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13 10:31:40| 人氣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師節的由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代魯國人。在孔子還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由於家境不好,因此孔子小時候過得並不平順。平日,除了要幫忙家務外,還得替人放牧羊、牛等工作,賺錢貼補家用。一直到他十五歲的時候,才有機會入學唸書。

儘管起步比別人晚,孔子卻十分好學,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因此奠定了他深厚的學問基礎。除了學識豐富,孔子更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主張以「仁道」來治理國家。

在孔子五十一歲那年,他當上魯國的司寇,類似今天的警政署長,只可惜他的政治理念無法被君主採納。最後,孔子只好辭去官職,周遊列國,四處提倡他的仁政思想。但是,在當時的政治情勢下,孔子的思想卻得不到諸侯的認同;於是,孔子又回到自己的國家---魯國。從此致力於學術教育方面的工作了。

孔子的學生一共有三千多人,他採用的方法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什麼是「有教無類」?孔子認為不管富或貧、聰明或愚笨等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這便是「有教無類」。而「因材施教」是每一個人的資質不一樣,同一種方法絕對無法適用於每一個學生;因此必須依學生的個別差異,採用不同的方法,才能真正讓學生受益。簡單的說,孔子是中國歷史上首先實行「平民教育」的人。

孔子一生最大的抱負,是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是他的最大成就在教育方面。他主張「有教無類」的態度和「誨人不倦」的精神很受後人景仰。後人推崇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民國二十一年,教育界人士覺得教師責任重大,應該有一個專屬的節日,便呈准教育部定每年的六月六日為教師節。後來政府覺得孔子的教育精神正足以當所有老師的典範,便明令以孔子的誕辰為教師節;不過當時孔子的誕辰是八月二十七日。

到了民國二十七年,經過專家學者的考據,認為依孔氏家譜記載,孔子但辰是魯襄公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換算國曆應是九月二十八日;於是便改成用九月二十八日為教師節了。

.......................................................

台長: 晶森
人氣(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小故事 |
此分類下一篇:做好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