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7 23:59:25| 人氣1,7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LCD相關資訊(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顯示器這種東西是比較級的,在某一家店看完一款顯示器,過條馬路到另一家店看另一款,回家之後你絕對不知道哪一款比較好,唯一的印象只剩下誰的造型炫,以及誰的比較貴。
挑選的方法應該是,根據你的預算以及想買的規格,事先先選好你比較喜歡的幾台,擺在一起作比較。

解析度

目前市面上LCD monitor可以買得到的大概有以下幾種解析度:
XGA: 1024*768
SXGA: 1280*1024
SXGA+: 1400*1050
UXGA: 1600*1200
另外還有一些解析度更高的面板(通常是有特殊用途的),以及在台灣大概還沒有人在用的寬螢幕16:9 or 16:10 ,在此先不討論。

液晶顯示器的解析度表示它可以顯示的點的數目,這是一個固定值, 沒有辦法調整的,同樣的尺寸之下,解析度越高則可以顯示的畫面越細緻。假設你買了一個XGA的monitor,則你的顯示卡千萬不要設定成其他解析度比如說800*600,因為在這種情況之下電腦實際上是把一個800*600的畫面scale成1024*768在顯示,結果就是看到一個比較模糊的畫面。正確的做法就是,買了什麼解析度的monitor,顯示卡就設定成那個解析度。

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電腦處理的是數位信號,處理完之後送出來的也是數位信號,但是傳統的CRT monitor使用的是類比信號,為了與CRT溝通,送到CRT的信號必須先轉換成類比的才能使用。因此一般顯示卡的輸出(D-sub, 就是有15 pin的那個小插槽)送的是類比信號,LCD monitor使用的也是數位信號,但是為了與一般顯示卡相容,所以會設計成可以接收D-sub接頭送出來的類比信號,然後再把這個類比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去處理與顯示。

這裡就產生一個問題了,不論是數位轉類比或類比轉數位,一定都會有信號的遺失,因此為了與CRT相容的這個愚蠢理由,LCD monitor進行了兩次本來不必要的信號損失,造成的結果就是,看到的畫面會有一點點模糊,而其實LCD原本的能力可以顯示得更清楚。

由於這兩年液晶顯示器開始熱賣,顯示卡廠商也開始推出可以直接輸出數位視訊的顯示卡,也就是多了一個叫作DVI的插槽,如果你買一個有DVI插槽的顯示卡,再買一個有DVI插槽的LCD monitor,這時LCD monitor所顯示的清晰程度才是該LCD原本所設計出來的能力。

當然, 這樣的組合現在好像有比較貴,如果你不是對畫質非常挑剔
可以用就好的話,可以考慮省這筆錢。

壞點(dot defect)

所謂壞點,是指液晶顯示器上無法控制的恆亮或恆暗的點。

壞點的造成是液晶面板生產時因各種因素造成的瑕疵,可能是particle落在面板裡面,可能是靜電傷害破壞面板,可能是製程控制不良等等。

壞點分為兩種:亮點與暗點,亮點就是在任何畫面下恆亮的點,切換到黑色畫面就可以發現;暗點就是在任何畫面下恆暗的點,切換到白色畫面就可以發現。

一般來說,亮點會比暗點更令人無法接受,所以很多monitor廠商會保證無亮點,但好像比較少保證無暗點的。有些面板廠商會在出貨前把亮點修成暗點,另外某些種類的面板只可能有暗點不可能有亮點,例如MVA, IPS的液晶面板。

面板廠商會把有壞點的面板降價賣出,通常是無壞點算A grade,三點以內算B grade,六點以內算C grade,一般來說這都是可以正常出貨的。
至於更低等級的面板,在景氣好面板缺貨的時候(例如2000年時)還是會有人來買,今年的話,大家眼睛最好也睜大一點。

