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21 13:46:23| 人氣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學習不再是孤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學習不再是孤島

作者/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出版《全局式學習:七大原則提升學習效率

有一次,同事和我兩人一起由建國南路沿著仁愛路走到市政府。後來,我的同事覺得走走仁愛路很好,於是自己由同樣的地點出發走到仁愛敦化圓環,但是他迷路了。事後他說:「跟你走好像很簡單,怎麼自己走就走錯了?」生活中很多事一定要自己去經歷,才真知道要怎麼做。學習也是一樣。


有一位三年級小學生面對一堆作業和媽媽的責備,大聲反問:「學這些做甚麼?」媽媽說:「將來就知道。」將來有多遠?可能很遠,可能下一分鐘就面臨到了。問題是學校的作業在關鍵時刻能否發揮功能?台灣學生在學校學習許多知識,知道怎麼計算數學、怎麼回答公民與道德的問題,但不知道怎麼把公民素養表現出來。學生可謂擁有「知而不能行」的懶惰知識,大學被稱為象牙塔不是沒有道理。學校本為學習設立,卻因其中各種學習被分離,各自成為孤島;而中小學是為前往象牙塔設計的,所學的則更為片段。


《全局式學習:七大原則提升學習效率》是一本關於教學的書,提供我們改變目前學習方式的思考方向。一開始作者大衛柏金斯以打棒球為比喻,強調學打棒球一定以要上場為目標;因著要上場,有關球賽的規則、打球的夥伴以及對手等場景使得練球有了意義。即使在自家後院練球,也因著要上場的這個目標,後院成為一個簡易版球場,幫助學習者熟悉上場的要求。


這個棒球的比喻還讓我想到,在球場上觀眾是多麼的興奮與投入,大家談論球賽、安排球員出場順序、預測下一局,各各都像場上的教練。觀眾的球賽知識在球場上充分發揮,離開球場還繼續檢討球局。在學校呢?根據我的經驗與觀察,少有人談論學習。老師是孤島裡的孤島,學生則在不同孤島中遊蕩,不知數學、國語、自然、甚至體育與自己有何關係。學校中的人對學習不興奮,甚至質疑學習,這樣的矛盾在其他場域實在少見。


根據作者的比喻,學校的任務在提供社會或是各學科完整圖像的簡易版、模擬版。在完整圖像中,學生理解目前所學這一筆知識在全圖像裡的角色與地位,這是為什麼本書稱作「全局式學習」的原因。

 

《全局式學習》還包括學生有機會把所學的知識與能力派上用場,在其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而學習如何補足,且更有能力繼續往前行。換句話說,學習是為解決自己學習上的問題;教學則是啟蒙、增能、賦與學生力量和責任感。若只灌輸知識,即使老師不斷批改與糾正錯誤,學生還是只能儲存不知道要做甚麼和可能有錯的知識。若教師提供簡易版的情境,讓數學、語文、科學等變得有意義,便能建立起與學習者的關係。學生就像在球場上,即使迷路,因事事關己,知識都活潑起來了。這就是學習的動力,更是不變的教學原理。

 

 

 

台長: 首府
人氣(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蟑螂一句話都沒說……
此分類上一篇:讓孩子真實的活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