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1-28 12:03:09| 人氣3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冷藏摘要》:「mt.black」長達六公尺的「冷戰」文件展示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冷藏摘要》:「mt.black」長達六公尺的「冷戰」文件展示桌﹝照片是劉和讓正巧走過六公尺長桌﹞ 

 

 早在讀書時,就已經聽聞「德國文件展」,但是井底之蛙的我只會疑惑,文件展是甚麼?為什麼文件能成為國際聞名朝聖的展覽呢?匆匆二十多年下來依舊沒有得到答案,直到上學期旁聽郭昭蘭老師的策展課程﹝與黃建宏老師上課的某些片段﹞,才得以從近代至當代的策展不停推進,稍稍明白為何會有「文件展」與各式各樣試驗的展覽可能形式。

巧的是就當我大致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有「文件展」的形式未久,劉和讓便提出《冷藏摘要》的展覽可不可以也展出我所蒐羅已久的「冷戰」文件。既然我終於比較明白「文件展」的緣由與力量,難得策展人劉和讓﹝雖然阿讓一直不想掛策展人的名﹞也有此構想,自然就翻箱倒櫃、藉此整理十多年來持續累積的種種「冷戰」物件。

但是又該如何展出這些雜亂無章的「冷戰」文件呢?全能的劉和讓在策展之餘,又同時肩負展場設計與製作,利用上次「mt.black」詹士泰個展擺放石雕作品的六公尺長鐵桌,親自增添木料、大玻璃等材料再加工為文件展示區。果然讓 《冷藏摘要》整體展覽中不可或缺的時代原件,有個跳脫一成不變的固有展櫃型式,而造就一次讓「文件」備受尊重且加分不少的展呈。

相信曾到「mt.black」看過 《冷藏摘要》展覽的朋友,必然對這個大氣呵成長達六公尺的手製展桌,印象極為深刻吧!如果您即將到訪「mt.black」的 《冷藏摘要》展覽,也請千萬不要錯過也算是劉和讓作品的長長文件展示桌‧‧‧﹝只能再次感謝老同學劉和讓啊!沒有阿讓,《冷藏摘要》恐怕完全不成為一個展覽吧!哈!﹞

 

六公尺長桌的另一角度,似乎也提供著隔桌論劍的功能

 

↑《冷藏摘要》:一方方懸空而穿透的小黑冷碑‧‧‧

就讀民族國小美術班時,學校曾請了一位校外老先生來教我們書法,雖然已經過了三十多年,至今我依然對老先生的極度嚴厲不寒而慄,在那個體罰是被允許、歡迎且頻繁如家常便飯的時代,除了書法寫不好被藤條打得稀哩嘩啦很慘外,對於老先生不准我們使用現成墨汁,而必須每個人都自己拿著墨條磨墨這件事,仍然記憶猶新。因為就像是此刻的寒冷冬季裡,不論怎麼使勁磨,似乎永遠都磨不黑濃,以致筆蘸拿來寫書法又暈染地一蹋糊塗,可想而知隨後便再是老先生的一陣藤條亂舞伺候!

所以對寫書法與磨墨,曾經非常敬而遠之、加上後來讀美術系時選擇了西畫組,因此怎能料到2005年為了試驗立碑,重新又翻箱倒櫃找出塵封已久的禿殘毛筆。也許不像小時候完全沒有耐心,亦已過了年少輕狂的毛躁浮動期,不僅可以稍稍靜下心來慢慢一圈又一圈磨墨,居然還開始喜歡收集起錠錠墨條。⋯⋯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高科技躍進時代,即使還有不少人會手寫書法,但是在現成瓶裝墨汁的便利性下,真正還會買墨條費事磨墨之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吧!因此為了實驗「立碑」,而漸漸培養起收集墨條的這個興趣,根本難以找到身邊能交流的同好朋友。僅管一路以來頗為孤獨,但因為可以持續與「立碑」地實踐之間,進行相互反覆不停地來回對照、滲透和影響,還是擁有著始終不減的無比樂趣。甚至於因為偶而要寫碑文或《島》盒的機會,必須親手握住墨條、拿捏輕重、圈圈迴旋施力,這大概是總常常整日庸庸碌碌、瞎忙的我, 難得可以在真正聽見自己每一回、每一次呼吸心跳聲地安靜專注中,珍惜享受著最為簡單、純粹、實在的分分秒秒時光‧‧‧