壞點沒有辦法修,如果你買的monitor有保固壞點,你拿去退給他他就是換一台給你。

mura

mura本來是一個日本字,隨著日本的液晶顯示器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這個字在顯示器界就變成一個全世界都可以通的文字。

mura是指顯示器亮度不均勻造成各種痕跡的現象,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在暗室中切換到黑色畫面以及其他低灰階畫面,然後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用力去看,隨著各式各樣的製程瑕疵,液晶顯示器就有各式各樣的mura。
可能是橫向條紋或四十五度角條紋,可能是切得很直的方塊,可能是某個角落出現一塊,可能是花花的完全沒有規則可言東一塊西一塊的痕跡。

mura不會對使用上造成什麼影響,這屬於品味問題,面板廠商會把有mura的面板打成次級品用較低價格賣出,但是我沒有聽說monitor廠商有那種保證無mura的。這個通常也不會寫進monitor規格,所以買之前眼睛睜大一點,買到了只好自認倒楣。

對比

顯示器的對比是這樣定義的--
在暗室之中,白色畫面下的亮度除以黑色畫面下的亮度,因此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則對比值越高。

一般LCD monitor的規格書上都會寫出它的對比值,但是這個值通常只能參考,因為面板廠商為了保護自己,有一些規格值會寫得很保守,對比就是其中一項。

比如說,某機種的對比值明明可以做到三百,但是規格書寫的是typical 200, minimum 150,這是為了量產的時候萬一出了什麼問題導致黑色漏光對比下降,該批貨還是可以正常出貨。如果你想比較的兩款LCD,monitor對比值分別是寫350, 400,不要以為四百的那個真的有比較好
那只是這一家他敢寫而已,事實上,兩款分別寫300, 400的,我都還會懷疑那可能是差不多的,實際上運氣好的話都有可能是做到五、六百。

如果你會很care這個,可以把想比較的兩台顯示器白色亮度調到一樣
然後切換到黑色畫面,在暗室下看誰比較黑,如果不是對畫質非常挑剔
在一般使用情況下,我認為對比三百應該是夠用的。

色飽和度 (color gamut)

色飽和度是指顯示器色彩鮮豔的程度。

顯示器是由紅色綠色藍色三種顏色光來組合成任意顏色光,如果RGB三原色越鮮豔,則該顯示器可以表示的顏色範圍就更廣,這是因為無法顯示比三原色更鮮豔的顏色,所以某顯示器三原色本來就不鮮豔了,那個該顯示器所能顯示的顏色範圍就比較窄。

色飽和度是面板廠商的重要規格,但是我到現在好像還沒看過有monitor廠商把色飽和度寫進規格的,他們都是寫可以組合出來的顏色數目。

比如說,某顯示器的RGB三種顏色光都可以分成64灰階(6 bit),則該顯示器的顏色種類總共有64*64*64=262,144種組合,如果該顯示器的RGB三種顏色光都可以分成256灰階(8 bit),則該顯示器的顏色種類總共有256*256*256=16,777,216種組合。當然,灰階數越多顏色層次看起來會越細緻,但不表示顏色會比較鮮豔。

色飽和度的表示是以NTSC所規定的三原色色域面積為分母,顯示器三原色色域面積為分子去求百分比,比如某顯示器色飽和度為71%NTSC,表示該顯示器可以顯示的顏色範圍為NTSC規定的百分之七十一,71%NTSC大約為為目前CRT電視機的標準,LCD顯示器目前作到這個程度的在色彩上就算高階了。目前筆記型電腦用的螢幕色飽和度大約40~50%NTSC,桌上型液晶螢幕大多作到60%~65%NTSC,當然各大廠都有持續開發高色飽和度顯示器的計劃或已有量產,請不要拿來和我抬槓,我說的是"目前"和"大多"。

選購的時候,把喜歡的兩台monitor擺在一起,點相同的畫面,通常就可以看出誰的色飽和度比較好。

台長: 曉蕓生
人氣(1,7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