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1 09:17:10| 人氣2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會報告:0502讀書會記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行讀書會
地點:放心咖啡屋
日期: 93. 5. 2 下午2:00-4:00
討論書名:恩寵與勇氣
主持人: 乃誌 蕾蕾

記錄實況如下:
蕾蕾:老朋友都叫我蕾蕾,乃誌請我來讀書會分享悲傷議題的經驗與自己的過程,原本我設想是與一羣陌生的朋友會面,但很驚訝竟然出現這麼多熟識的朋友,我選這本書是因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內容及其過程,面對死亡其實是一種恩寵,對我來說,陪伴父親過世一直是個恩寵,讓我學了很多,書中提到的二個重點,恩寵與勇氣,我覺得都是很貼切的,讀這本書需花很多時間與心思去讀,我大略介紹到這裡,請大家分享來的目的與期望。

來賓一:我今天會來,一是莉玲的介紹,二是蕾蕾主持,第一次讀書會時,莉玲就邀請我,今天終於有機會來看看,我到現在還不太敢觸碰死亡這個議題,我媽對我來說是個重要的人,我媽若離開我 我會死,近來我跟她討論,她要用什麼方法走,送到那裡去,我跟她說:「你要交代清楚,否則我會做錯。」這是個沉悶的問題,可是她很勇敢,因我們家是基督家庭,她想用佛教的方式,若我順了媽的意可會眾叛親離,我就要她去協商這些事。

來賓三:我想知道怎麼跟家裡的老人家去提這件事,用什麼樣的方法?

來賓二:因我每天跟我媽聊天,雖然她還很健康,但她一個好朋友最近離開了,她告訴我那一個儀式她很喜歡,我就問她,你喜歡嗎? 我願意照你喜歡的方式,於是我們就順著這個話題說下去,這過程中她數度哽咽… 我也是…

乃誌:這是個不容易的過程,到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激動喔。

來賓二:當然 她是我媽耶!

來賓四:這個悲傷的議題我一直不敢碰,就像這本書 我翻了又翻,還是把她放回書架,我是個跳躍式的人,如果能逃 能不去看最好,想不到今天被這些朋友拉來,但內在聲音告訴我,早晚我都要面對這一塊的。

來賓五:我就很佩服來賓一有勇氣,有方法跟父母討論這個議題,我尤其愛我爸 我想那一天我會崩潰,我在想我在什麼時候,什麼場景與老人家討論這件事。

來賓六:我分享我的經驗,我過去五年有三個親人過世,我公婆與我媽,我的經驗是,這樣的議題 老人家不願意談,心理沒準備好,其實子女是很難去開口的,除非子女已有面對死亡的準備,見機引導 也是一種可能。

我公婆都大學畢業,我婆洗腎13年,最後體質惡化二年,搬來與我們同住,只聽到他一直說身體很累,不想活了… 縱使兒子是醫生也還沒準備好如何面對,所以也沒把握機會去討論面對死亡的問題,直到我婆婆過世後,最後我們只能拿著死亡証明書去開保險箱,去銀行提兌存款。而我媽只有小學畢業,在她得癌症5年期間,她盡情享受人生做她喜歡的事,總是要求子女陪伴左右,因這是她最歡喜最享受的,最後一個月,她體質惡化開始吃得很少,大部份時間都在睡覺,她將該送的衣服、珠寶都分送出去,最後一個禮拜,我幫她拿東西,發現抽屜整理得乾乾淨淨,除了幾套喜歡的衣服外,就是家居服。我很驚訝地問她,為什麼? 只見媽幽幽地說:我本是這樣的人,那像你們成天亂七八糟… 我接著跟她討論她喜歡的儀式,要她痛苦時要多唸佛號,媽只說:那都不重要,我只要你們陪著我,之後沒幾天她就安詳往生了。

我希望能有媽的人生智慧,現在積極地去準備我老年的生活,培養興趣 結識內在有聯結的朋友,就像這三個月 我參加悲傷讀書會,讓我有勇氣、有方法、去面對死亡悲傷的議題,我覺得一旦誠實地面對內在,就能從內在獲得很多力量,讓我獲得更大的自由與快樂。

來賓七:最近我朋友的爸爸過世,我不知該如何幫助她,陪伴他的過程中也怕碰觸到那一塊,怕不知如何處理,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面對這個問題。

回想自己過去面對失落,受傷的過程,知道自己停留在生氣,可是不知如何面對處理那個情緒,就像書中女主角所描述抗拒,接受得病的過程,可是我覺得她轉換過程好快,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

來賓八:因自己是學醫的關係,我對生死的看法比較簡單,就像我單身一個人住 出門一定會關門關窗,以防下雨. 若我出國旅行會投意外險,我會告知弟弟他是受益人,他就說:「你不要平安回來,不然我們就領不到1500萬!」我的生活態度就是認真過每一天。

很多事我都將她簡單化,有生就有死,有新生的小嬰兒,就有老人家的死亡。就算得癌症,我也會轉化正面積極的想法,想千萬分之一的機會就我中獎,那我要去買樂透,我常會為不好的狀況預做心理準備,事情發生後就不會亂了手腳,我現在講得很灑脫,不知到時會如何,我覺得我應該可以面對。

來賓九:這是我第二次來,還是沒看書,但是沒時間就看書的封面,我倒是做到了. 我公婆都是八十幾歲過世,我們一起住近20年,感覺像自己的爺爺奶奶輩的,因為他們的關係,會一直提醒自己如何跟尚健在的爸媽相處。我媽是個豁達的人,也曾與我談過死亡的議題,倒是我爸比較困難去面對,由我媽去做溝通。因為他們的關係,我倒是會多思考自己退休後的晚年要如何歸劃,安排,接觸不同的人,就像這個讀書會,雖然是學習認識悲傷,但大家都談得蠻開心的,我覺得蠻好的。

