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動念
念念思惟何來? 念念心力何去?
起心動念何往? 因緣果報現前?
為何人會無法挑脫一些固有的思惟?只因為人受的教育嗎?把我們套在一個框框內,接受同樣的思想,同樣的概念,走同樣的教育體系,而好玩的是,教育出來的產物(思想),在同一體系下教育,為何教到後來,大家都不一樣? 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同樣念四書五經,出來的卻差十萬八千里,為什麼?同樣的家庭出生,受同樣的教育,吃同樣的米飯,為什麼出來的理念依然不一樣?但更有趣的是,以為大家都不一樣的同時,卻又找到相似度極高的「世俗觀」。所謂相似度極高的世俗觀,是指社會大眾約定成俗的一些風俗民情。而在這些風俗民情中,又找到了「異」。於是,在「異中有同」,在「同中有異」中,就形成了這樣的多采多姿的大千世界。因為,人的觀念,會影響所有人的行事方針,進而影響事情的發展。而這樣的發展,皆起因於一個「念頭」。
對大家而言,把這樣的事情當作理所當然來看待是正常的,根本不需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但是對於我而言,每件事的因緣,我都很有興趣。而我很好奇每人心中的起心動念,會不會是造就日後種種因緣際會的契機?現在在這兒大談「心」的動念,是因為,我深深為「心力」的影響所著迷。著迷於「起心動念」間,將會有怎樣的因果?
今天看佛書時,看到一個有關「起心動念」的故事,覺得很值得省思,分享給大家。
故事大意是說有一對師徒,一前一後的行走。師父清清鬆鬆走在前,徒弟背著包袱走在後面。徒弟心想:「師父是有修行之人,才能如此輕鬆自在。我也要立志修行,教化眾生。」當他這樣的念頭一起時,
走在前方的師父忽然轉身對徒弟說:「你走前面,行李我背。」師父
說那是因為徒弟發了『教化眾生』的心念,師父感受到了。所以他應該尊重徒弟。之後,換徒弟走前面,邊走邊得意非凡的想:「才發一念心,師父就恭敬我,如果我以後當大和尚,不就可受到更多人的敬重?」當他這樣想時,師父馬上向前並把包袱丟給他,請他跟在後面走。因為徒弟的有所求,讓他原本升起善的功德,全沒了。
我一直相信「心念」的力量是很大的。要訓練自己不起任何的壞念頭,其實,是一門不好修的功課。常常我們一升起念頭,跟著來的就是「煩惱」。有時「心念的速度」會快到捕捉不到。但是因為自己常常自省又自觀,我喜歡去感受一切的生滅(念頭的生與滅),因此,其實每個自身的念頭,包括一閃而逝未曾傳至心中化為文字語言的每秒的念念思惟,我都,一清二楚。包含所有壞的,好的念頭,包含人類的貪、嗔、癡,沒有一個念頭自己不清清楚楚。所以,當人家說:「Pearl, 你是好人。」時,只有自己知道,沒那麼好。但是,由於自己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也清楚知道這些不好的念頭其實對自己是不好的,因為這樣的察覺,而去有覺知的訓練自己的「慈悲心。」是的,我的慈悲與善念,都是訓練來的。當然,本身不惡,慈悲也早就有。但是,我說的訓練是指,一個人的慈悲心,如果原本是百分之七十,可以訓練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怎麼訓練呢?就是真正去行。真正去幫人,畢竟我們心性還不差,透過幫人的同時,竟然發現,自己比自己想的還要慈悲?以前不覺得,後來每幫一人的忙,心就比之前更加的柔軟。之後,我歸納出一個結論,原來的慈悲心不夠,在家想破頭也無法增加半分,其實,不是真正的不夠慈悲,而是,待在家中讓你無法知道自己有多慈悲?很多事都要真正去力行後才知道原來以為與認定中的自己都還是有一段不短的差距。或許,自己比自己想的還要好呢! 那惡念要如何消除呢? 其實,我從不用特意去除惡,當惡心,煩惱心一升起時,我都先想美好的那面,當美好的一面升起時,惡的念頭會自然就消失了。這裡的惡念,不只是指真的去做壞事的惡,而是指「起心動念」帶出來的無明習氣,包含各式各樣的煩惱根源都是惡。朋友們! 有時間的話,觀觀自己,很不錯。真的,可看到不同的自己喔!!
當您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往「煩惱」的根源而去,無論是貪求一切的世間物,執著一切的世間物或陷入不可自拔的情感深淵裡,這都會讓自己無法從「心的情境」中跳離,一但在其中轉不出來,我們將在「起心動念」中輾轉,並須去承受自己的心念所帶來的「苦果。」
常常人都是追求快樂的。人人都希望能「離苦得樂。」但是,既然大家都希望「趨樂避苦」,為何在「起心動念間」卻又將自己硬帶入苦果中?原因無他,這還是因為累世習性所致。而且,是因為很少去思惟何為真正的樂?人間的樂,因為「有滅」,不長久,當「樂」滅時,「苦」立現。每個人都會遇到,只是「早」與「晚」罷了。要得真正的究竟無惑之「樂」,需靠「心念的修行」。至於如何修?那就不是目前的我,可以幫忙的了。因為,自己也還在苦海裡沉淪啊!
Pearl 於2010.10.06
文章定位:
人氣(194) | 回應(12)|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