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8 04:31:59| 人氣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Diarios de Motocicleta by Walter Salles

  一直都很喜歡公路電影,總是不耐煩於交代旅程即將開始的前戲,按柰到主角們啟動汽車引擎或坐上公車,才慢慢紓解,讓故事和影像緩緩進入心裡。這樣的莫名其妙愛好或許來自我愛冒險的天性,或許來自對速度感的迷戀,我信仰旅行,尤其是長途的,孤獨的,逃亡式的旅行,這是一種「出走」的旅行,破釜沉舟,沒有過去未來的意志追求。因為這些理由,我無論如何的喜歡這部簡單的電影,不是因為大名鼎鼎的導演,不是因為政治敏感的故事主角,也不是因為這個被阿莫多瓦捧紅的新明星。不過,還是讓我把這些背景都說一說吧,準備好跟我上路兜一圈吧。

  在台灣被首都各影展所滋養的影痴們,一定異口同聲的告訴你,巴西導演Walter Salles的「中央車站」是一部不可錯過的電影,因為它的故事溫馨感人,影像優美而深刻。中央車站也是一部公路電影,途中經過大小城鎮,一老一幼的主角歷經貧困患難,最後到達目的地,不管結果是不是如預期,「旅途」本身才是影片要抵達的目的地。Walter Salles這次挑選一個政治上敏感的人物開始旅程,Ernesto Guevara,一個醫學院學生,他和在醫院實習的好友Alberto Granado,決定騎著一台破野狼摩托車長征拉丁美洲東海岸線,從阿根廷到智利,總長超過一萬公里。假如你不知道Guevara是誰,先不要焦慮,我也是在來到歐洲,看著他的海報在地鐵和朋友家裡懸掛了將近兩百萬次,才開口問道:「這傢伙到底是誰呀?」親美的台灣或許有很好的理由,忽略這個帶領古巴突破美國封鎖的民族解放英雄,人稱「The Che」,他被CIA 刺客暗殺的下場幾乎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試著上美國影評網站查查這部電影,你不難發現比起中央車站,這部品質不相上下的作品大大的被冷落與忽略,這部啟發青年Guevara成為Che Guevara的歷程電影,在所有找的到的影評裡,都被強調「政治意味沒那麼濃,影像十分優美」,以助於美國市場的發行,所以你要是真的不認識他,真的不是你的錯。那麼這個跟阿莫多瓦有關的青年明星,Gael Garcia Bernal,呢?去看看他的近片「壞教育」(La mala education),你也會被裡頭這個敏感的美少年而吸引。

  我還是想回到「出走」這個主題。出走不止是離開一個地方,並且是離開「我」(ego)自己。如片中的Guevara,他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先天的氣喘疾病讓他的家人對他無微不至,他只要在一年就可以畢業成為醫生,他女朋友等著他承諾共結連理,然而在這些種種的「他」條件下,他選擇破格出走,他要家人把錢匯到旅程最終點的郵局,這意味著他的旅程除了摩托車上搭載的家當外,一無所有,旅途中他進入山裡,進入雪地裡,進入其他的國家,進入窮苦人的生活裡,他感受到因為貧困,人們如何的受到隔離與剝削,他開始懷疑,或者是這些隔離和剝削而造成貧困呢?現實中,Guevara本人的性格被過度渲染或抹黑,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卻只看到一個敏感而正直的好青年,當然導演有很好的理由宣稱這是改編自Guevara日記的電影,直接取景自The Che的ego。在空間上的出走,最後一定要「回家」,當然電影最後,他選擇回阿根廷完成學業﹔但是從「我」意義上的出走,最後回歸的是「新我」(neo-ego),換句話說,每次的離開再回來,都更新了一個「我」,沒有放棄舊我,就沒有新我。

  這趟拉丁美洲的遠征之旅和北美The Beat Generation,「旅途上」(Jack Karouac)裡那趟奧迪賽之旅同時,或許影響了四十年後一個年輕大學生,拋棄一切財物,進入阿拉斯加,最後死在荒野裡的一台貨櫃裡("Into the wild" by Jon Krakauer),這些,我常拿來反覆嘮叨引用的故事和旅程...你可以說「出走」只是我個人的信仰,你當然可以信仰安身立命,安土重遷,但此同時,你還是有很多其他的理由去欣賞這樣一部電影,而當然,你也可以寫一篇不以「出走」為主題的評論。

而這就是Wlter Salles電影的魅力,讓所有人都在他的電影裡得到各自想要的,回到「看電影是一件享受歡樂的事」這個目的上。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