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14 17:35:41| 人氣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評)評徐望雲的流浪意識2之1(文/孟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

 有人天性喜愛流浪,居無定所飄泊成性,他彷彿永遠只是個過客,是不愛回家的那種人;但也有人浪跡天涯,四處為家,是被迫出於無奈,是無家可歸的那種人。對徐望雲來講,他似乎應該屬於前者,或許他也有隱衷,在未尋找到可棲之地,似乎仍須「流浪」,迦南境地誠非一蹴可即,否則摩西也不至於引導以色列人跋山涉水到處流浪(當然,其流浪是有目的的,相信我們的年輕詩人也是)。佛洛斯特(Robert L. Frost)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雪夜林畔小駐〉(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讀來不禁令人駭歎,流浪除了咀嚼孤獨外,竟隱含有一股淒涼的美,相較於羅門〈流浪者〉的徬徨與猶疑,佛氏筆下的浪子,倒具有一種「苦澀的美感」,而徐望雲的流浪情懷,正是含有這種類似淒涼的美。

 說流浪是他的天性,從其筆名當中亦可見其端倪。「望雲」一詞,顧名思義,乃仰望天上流雲之謂,仰望流雲的人是否暗示他自己就像那一片出岫谷以遨遊,無拘無束若天馬行空的流雲?要不將「望」字視為形容詞,「望雲」即代表「游目四望的流雲」,豈不也是暗喻他不受拘束的飄泊個性?甚至這更深一層的喻意,在表示他酷愛自由、崇尚自由,就此點而言,我敢說徐望雲在政治的觀點上,是個純粹的自由主義者,天性之所以愛流浪的人,無非是想保有那屬於私人所完全擁有的自由呢?

   二、

 或許是唸中文系的緣故,徐望雲的詩含有濃厚的古典美感,而流浪意識的貫串,使得此種古典美感醞釀有淒清的孤寂味道。形成古典美的原因,除了遣詞用字外,更重要的還是在他塑造的氣氛和意境,至於後者的體驗,真只有「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這句話來形容了。

 就其遣詞用字來看,如「是松林裡的飛絮一環/留下了雪地上的殘跡」、「對明月澹澹的寒波/先飲一懷新釀的露酒吧!」、「春的聲音,或者……/悲笳的聲音」、「從交錯的盃觥間輕輕飛傳/從一種古老的沈默裡流出」、「塞外草長的淒涼……」(江湖夜雨篇──第十三章)、「留給你一襲秋衫以及/一帖寒詩,降霜之後/你要點燈」、「走過籬圍,走出蒼翠的松林」、「為什麼重陽之後,曠野上/祇剩幾朵殘燈明滅為什麼/哭泣」(圍爐小語)、「賦詩一闋,一闋……/竟有了流浪的企圖」、「所以不忍/把結纓的桂冠留給風」(江湖夜雨篇──第五章)、「讀你曉夢深鎖的銅環叮叮」(昨夜,江南及其他)、「十年荊窗/仍然是簷前的霜淚」、「十年的江湖(略)/是這把塵封已久的劍」(秋之書)、「窗紙上繾綣的雲影以及/十里長亭的歌聲」(紅樓夢)……

 幾乎在他所發表過的任何一首詩均可找出這些古典的詩句。松林飛絮、雪地殘跡、明月澹澹(而不用『淡淡』)、新釀的露酒、悲笳、盃觥(古時的玩意兒)、塞外草長、一襲秋衫、一帖寒詩、籬圍、重陽、賦詩一闋、結纓的桂冠、曉夢深鎖的銅環、荊窗、塵封已久的劍、窗紙上繾綣的雲影、十里長亭等等,這些東西在現代不是沒有就是不用,要不然就只象徵「老舊的古代」。不過,這些意象本身就具有美感,所以,古老加美感,就成了徐望雲的古典美。

 其次,就詩的意境所釀造的氛圍而言,將雲、燈、夜、星、窗、酒、風、夢、黃昏、落花、秋色、冬寒……諸種相近的景物意象,天衣無縫的配合在一起,直叫人有一種「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受,不免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古代的人事物景致在腦海裡油然重現,只不過這不是陶淵明式的逍遙,而是隱隱然有一種蒼涼感。

  這是昨天狩獵時候
  拾回的一些松果
  關於我的詩,就決定
  等秋后再完成了
  此刻,對明月澹澹的寒波
  先飲一懷新釀的露酒吧!
  先飲一懷露酒
  今晚,就讓你聽聽
  春的聲音,或者……
  悲笳的聲音
  從交錯的盃觥間輕輕飛傳
  從一種古老的沈默裡流出
  然后……
  塞外草長的淒涼……

  這是〈江湖夜雨篇──第十三章〉的後兩段,這種對淡淡的明月,煙波江上飲酒縱懷,聆聽古老的笳聲悲切的低訴,在古老的沈默裡流出塞外草長的淒涼心境,想必絕非現代人瘋狂的搖滾樂或「出外人」的歌聲可以比擬的,一個是古代的中國,一個是現代的中國。此種古代的氛圍自然塑成了古典美的氣氛,至於這古典美的氣氛不是用幾個「古意的語辭」就可以呈現的,所謂意境指的就是這種整體的氛圍所造成的氣勢與感動,並且這種感動能夠發人深省或達到教化的效果。

台長: 徐望雲
人氣(1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