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11 18:06:59| 人氣2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Claudio Arrau 鋼琴哲學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第一張阿勞的錄音,是他五張一套的最後錄音,我先買了德布希「貝加馬斯克」的那一張綠色封面的CD,聽完之後的第一個反應是:他怎麼彈得這麼慢呢?接下來,我陸陸續續買的阿勞的其他錄音,聽完之後的每一次反應都是一樣的,天呀!他怎麼彈得這麼慢!不過,相反地,我卻深深的被他那深邃、優雅、不慍不火的音符給吸引,他的錄音幾乎都成了我的最愛,也是我認為各家版本的首選。

到底阿勞的錄音有多慢呢?以他晚期的德布希「貝加馬斯克」組曲為例,他一共花了23分27秒,而德布希專家季雪金的綠音則是15分46秒,阿勞顯然多花了將近8分鐘的時間處理這首曲子。再以阿勞最後錄音中的貝多芬第25號鋼琴奏鳴曲為例,他一共花了10分17秒,比起他70年代的錄音10分04秒慢了一些,如果跟德奧系鋼琴家巴克豪斯的錄音9分03秒相比的話,足足慢了一分多鐘。

如果我們從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的錄音來比較的話,這項差異就會更明顯。阿勞在1948年的那一次錄音一共花了78分02秒才彈完所有的變奏曲。「郭德堡變奏曲」聖手顧爾德只花了38分36秒就彈完了,當然,顧爾德這個人習慣省略他認為無謂的重複或是不當的裝飾奏,所以才會彈得這麼快,或許這是過於極端的比較。彈得和顧爾德一樣快的還包括塞爾金的45分03秒。而相反的,普來亞的錄音就比較慢了,他花了73分29秒才彈完,而我的最愛席夫也是屬於這一型的,他一共花了72分11秒來完成這首曲子。總而言之,即使各個鋼琴家對「郭德堡變奏曲」的看法不一,但是阿勞的錄音的確是其中最慢的。

這些都只是一些例子,證明阿勞彈琴的速度的確比起一般鋼琴家而言來得緩慢許多,而且越到晚年,他彈琴的速度就有越來越慢的趨勢。那麼問題來了,阿勞彈琴為什麼要這麼慢呢?他為什麼要在每一個作曲家的音符上著墨這麼的久呢?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阿勞要如此講究、細膩、慢斯里條地彈著鋼琴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回顧阿勞與他的老師克勞塞(Martin Krause)來尋找答案。

克勞塞(Martin Krause)是李斯特的傳人,繼承了浪漫樂派之中最講究鋼琴技法的一派,他常居於柏林,當阿勞十歲的時候,帶著智利政府所頒給的一筆獎學金,隨著母親來到德國,求教於德國最有名的德國音樂學院,卻因為年紀太小的關係而被拒於門外。正當阿勞與母親決定啟程返國的時候,同是來自於智利的鋼琴家羅西塔‧惹內推薦了克勞塞作為阿勞最後的歸宿,而克勞塞不但收阿勞為弟子,連阿勞的吃、住、教育與生活起居全都包括在教學的範圍之內,簡單的說,阿勞與克勞塞的關係並不僅僅只是弟子與師傅的關係而已,還包括濃密的親情。

阿勞兩歲的時候就喪父,由母親提拔長大。阿勞從小就是展現出對鋼琴特殊的敏銳度,根據他母親的說法,他兩歲的時候就和她搶著要彈鋼琴,而且很快的就擁有讀譜的能力,五歲就開個人演奏會,六歲就進入音樂學院就讀。很快的,智利已經沒有老師足以教導阿勞了,因此他才以智利未來音樂新希望的姿態,帶著國會通過的特別津貼,來到德國。