本來這個算私密的嗜好,少有機會向外人提及﹝怕說了別人沒興趣不是很尷尬嗎?﹞,不過因為《冷藏摘要》的展覽,多次與劉和讓亂聊地討論中﹝包括講很多有的沒的八卦,哈!﹞,沒想到老同學不僅在某個片刻聽進了我這個極為冷門的興趣,乃至於連我都感到十分意外,居然要把條條墨錠安排進空間裡成為展覽的一部分。如同這次也有搭配展出的臺灣冷戰相關主題收集,既然劉和讓想讓《冷藏摘要》的展覽,更具多層次鋪陳地埋藏著前後脈絡的線索,我當然要盡力把多年來陸陸續續蒐羅的方方墨條找出囉!果然老同學劉和讓對於展出墨條一事,也不只興來隨便說說而已,特地親自製作了一個透明壓克力箱,自天花板垂繫鋼絲懸空吊起﹝連向來謙虛的劉和讓都要老王賣瓜說這是採雙年展的規格﹞,相較於就在一旁落地矗立的25塊陣列沉石,這些箱內彷彿冰封飄浮的墨條,是否也像是小黑冷碑,不停面對面呈比著彼此的血源關聯,以及「異」與「同」‧‧‧﹝因此各位朋友若到有「mt.black」看《冷藏摘要》展覽,請千萬別錯過這懸空且穿透的區域啊!﹞
 
 
↑《冷藏摘要》:影武魂魄地迴返升降?

在還沒確定有 《冷藏摘要》這個展覽前,本來就會與老同學的劉和讓,由於實在太熟、總是天南地北甚麼都可以亂聊。所以當在「mt.black」的個展決定後,因為彼此地熟悉與過往雜亂聊天的結果,讓劉和讓在計畫的25塊「冷戰」碑外,還詢問我是不是可以順便展出相關聯的興趣與收集呢?

雖然知道當代展覽或策展,總是不停地推進找尋各種新可能,所以除了盡力配合策展人劉和讓的各種發想及要求﹝不過劉和讓一直不認為自己是策展人,但以《冷藏摘要》而言,他做的大概還比策展人更多﹞,另一方面也心想,關於臺灣「冷戰」的主題,亦已著力蒐羅了十多年,若恰巧能搭配相對應的創作展出,似乎並非甚麼壞事!⋯⋯


於是把個人能從住屋四處重新挖掘出土的「冷戰」主題收集,稍稍整理地幾乎都交給了劉和讓。因此當佈展時,就不得不激賞劉和讓將其中在臺美軍的衣物部分,集中規畫安排在「mt.black」貨梯中的構想﹝小註:「mt.black」原本就是個工廠所在﹞。

只因為本來就擁有著上上下下升降功能,遠觀卻又像是牢籠、密隔柵欄的老工廠電貨梯,裡面高高低低、前前後後懸吊垂掛著 ─ 昔日冷戰時期真正主宰這座島嶼的影武者聖袍,偶然對流寒風輕輕一吹動,搖搖晃晃彷彿老大哥如影隨形的魂魄又要再度迴返‧‧‧

所以各位朋友,如果您日後會親臨「mt.black」的《冷藏摘要》展場,請千萬別錯過了既穿透又囚禁的多層次「冷藏」之梯啊!

 
 

 

↑站內相關參考連結:

《小草書籤91》:《冷藏摘要》的相關文章彙整連結

http://mypaper.pchome.com.tw/peter19711017/post/1333179427

 

 

↑站內相關參考連結:

●  《小草書籤92》:《美帝國》創作計畫的相關文章彙整連結

http://mypaper.pchome.com.tw/peter19711017/post/1333660220

台長: 小草N號志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