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31 14:13:00| 人氣5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農田剪貼】台灣媒體與政治加速墮落之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姚人多(財訊月刊2004年2月號)

在台灣,當一個社會學者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尤其對那些關心媒體的社會學者而言,更是苦不堪言。看著自己生長的土地被一個幾近無法撼動的惡質媒體結構所掌控,心中的苦悶實在無法形容。常識告訴我們,媒體本應是撥亂反正的機制,本應是製造真相的機構,在台灣卻成了唯恐天下不亂及製造謊話的罪魁禍首。



究竟政治與媒體哪一個比較爛?是誰先爛?是蛋生雞還是雞生蛋?這些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有待以後的歷史學家去考察。不過有一點十分確定,台灣的政治與媒體是手牽手肩並肩一起墮落沈淪,而且它們墮落的速度每到了選舉便會異常快速。早在一年之前,各大新聞台便已開始為三月二十日的總統大選倒數計時。每天的新聞主播會告訴我們離總統大選﹁只﹂剩下多少天,隨著這套處心積慮建構出來的時間觀,SNG連線每天帶我們到全台灣大大小小造勢的場子目睹各候選人的尖酸言論,以及一群群坐遊覽車來剛吃完便當的群眾高喊﹁凍蒜﹂。

一股巨大的力量正在製造集體亢奮,它對冗長的理性辯論沒興趣,愈仇恨愈對立的東西它愈喜歡,一個無形的精神緊張狀態遂從電視螢幕擴散到整個社會。有了倒數計時之後,台灣便再也沒有總統及在野黨主席,取而代之的是兩組進行權力攻防戰的總統候選人。就這樣,我們的媒體把所有政治人物的政策都變成了政見,把執政黨的所有施政都說成是為了選票,把反對黨的所有監督制衡都視為奪取政權的伎倆。每天沒完沒了地重複一些瑣碎輕浮的言論,不痛不養、毫無建設,儼然是齣弱智媒體打造弱智國民的連續劇。

二○○四年的一月十五日,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這三位分別來自學界、文化界及資本家的所謂﹁三巨頭﹂終於看不下去了,在報上買了版面發表一篇沈重的聯合聲明,共同對目前台灣總統大選的負面選舉及口水謾罵的非理性現象表達憂心。意料之中的是,參選的綠藍兩組候選人在第一時間便迅速表態,他們一致認為,三巨頭其實只是說出了他們長久以來從政的信仰及作為。更巧的是,兩邊的候選人也不約而同地宣示了一些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相信的﹁要﹂與﹁不要﹂,在這裡,我一點也不想花時間把它們寫出來,這些﹁要﹂﹁不要﹂一點也不重要,因為我們都知道,再過一陣子連政客們自己都忘了什麼要不要。

不過有一個現象倒是值得一提:儘管媒體天天給我們一些選舉垃圾,不過當這份聲明出來之後,各大報社及電視台馬上擺出一副正氣凜然、義憤填膺的樣態,跟著三巨頭一起來指責台灣的政黨及政客。它們的指責及憂心顯得如此真實,真實到讓人們幾乎忘記了正是媒體本身提供了一個舞台給那些政治人物來謾罵。看看每天電視新聞播出的候選人言論,看看每天晚上的電視叩應節目裡主持人的表現及論述品質,如果三巨頭的組合讓人有點意外,那麼更叫人意外的是,這些媒體竟然可以裝作三巨頭聲明中的指責與自己無關。

其實,要去除台灣政治的口水及謾罵非常簡單,媒體不要播不就好了,如果沒有舞台演員只好下台。今天要追究問題的根源,我們必須要把矛頭指向身為始作俑者的媒體,我們必須指向那些只知道把麥克風交給政客,卻永遠不質疑的記者先生小姐。

然而,很悲哀的是,要媒體不播這些選舉的口水及謾罵,那一個小時的新聞究竟要報什麼?媽媽倒車撞死兒子?A片女優在網路上熱賣?七十二小時不睡覺的人可以獲得一張床?台灣就這麼點大,各新聞台對國際間發生的事又沒興趣,把這些煽動對立又極具賣點的政治口水拿掉,新聞記者又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去做政策的深度報導,那主播台上究竟還剩下幾則﹁新聞﹂?

