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6 03:20:37| 人氣1,4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記,我的青少年」--《文化苦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競賽基本資料:

 
台南區 - 台南縣 - 9010 - 指定閱讀 - 高2年級


 
撰稿同學資料:

 
黃信凱 : 黎明高中 - 高2年 07班 45號
郭勉麟 : 黎明高中 - 高2年 07班 42號
蔡易廷 : 黎明高中 - 高2年 07班 50號


 
書籍基本資料:

 
書名中文主標題 雨夜沉思-讀余秋雨《文化苦旅》
書籍作者 余秋雨
出版單位 爾雅
出版年月 : 1992.11.20
版次 : 50印


 
分享心得內容:

 
一●相關書訊

這一本書,在縱橫錯綜的時間座標中,點出令人沮喪卻又慶幸的一點。在長途的跋涉中,在歷經滄桑的古老文明後,他試圖去尋找古代文人的眼光,然而,當他發現這些悲涼的目光,整個沉重的歷史情懷便壓了下來,再也承受不住了,便宣洩在紙上。這一本書,是迷人的,其所造成的風靡仍然持續發酵著,即使報上那些褒貶不一的評論,仍然無法減低他的價值。在那些沉美的筆觸中,我們看到一個中國文人的心意。

二●內容摘錄:下列文字《文化苦旅》

我想,連歷史也不會否認一切真切的人生回憶會給它增添聲色和情致,但它終究還是要以自身的漫長來比照出人生的短促,以自己的粗線條來勾出人生的侷限。培根說歷史使人名智它就是歷史能告訴我們種種不可能,給每個人在時間座標終點出那種讓人清醒又令人沮喪的一點(p.5)。

三●我的觀點

一直不敢觸碰歷史的傷痛,歷史的包袱太重,只得輕輕擱置,關於那些貶之寵之,興之衰之,忠之佞之的故事,也只能說聲抱歉,聽聽就算了!義憤填膺並無補於事,有時,讀到那些文字,看到那些陵闕、碑文,愴然淚下又能如何?所以我只得擱下,把宋代的衣冠與碑文,唐代的畫與宮殿擱下,道聲抱歉,擺一擺衣袖,揮一揮手,便輕輕踱開。

然而,當我讀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時,我卻發現,其實並不全然如此,在中國的政治上,我們失去了些什麼,卻於中國的文化上,得到了些什麼。他們奔波於浩瀚的疆域,凌雲壯志也得一直磨、一直磨,有一天,終至圓融,堅持是有的,中國文人總有些堅持,然而,看開了,便也不再那麼拘泥於官場,身職司馬,衣著青衫,於左遷的仕途上,靈感泉湧時,便振筆疾書,把舉杯邀明月,把大江東去,全都一把抓下,放達了,李白的輕舟辭別了白帝城,而蘇軾亦吟嘯徐行去了,放下了不完美的官場仕途與完美文化人格,留給後人於某些一葉鏗然的夜裡,偶然憶起,像思念老朋友般,想像哪日的相遇,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於是,於某些深沉的夜裡,我嘗試細讀《文化苦旅》,不去咿咿啊啊的朗讀那些文字,只留下一個整體性的,粗略性的印象,繼之,掩卷,將自己置身於那些落寞的文化、沉悶的歷史,用一整個晚上,體會南方樹林的蛇虺蚊蚋,忍受北方戰場的兵戟肅殺;讓歸隱的詩人吟吟唱唱,讓出關的文人更盡一杯酒;讓周郎睥睨赤壁,讓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一整個沉悶記取文人的苦悶與自得,用一整個雷鼓詠誦朝代的興盛與衰亡。最後,累了,左一跛、右一跛,跌跌撞撞入夢了,早上一醒,新人的笑靨、舊人的哭泣,全隨路邊的凍死骨入土;西陸的蟬聲,南冠的思念亦隨門前浙潮流逝了,究竟還留下什麼?歷史的,終歸是歷史。

終究習慣了,唐代的煙、宋代的風滌去僅餘的一點少年英氣,白髮黃雞了,再也無力孜孜訖訖地找尋怒罵的言詞,再也無力左一把、右一把,急急切切地掬淚了,那麼就靜靜坐著吧,用九十度的姿勢,開一個靜謐地窗。

於是,我再度攤開《文化苦旅》,細細咀嚼,撇開那些無力的感嘆,去感受余秋雨的筆觸,那樣的柔美而悲淒的聲音,譜成一曲絕唱,面對熟稔的故事,他撐起柔弱的身軀,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即使聲音因為空氣阻隔而衰弱,即使雙手因為地球引力而垂落。他用身心投諸歷史,讓歷史的班車加速他的老化,然而此時的他正值不惑之年,歷史總是理性而冷峻的,幾年、幾月、幾日的記載,只不過是一字一字的騰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也不過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的幾個正正方方的字,如用多情的眼光碰觸他,恐怕也只能苦笑,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吧!

四●討論議題

在歷史的議題中,真的有所謂的好與壞,對與錯嗎?


----------------------------------------------------------------------------------------------------


網路搜尋真的是一個奇妙的東西,無聊之下於「咕狗」大神的記憶庫中,輸入了自己的名字,以為鎖鑰,沒想到竟翻到了高二時期的讀書心得,其上所載撰寫者雖有三人,實乃當時的我一字一字琢磨而成,也真是自己內心所感所發,雖說造句多有不順,內容矯情鑿痕,但《文化苦旅》卻實是我遣詞煉句所基,自國三而至高中三年,整整讀了我一個少年,那是個什麼樣的少年呢?

我想起,一個理想的下午裡,午睡方醒,捧著《文化苦旅》的少年,逕自走向長廊,倚靠欄杆,整個世界都瞇著眼,慵懶地透著光,世界已然成形,即使模糊,卻隱隱有麻雀飛來,輕跳於枝椏,壓著自己的韻腳。

如今想起,便覺愧然,這樣一個下午,已被我遺忘了多久了?舒國治《理想的下午》曾說道:

「理想的下午,有賴理想的下午人。」

曾幾何時,我已失去了這份興致,成為世俗的庸祿人了呢?

2003.1.6

台長: 郭勉麟
人氣(1,4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