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11 16:43:13| 人氣3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面板登陸鬆綁 逾半員工面臨失業 /晶圓開放參股  台積、聯電解套/產業優勢送中國  失業苦果全民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面板登陸鬆綁 逾半員工面臨失業
六代以下面板廠將開放赴中投資,業者擔心,恐造成六代線以下生產線全數移往中國,失業問題將雪上加霜。圖為台北賣場展售LCD電視的情形。(路透)

記者陳梅英/特稿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11/today-fo1.htm經濟部昨宣布開放赴中投資產業清單,對面板前段赴中國投資大鬆綁,六代以下傾向不管制,六代以上總量管制以三座為限;由於台灣六代線以下多半折舊完畢,一旦全部解禁,六代線恐將像當年NB開放一樣,全數移往中國,屆時北、中、南科學園區就業人口馬上少一半。

將步當年開放NB後塵

至於六代線以上總量管制,以三座為限,由關鍵技術小組審查,市調機構WitsView總經理王鶴偉就質疑,審查小組的人是誰?有無監督、把關能力?恐怕都是問題。

問題最大的還是六代線以下全面解禁,業者說,以先前NB開放經驗來看,一旦政府放行,不出三、五年,六代線以下的生產線可能都會陸續移到中國,雖然六代並不是領先技術,但六代線以下卻是目前面板廠用到最多人力的地方;除友達、奇美電外,包括華映與彩晶,全台共有五座六代、一座五.五代與八座五代、五座四代(包含四.五代)廠,當六代以下面板廠也全數外移,原本留在台灣的設備廠、上游關鍵材料甚至玻璃等將會全部被帶走。

目前台灣面板廠在六代線以上投資只有友達、奇美電。其中,友達在台灣已量產的最高世代廠是八.五代線,目前正進行第二條八.五代線裝機,十代線投資仍在規劃中;奇美電(與群創合併後稱新奇美)最高量產世代廠是七.五代線,但第一條八.五代線已復工,預計今年下半年加入量產,也就是說,以經濟部開放六代線以上採N減一的開放邏輯,友達或奇美電能提出申請的就是七.五代線。

一名長期往來兩岸與面板業有相當合作關係的業者表示,他多次與面板廠的人聊起這件事,都不明白台灣政府急著開放是為什麼?南韓政府雖原則同意三星與LGD到中國投資面板廠,但南韓廠商迄今都沒有進一步投資;論成本、談市場,也不需要非得到中國設廠不可,就好像如果友達七.五代線設在崑山,中國品牌廠TCL、海爾在山東,崑山到山東與台灣到山東,只是走海運跟陸運的差別。

關鍵技術把關引發疑慮

王鶴偉說,其實也是因為台灣產業佈局沒有發展關鍵核心零組件,只有必要零組件,以面板來看,array設備迄今仍是仰賴外購,玻璃也沒掌握在手裡,一開放就甚麼都沒有,不像英特爾,核心留在美國,到哪裡設廠都不用擔心技術外流的問題。

更令人憂心的是,馬政府上台後只有兩岸政策不斷開放,依存度越來越高,中國一打噴嚏,台灣就遭殃,王鶴偉認為,政府現在要關心的已不是進入(中國投資)障礙的問題,而是應該思考萬一兩岸關係生變,投資要撤回,能否全身而退,不過以這次的開放政策來看,顯然馬政府並沒有把心思放在這裡。



晶圓開放參股 台積、聯電解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11/today-fo1-2.htm〔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經濟部昨宣布新一波產業赴中國投資的鬆綁項目,對外界關注的面板與晶圓兩大產業,此次開放顯然是「面板先於晶圓代工」;而晶圓廠雖暫不開放新設,但可參股與併購,形同替聯電和艦案及台積電取得中芯股份解套。

經濟部開放的產業別包括製造業、服務業、農業與基礎建設,其中有條件開放六代以上TFT—LCD面板廠赴中,限量三座,且須與台灣已設面板廠有一個世代以上技術差距;IC設計則全面開放。

經濟部強調,晶圓、面板赴中申請,必須經過「關鍵技術小組」審查,而IC設計及封裝測試、測試個案投資金額超過五千萬美金者,也須通過審查。相關辦法預計農曆年過後正式公告實施。

對於晶圓廠開放參股或併購,經濟部長施顏祥坦言,是「須務實面對兩個重大案件,即聯電(指和艦案)與台積電(指中芯半導體給予台積電十%股權)併購案問題」,類似的問題必須解決。據了解,台積電已表示,將依法定程序取得中芯股份,聯電也將儘快申請合併和艦。

面板方面,根據開放條件,友達光電可申請七代或七.五代廠赴中,奇美電則只能投資六代與六.五代廠。至於六代以下面板則是全部開放,但仍須經「關鍵技術小組」審查。

施顏祥說,在南韓政府批准三星與LGD到中國分別投資七.五代與八.五代廠後,經濟部認為須務實配合廠商需要,因此在考慮技術領先與在台投資優先的條件下,開放三座六代以上面板廠登陸投資,「應該是合理且足夠的」。

對外界人才與技術流失的疑慮,施顏祥重申,會建立關鍵技術審查機制,以確保關鍵技術不外流,他並強調,企業不得因投資中國而有裁減台灣的員工。

其他產業部分,政府原本就已開放不動產開發業赴中投資,此次檢討修正的部分包含將每年總量管制的金額由新台幣一百億元提高至五百億元;個案投資金額由一千萬美金上限提高為五千萬美金。

另,政府也開放赴中投資屠宰業與基礎建設中的焚化爐與風力發電及太陽能光電廠,以及第二類電信業及金融仲介業(銀行、保險、證券與期貨),但由於第二類電信業的獲利有限,且行政院並未通過相關金融管理辦法,因此實質意義不大。 

 人民的,卻是產業空洞化所導致的失業苦果。
 

焦點評論/產業優勢送中國  失業苦果全民擔

記者鄭琪芳/特稿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11/today-fo1-3.htm馬政府真的很奇怪,老是反其道而行!為了救失業,美國日前才宣布,工作機會移到海外的公司將取消減稅;反觀台灣,不僅持續提供租稅優惠,還擴大開放產業登陸,加速產業外移中國,此舉只會讓失業問題雪上加霜,政府到底要不要救失業?

從「獎勵投資條例」到「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過去五十年來,政府提供企業的租稅優惠從未間斷,促產條例近十年就減稅逾兆元,好不容易促產條例落日了,政府除了調降營所稅之外,又提出「產業創新條例」,官方估計一年稅收損失約三百億元,若參考過去經驗,恐怕又是嚴重低估。

過去促產條例每年減稅金額上千億,以二○○四年為例,減稅金額高達一四八三億元,而且以高科技業減稅最多,光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減稅金額就達六六九億元,由於減稅減過了頭,不少高科技業廠商還出現減免稅額扣不完的「負稅」情況。

高科技業持續享有租稅優惠,其實質稅率反而低於經營較困難的傳統產業,二○○四年高科技業實質有效稅率不到六%,傳統產業則近十五%;二○○六年實施最低稅負制,高科技業實質稅率提升至約八%,仍低於傳統產業的十四%,租稅不公的情況並未改善。

為了扶植科技業,政府每年損失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稅收,但從晶圓到面板,政府不斷開放高科技業赴中國設廠,將台灣的產業優勢送給中國,留給台灣人民的,卻是產業空洞化所導致的失業苦果。
 

台長: 司佳
人氣(3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