這幾年來媒體一直為台灣人民所詬病,不過奇怪的地方在於,不管外界再怎麼批評,媒體始終不動如泰山,沒有人能拿它有辦法。到底媒體是憑什麼可以抵擋種種改革的聲浪呢?據我的觀察,媒體有兩種攻不破的法寶。首先是市場、自律、自由主義等金科玉律,它們強調任何來自媒體以外的改革勢力皆是不當干預:一切交由閱聽率及觀眾決定。也就是說,一個節目不管再怎麼爛,在政治立場上再怎麼偏頗,只要有人看,那它便有存在的價值。簡言之,資本主義萬萬歲,台灣人民萬萬歲,任何對高收視率節目的指責,不僅僅違反自由經濟市場的法則,同時也污辱了收看民眾的智慧。

其次,它還可以用以毒攻毒的方法來大量消耗抗議者的能量。最顯著的例子是前一陣子的非常光碟事件。面對這一波直接衝著它來的批評,主流媒體展現出高度的智慧,一開始先把非常光碟貶為低級的言論,然後一天二十四小時連續不斷地報導這片光碟,直到這則新聞爛到沒人想看為止。果真沒多久,策略便成功,原本對這份光碟存有一絲絲好奇心的民眾,在新聞的疲勞轟炸之下,迅速地喪失了他們的興趣。當革命不再神秘,當挑戰無處不在時,能量便無法保持,這份光碟在幾天之內從媒體革命變成媒體垃圾。重要的是,這中間的轉換不是操縱在改革者手上,而是操縱在那個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主流媒體手上。

這裡便產生了一個弔詭的現象,改革媒體必須透過媒體本身,而既得利益的媒體有權決定要把哪一個改革力量放大,以及放大到什麼程度。按照目前台灣的新聞模式,任何東西只要進入媒體無限放大的爛泥巴之後,民眾的厭惡感便油然而生,這個時候,再有理想及訴求的改革力量都將消溶在主流媒體的庸俗之中。



從上面的討論我們得知,今日台灣的媒體與政治關係已經進入一個比較精緻化、隱密化的時代。也就是說,主流媒體若是有任何政黨或候選人的偏好時,前者往往不敢再像以前威權時代一樣,直接對那個不喜歡的對象加以暴民化或污名化,它們也不敢再像以前一樣在新聞篇幅上動手腳,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媒體已經客觀公正,不偏不倚。讓我舉某大報近日的言論作為具體例證,來說明我所說的精緻化與隱密化的媒體政治學。我認為,污名化及霸佔篇幅的時代已經過去,此次總統大選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應該要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技術中去尋找。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該大報對公投的態度。一月十三日該報有一則新聞的標題是這樣寫:﹁路透:美欲提醒台灣選民注意扁作為﹂。該則消息是該報駐美記者翻譯路透社新聞而成。文中一直透露出美國對扁政府的不滿,並且像父母教訓孩子似的告訴台灣選民要小心陳水扁這個人。我一向強力建議,看台灣的報紙不能只讀那些化成鉛字的東西,而應該要嚴肅對待那些沒有寫出來的東西,因為那些沒被寫在新聞中的東西往往最能透露出媒體的立場。這個原則也適用在這則消息上。那麼,什麼東西記者沒寫,或者寫出來讓編輯給刪掉呢?答案是以下這段文字:﹁在布希與溫家寶的會晤中,布希也警告溫家寶,中國不要單方面的試圖改變台灣,布希再次確保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如果北京政府武力犯台,美國將會介入。﹂這段文字出現在路透社的原文,不過卻在該大報的譯文中被刪掉了。

我想,在台灣沒有多少人會去找出路透社的原文來與報上的新聞作比照,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民眾不知道這則新聞是被報社動過手腳。不知其中奧妙的讀者在看了該報的消息之後會對台灣的公投產生出什麼樣的觀感呢?我想答案已經很明顯。對一個台灣人而言,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介入,這個訊息難道不重要嗎?難道沒有新聞價值?既然很重要且有價值,那麼為什麼在新聞中找不到。答案很簡單,這決不是什麼人為的疏失,而是一種刻意的遺漏。最重要的,這種刻意的遺漏正好反映出該報對公投議題的立場:反對。

再來,一月十六日該報有一則國道三號封閉施工的消息,它的標題如下:﹁連夜趕工國道三號通了又封﹂。這則消息的時間是出現在陳水扁總統主持通車典禮的幾天之後,看了這個標題讀者直接的反應是,民進黨政府為了在選前展示成果,於是施工粗糙,草草了事,而急忙趕工的後果就是通車沒幾天便又得封閉道路來施工。然而,該則新聞有寫到,此次封閉的竹南到後龍路段其實早在兩年前便已施工完成,根本不是什麼昨天才通了今天又封。也就是說,封閉道路施工的事實與新聞標題的﹁連夜趕工﹂一點關係也沒有。然而,既然一點關係也沒有,標題為什麼要這麼下呢?原來這個牛頭不對馬嘴的標題決不是編輯的疏失,它是對民進黨政府的隱晦否定,它是一種精緻的潑冷水媒體政治學伎倆。



