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2 02:24:48| 人氣9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空間在澳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月廿七日一個名為「藝文空間與文化聚落---以港澳為例」的座談會,於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舉行,本地文化工作者過海報告了澳門七個民辦藝文空間的現況、不滿和願景。該座談會由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課程、香港科技大學文化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合辦,以「我們的未來」為題,舉行不同的專題研討,從文化制度到社區生活審視本土文化經驗,參加者有學院教授,有經驗豐富的文化實踐者,也有文化實踐經驗豐富的學院教授,真正做到學術研究與文化實踐的互動,對像我的一個澳門人來說,不可不視為奇觀。座談會中澳門代表的報告雖簡短,卻已算是現時澳門藝文空間發展狀況中最完整的文獻,我建議澳日文化版編輯轉載一下。
澳門民辦藝文空間的相繼誕生,的確為日趨單一化城市帶來點滴驚喜,可必須正視的是,民辦藝文空間的出現,不多不少因為澳門經濟的急速增長,然而,因經濟增長而帶動的租金和物價上漲,以及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等問題,同樣成為民辦藝文空間的難題;在舊區小巷或工業廠房開設藝文空間,解決裝修、租金和水電費用是一個問題,讓空間有生命力,有固定的行政人員,能持續運作不養蚊更是問題中的問題。澳門一直缺乏藝術行政人材,政出多門的文化資助政策中,只有活動資助而無視藝團的長遠發展,稍有經驗者也不願流落民間,一個藝術團體創作、行政的已是同一兩個人,再上要管理一個空間,三面不討好。民間團體必須一方面爭取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也要設法在民間、社區和商業機構中獲得認同。
澳門很小,每個藝文空間相距只不過五至二十分鐘的步行距離,再加上許許多多官辦展演場地,單從硬件上看,文化聚落的架構早已完成,可惜的是無論政府或部份民間藝術愛好者,對藝文空間的想像仍然停留在「辦活動的場地」之上,沒有注意到藝文空間與藝團的可持續發展和社區文化的營造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各個不同藝文空間的互動中,連結成的城市創造力,也未能走進只愛搞即食文化活動的官方視野中。

台長: chong+neng
人氣(9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文觀察 |
此分類下一篇:○八首季澳門劇場活動觀察
此分類上一篇:石頭傳說──讀陳煒恆《蓮峰廟史乘》及其他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