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2 14:35:25| 人氣1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i-D兒女---NATURAL HIGH》:看得見的創作過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Y2K青春戰士》到《i-D兒女---「我.愛.黑五類」》再到今屆香港藝術節的《i-D兒女---NATURAL HIGH》,每次看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每個計劃的公開演出後,都不自覺地對劇場與教育多了一點思考。
  比起之前的兩個演出,《NATURAL HIGH》是最青年劇場,導師陳炳釗的影子最少的一個。是陳炳釗將難解的符碼都留在「臨流鳥」(陳創辦的另一個劇團)之中?是一班「i-D兒女」的創作經驗逐漸成熟?是新導師「海潮」(香港木偶中心的負責人)的化學作用?還是作為觀眾的我已漸漸掌握解碼之法?
  一如以往的「i-D兒女」計劃,《NATURAL HIGH》也是透過一個結合劇場工作坊、專題研討、社會考察及創作演出的歷程,讓參與者在導師的引領下通過創作活動去探索議題,並在創作及演出過程中,得以將感受表達。
  從希臘悲劇《戴奧尼斯》的排練到對何謂「HIGH」的思考,再引伸到社會規範與個人自由之間的辯證,在這次演出中都給呈現出來。有些片段如三個男生不斷從褲鏈內拿出食物、CD、假手、花、情書等極具象徵意義的東西、兩個男生在洗手間內討論、眾人拿著紙風車分別說出自己「HIGH」的經驗等,都看到了參與者對「NATURAL」、對「HIGH」的一些個人觀點;而不斷有不同的人吹哨子成為眾人追隨的「規範」,最終變成更混亂的局面一節,則看到導師/導演們將參與者的感受總結呈現的苦心。
  如果是一個純粹的劇場演出的話,尾聲眾i-D兒女向觀眾展示及解釋自己對「NATURAL HIGH」的見解一段,似乎是畫蛇添足,不過,作為一個教育性劇場活動的總結階段,這個尾聲便成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儀式。
  近十年來香港的劇場界對戲劇教育活動關注得十分厲害,從初成立的青年劇團到商業劇團,都沒有忘記在其活動計劃上提到了「教育」,工作坊及巡迴演出在社區、在學校不斷舉行,正如陳炳釗所說:「我相信,戲劇教育的發展會比我們的討論快。這是香港的特性。當戲劇教育愈來愈多樣化的時候,戲劇圈以外的人士,要認識它們,看清它們其中的教育理念,也可能會愈來愈困難。」(《有關本地教育劇場近年發展的一些觀察》)。
  劇場與教育的關係似乎也日漸受澳門劇場界的重視,在一遍動聽的口號底下,戲劇教育/教育劇場的發展方向,雖然叫人眼花瞭亂,甚或見解不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有無限可能以及包容性的媒界,「透過藝術的教育」,自然就會因應不同的引領者(藝術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而產生不同的發展過程與效果。方法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已有清晰的理念?我們是否自覺本身需要更多對社會、對生活的體驗與反思?
2001-03-09

台長: chong+neng
人氣(1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