來賓十:我因為年紀較大,倒不擔心生病會走的問題,我害怕的是,病會拖很久 連累家人,自己也很難過。像我婆婆一直跟著大兒子住,將近四十年 直到病了,第二年 大媳婦就主張,兄弟輪流照顧. 但婆婆不習慣就生悶氣也不敢明講,最後搞得兄弟反目成仇。我的狀況也類似,我只有一個兒子,我們不住在一起,但住附近。我害怕我的情況像我婆婆一樣…

蕾蕾:害怕死亡裡面有兩個部分,一個是擔心拖累家人,一個是發生在自己身上能接受的程度。例如發生在自己身上希望趕快結束,若發生在親人身上,則抱著希望。像我面對我父親八十歲的年紀患膽結石,我決定動手術,我找朋友談 需要一個空間處理我的情緒,我哭了很久,我可以接受我父親過世,那個痛苦我可以處理,但我不能接受父親受病痛的折磨而是我不能替他的,那個過程是我最焦慮 最痛苦的,那個感受是自己是無能的,什麼忙都幫不上…

來賓十一:乃誌是我悲傷輔導課的老師,我覺得我們社會較不能面對,接受悲傷的這一塊,我們被教育 悲傷要藏起來,哭要偷偷地哭,我現在學習到的是悲傷是要處理的。

來賓十二:我去年八月腳受傷的過程,特別能體會這麼書所描述的經歷,從剛開始埋怨為什麼是我,到去覺察 接受 適應的每一個內心的狀態,在忍受身體痛苦的當中去調整內在的感受,找到一個最舒服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之後,我面對身體有狀況的人或個案,就特別能體會。

來賓十三:我覺得悲傷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能量。常常我們在做內心的覺察時,知道事情的原貌,我們必須去改變,但沒有力量去改善,找不到支撐點. 從乃誌網站上我在安寧病房的日子文章中,我重新認識了悲傷,過去我拒絕面對悲傷,而這次我真正的了解悲傷底層的意義而豁然開朗,突然間找到一個能量,我內心要做一個改變,從這個改變中我穫得更多的能量,讓我的身心靈更加平衡,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來賓十三:從我奶奶過世的歷程中,我看到叔伯們常為了誰來看奶奶次數最多而爭吵,覺得很困惑…

來賓十三:我的經驗是,那是一種搶愛的表示,要証明誰付出給媽媽的愛最多 誰最被肯定吧!

蕾蕾:我覺得藏在憤怒下的仍舊是悲傷,藉著憤怒的情緒,可以阻絕悲傷的碰觸。
記得我爸臨走前脾氣變了樣,我媽就説:人要走前都不會留個好印象給你. 免得你傷心 想他.

乃誌:我們的解讀倒不太一樣。人臨終前,能量慢慢衰弱,愈來愈少,注意力只能留在自己身上,從前學來的與人互動的方法、禮貌等等都沒有力氣再這麼做, 所以給人的印象就不一樣。另一個部份是,之前 病人花了很多能量在隱藏他的感受,我要給你最好的,所以我的情緒要留在後面,可是當他能量不夠時,那個防衛就破了,裡面自然的情緒直接就出來了,那是以前我們接不到的,實際上是保護在裡面的,那個狀況是保護沒有了,能量不夠了,就會看到最真實 直接的一面,就像蕾蕾剛才所講的。

來賓十四:最近我有些擔心自己的狀況,我老是想起 夢見我過世的二哥,覺得很悲傷 也懷疑自己是否生病了?

乃誌:有時候一些重要的人對我們來說,就像放風箏的那隻手,我們飛得很遠 飛得很高,就像離開父母,出國在外,覺得很自在,而不感覺那根線拉在他的手上,一旦那個人鬆手了,那根線斷了,風箏開始飄蕩,找不到那個根,找不到那個聯結在心裡的力量,我感覺二哥好像是那隻放風箏的手…

蕾蕾:我聽到的是擔心,擔心我這樣子想好不好…

來賓十四:我擔心自己以後會不會像二哥那樣…

蕾蕾:我乾哥有個孫子,這孩子兩歲時就跟我爸很好,到我爸要走時這孩子已小學三年級,我們怕他無法面對這事,也跟他說了很多,告別式上他也跟大爺爺說了很多話。幾個月後,他告訴我們他數學都考不好,以前大爺爺在時他都考100分,我們就帶他去看大爺爺埋葬的地方,去和爺爺說說話,過一陣子後,他跟我們說他數學考比較好了,大爺爺有保佑他,有叫他起床叫他看書,我們允許他說,面對大爺爺的過世產生焦慮,大爺爺代表無私的愛,他會說你們都沒有大爺爺愛我,可是他現在不在,了 他很生氣. 所以二哥對來賓十四來說,就像大爺爺對這孩子一樣,代表無私的愛,你去接受你會想二哥,尤其在情緒難受時…

來賓十:我有一個相當疼愛的表弟當兵時車禍死亡,因當時沖到我姐的婚禮,所以家裡不讓我參加他的喪禮. 這件事我一直耿耿於懷,想起來就難過,常常默默地懇請他的原諒,這過程不容易度過。有一次我參加中元法會的水燈祭,我邊做水燈邊流淚 悼念我的表弟,在隨著水燈漂向遠方,我請表弟帶著祝福安心地離開,這是一個告別的儀式,此後我的愧疚就放下了。

乃誌:今天我們的分享很豐富,謝謝大家的投入,悲傷真的需要時間去消化,去了解,去接受,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在這兒做一個結束,謝謝大家的參加。

ps.謝謝培芬的紀錄和整理,做這份不容易的工作。

台長: 聯絡人劉乃誌
人氣(2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