阿勞輾轉求教不少德國著名的鋼琴教育家,但是阿勞都不喜歡他們的教學法,最後他來到克勞塞的家,聽了克勞塞第一次的講課以後,他就再也不想離開了。雖然克勞塞與阿勞僅僅維持五年的師徒關係就去世了,但是他留給阿勞的卻是無盡的音樂資產。克勞塞給阿勞一套非常特別的養成教育,他除了希望阿勞能夠多加閱讀書籍、了解文化,進而能夠理解每一位作曲家的時代背景與作曲時的情境以外,他還要求阿勞練習一種非常特別的鋼琴彈法。

他要求阿勞在練習每一首曲子的時候,先依照樂譜上的指示演奏,接著再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節奏、轉換不同的調性、甚至用斷奏、輕觸鍵、重觸鍵…等不同的指法與風格演彈上數十遍,最後能夠達到比正式演出時快上十倍或是音量大上十倍的表現。而且,克勞塞要求阿勞彈的曲子都是困難度極高的曲子,像是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或是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變奏曲』。總之,承襲著李斯特技巧派的傳統,克勞塞帶給阿勞的是鋼琴技巧的養成、以及對於每一個音符高度的敏銳度與變換音樂思緒與表情的能力。

當然,技巧只是詮釋的手段,但是沒有足夠的技巧的話,鋼琴家就無法達到詮釋無礙的地步。這也就是阿勞能夠成為優秀鋼琴家的所在,阿勞的八度滑音、顫音、琶音、和弦、踏板的踩法都能夠獨數一格、無懈可擊,並且讓他的每一次演奏與錄音都能夠成為不斷傳承的藝術精品。

十六歲以後,阿勞失去的克勞塞的指導,他哀痛並岑寂了好一段日子,然後才以「日內瓦鋼琴大賽」首獎之姿從回演奏的舞台。自此,阿勞靠著自己的聰穎與自修,一步一步地走向偉大鋼琴家之列。

阿勞與其他的鋼琴家不同的地方在於,他特別的熱衷於著墨每一首曲子的每一個音符,這一點與當今的鋼琴家有一些不同。如果我們簡單的將現今的鋼琴家做簡略的分類的話,大概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對於音樂有著渾然天成的理解能力,彈琴的技巧與音色都有著無可批敵的天賦,屬於這一類的鋼琴家包括霍洛維茲與阿格麗希等;另一類的鋼琴家則是側重在分析樂曲的架構、理解作曲家的時代背景與各種資料,然後才著手詮釋他所認為作曲家在樂曲子中所要傳達的訊息,屬於這一類的鋼琴家包括波哥雷里奇、顧爾德、波里尼等。

阿勞的詮釋比較傾向於後者,但是他更甚於後者,即使他對鋼琴的天賦是無庸置疑的。他在分析曲子的時候不僅僅只是掌握曲式與結構而已,他還細分了每一個音節在整體樂譜中的差異性,並且將音節內的每一個音符都做了徹底的演練,讓每一個音符在樂曲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表情。

彈過鋼琴的人都知道,一個音符依據不同的觸鍵、不同的力道、不同的指法就能發出不同的聲音。如果在細分一些的話,甚至指頭在碰觸琴鍵的開始與結束之間,速度、強度、停留的時間與收、發的力量,都能夠使得同一個音符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與表情。阿勞就是這樣的鋼琴家,這與他傳承了克勞塞的鋼琴技巧與練習法有關。他在每一首曲子的每一個音符中都做足了豐富的表情,讓他所詮釋下的音樂中,沒有一個音符聽起來是一樣的。

這就是為什麼阿勞的錄音總是特別慢的原因,因為他總是特別執著於樂曲中最支微末節的部分,並且以嚴謹的態度來處理他們,使得他所彈的每一個音符似乎都陷入了欲言又止的沉思之中,好像沒有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思考之後,他無法繼續演奏下一個音符一樣。因此,很多的樂評家都一致的認為阿勞是鋼琴界中的哲學家或是思考家。

或許我們可以說,阿勞這樣的彈琴方式可能過於做作,然而,如果沒有阿勞對音樂這般執著的態度,我們怎能聽到如此嫚妙的珠玉之音呢。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2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