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0-02 21:20:00| 人氣5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城市身影的浮動與生活建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為太久沒上自己的BLOG PCHOME告知只能新增站台 故把舊有文章轉貼至新站台
這20年來 台灣的公共空間及公共政策 因為很多人的努力而有了變化 但這是一條需要走很久的道路 也需要我們對公共議題有更深層的沈思及討論

空間跟人一樣,生活歷史、個性特質,造就了他的包容性及可能性。而在重新思考空間的公共政策時,形成過程、被涵括的角色、營運組織的模式,在在都是必要。

寶藏岩在台北市東南方近郊,濱臨新店溪、坐落在觀音山腳下,1949年從大陸各省來到台灣的軍人與眷屬,沿著山坡地密密麻麻的蓋了一百多戶房子,依山傍水、錯迭不一的景致,像極了大陸老兵在香港的聚落“調景嶺”,因此有人把寶藏岩喚作“台灣的調景嶺”。

走進寶藏岩也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回到40年前的台灣,狹小低矮的房子裏蘊藏著濃濃的鄉愁,曲曲折折的巷弄常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昔日懷抱滿腔熱血的年輕人,轉眼間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家,他們歷經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在台灣找到的棲身之所,如今卻被台北市政府宣告為違章建築,面臨拆除的命運。從1949年戰爭所帶來的人口遷移,寶藏岩只是台灣眷村歷史的一個片段,但見證台灣都市發展歷程。

馬英九繼任台北市長後,寶藏岩因為佔用公園預定地、加上瀕臨新店溪、每逢夏天水災連連,台北市政府決定在2001年12月4日,發包拆除寶藏岩的工程,關心寶藏岩的學生與教授情急之下決定包圍馬英九,希望能獲得媒體以及台灣社會的關注。在台灣大學城鄉基金會的大力奔走下,有越來越多人了解眷村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一棟棟古老斑駁的房子,更是台灣都市發展的見證者,經過一場又一場的公聽會,馬英九終於答應將寶藏岩列為文化特區,由文化局長龍應臺打造成台灣第一個“貧窮藝術村”。

當一個存在了「原」住民的空間,他便不能全然被稱做「閒置空間」,如何利用的關鍵,便會是居民如何與後續她們共同並存的「空間裡所發生的事」一起的互動或者不互動。

故事的劇本可以從主角的個性及形溯出發,然而,這一群主角之所以站到舞台上,奮力的舞動著,不但是因為要保住自己的家園,更重要的是她們之後有一個強大團隊支撐的力量,一但這個力量抽逝了,這樣的意念或許還會存在,但這樣的行動力呢?沒有人敢「掛保證」。我們如何能期待一群年邁的獨身老人,去經營管理或掌控社區自主未來的意見(參與與主導之間是不同的,居民有參與的能力不代表有掌控的能力。),甚至和藝術家們互動?他們要的不過也只是一個安身立命的住所,能夠安安靜靜不受干擾的在原居住處走過最後一段日子罷了!

寶藏岩若成為文化局現所規劃的「貧窮藝術村」其發生的衝突與矛盾便是必在的。
1. 藝術家的性格與居民互動的可能性無法預期。而居民也許也不想互動。
2. 經營管理的組織問題。
3. 是誰的決定?誰的空間?誰的未來?
4. 考慮到寶藏岩究竟是該考慮的現有的居民?城市主體的未來?還是台北市民?

寶藏岩的未來究竟是誰的決定?是台北市政府?台大城鄉或是另一個組織機構?還是居民自己?如果不是居民本身,那麼其他強加的決定,是不是會導向一個我們自以為是最好的決定呢?倘若這樣,又和當初社造的初衷是不是有所違背?難到只是為了保住一塊址地,讓大家安身立命(市府有安排居住空間,很多人也拿了補助金啊!),倘若是這樣又要不要如此大費周章?

台灣其實有許多照護老人的社福單位,如「老吾老基金會」,若寶藏岩現住民的結構以老人居多,那麼是否寶藏岩未來應該和相關的社福團體共同運作,從他們的建言找出一條適合寶藏岩居民,同時也讓社會大眾覺得輔和社會公益的路。


台長: 梨佩兒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