樣的一個修法。這是舉五十三參做個例子。

.

台長: 斷捨離
人氣(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書籍 / 經典 |
此分類下一篇:楞嚴經 0126 ~ 0133集 (完)
此分類上一篇:金剛經講義節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