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6 16:25:36| 人氣6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盤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週末在家看了林太乙女士寫的<金盤街>,敘述六0年代香港低下階層努力不讓貧窮擊垮的故事。寡婦儀玲,帶著豆蔻年華的長女莉莉,以及血脈與希望之所寄的兒子寶倫,為了脫離龍蛇雜處的金盤街,死命抓住任何擺盪到眼前的機會,即令是一縷蜘蛛絲,也幻化為鋼索般用力往上爬。

讀完<金盤街>翌日,我踏著週日早晨的陽光踅到北投附近的早餐店,一攤開蘋果日報,就是民眾爭食知名蛋糕店過期商品的斗大標題。令人聯想到最近常被媒體拿來作專題的老人撿餿水或剩菜之類,已經不再是「新聞」的新聞,被攝影機「堵」到的年長者,即便衣衫藍縷,也要對著鏡頭否認自己撿餿水為生,有的推說自己家裡養豬,有的無言而狼狽地跑給記者追。頓時間,吃著黑胡椒豬排蛋三明治的我,看著報紙上「撿食回收蛋糕」的新聞,有一種說不出是慚愧,還是食不下嚥的感覺。

六年級生的我們,出生在一切都充滿希望的七0年代,成長於大環境逐漸向中國傾斜的九0年代,步入社會所面對的,是形勢比人強的中國崛起。「失業」、「衰退」、「不景氣」等等詞句,沒有一天不佔據著平面或電子媒體的某個版面,惹人心煩氣躁。忘了在那兒看過這段話,「最令人難受的,不是貧窮本身,而是逐漸變窮的過程」。

我很焦慮—焦慮著自己會不會變成M型社會的貧窮極端,焦慮我的下一代很難再像我一樣,目睹台灣那充滿希望,社會向上成長的風華年代,我更焦慮那些從中產階級陷落的新貧,他們及他們的下一代,將如何循環影響著台灣的未來。

我在展望會認養了一位南部的小男生,家裡雙親生病,父親無業。雖然他總是輕描淡寫地在信裡寫道「媽媽前陣子住院,最近好多了。」但我知道,生活對他來說是不容易的。母親身體不好,父親也謀不到事,這樣的家庭可能也沒有健保吧,那看醫生的錢打哪兒來呢?他有吃早餐去上學嗎?營養午餐的錢足夠嗎?有錢買參考書嗎?種種我在當學生時不需要擔心的事,對這個小男生來說都不是那樣的理所當然。我好擔心他會是經濟不景氣下「台灣金盤街」的寶倫,那個中學沒唸完卻急著到魚翅工廠上班攢錢的孩子。我更憂慮的是,台灣還有多少「寶倫」,攀垂在貧窮的邊緣線,等待著社會還給他們屬於那年紀應有的無憂生活。

圖片摘自「誠品網路書店」http://www.eslitebooks.com/Program/Object/BookCN.aspx?PageNo=&PROD_ID=2611140276002

台長: 張小寧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6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閱讀筆記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