近日來,民進黨選戰文宣大肆攻擊連戰的財產,不過,某報高層授意要將這類新聞作小。然後,動用各主筆與寫手發表一系列美其名是端正選風的社論,實際上是為某特定候選人解套的煙霧彈。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針對總統候選人以往所作所為及財產之檢驗竟然變成一種非理性的口水,連扁的家產到底有多少,各大主流媒體有這麼多記者卻沒有一個能挖出來?為什麼高標準的檢驗總統候選人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刻裡被淡化,為什麼追逐真相的新聞使命也在這個時刻裡被放在一邊暫時不用,這中間的時間點透露出什麼樣的深層的媒體與政治的關係?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誰都知道台灣的媒體從來沒有這麼高尚過,只有當媒體高層鍾意的候選人的操守有疑問時,媒體才突然擺出高格調、高姿態,把所有對總統候選人的人格檢驗說成是人身攻擊。這裡的精緻媒體政治學技術是:在適當的時候重新定義理性與非理性間的界線,然後在適當的時刻裡忘了記者追逐真相的天職。

二○○○年政權轉移後的台灣媒體發展,已經顛覆了眾多民主自由社會裡的原則。所以,我們必須修改過去從課本及西方民主國家經驗中所學來的知識及概念,才能正確瞭解台灣媒體與民主政治間的關係。例如,我們必須馬上停止把媒體設想成一隻努力抵擋政治怪獸侵入的小白兔,在台灣並不是每個媒體在本質上都想擁有獨立於政治之外的自主性。前一陣子,民進黨立委羅文嘉揭露國民黨出資製作年代公司的﹁台灣心希望﹂政論節目,連宋競選總部發言人蔡正元是這麼解釋的:﹁國民黨金額較大的案子都會知會黨主席,連戰確實有批羅文嘉出示的公文,這批公文只是固定格式,並不代表主席喜歡管細微小事。﹂蔡正元常常有些驚人之語,不過上面這句話絕對是他個人的經典,值得台灣人民永遠記住。請注意﹁細微小事﹂這四個字,也就是說,在國民黨看來,花錢在媒體上買個節目是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連戰本人雖然簽字不過有可能不知道,所以台灣民眾也不要大驚小怪。



從這裡可以看出,政權轉移之後,媒體與政治的關係還是維持在威權時代。讓我們試想,如果英國保守黨花錢在電視台買時段製作節目,這對保守黨及英國人民來說還是不是一件細微小事?然而,這整件事件最詭異的地方還在於,台灣的媒體似乎完全同意蔡正元的話,把它當成細微小事來處理。我們看不到媒體的憤怒,我們也看不到媒體針對這件事有所作為,台灣媒體的自甘墮落莫甚於此。

還有,我們必須把﹁媒體是永遠的在野黨﹂這句話修改成:在野黨到媒體開節目來批評執政政府。有了這個修正之後,我們面對媒體時的痛苦指數可能會有些許降低。這三年多來,民進黨想盡了辦法讓媒體對它們好一點,不過,成效十分有限。跟其他社會結構一樣,媒體結構有它自己的生命,它長久以來的藍色傾向並不會隨著政權轉移而改變。

況且,今天政論性節目對民進黨政府的嚴厲批判是符合媒體監督政府的大原則,所以,儘管有些不該出現的人出現在節目之中,不過大體上而言,民進黨政府無法也不能對這個現象多說什麼話。我只是感到好奇,如果三月二十日當選的是連戰,那麼今日這些雙嬌、駭客、小妹大還會不會繼續堅持﹁媒體是永遠的在野黨﹂的角色,以同樣的尖酸刻薄話語來批判連戰與宋楚瑜?如果可以,那這些人對台灣媒體的生態也許會有些正面的貢獻。

所以,廣大的閱聽大眾,請持續觀察這些媒體人在總統大選之後的一言一行。如果這些人在連戰當選之後全都消失了,那麼我們便知道,原來﹁媒體是永遠的在野黨﹂這句話的成立與否,還得視執政黨是誰來決定。


台長: 老農夫
人氣(5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