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24 11:32:55| 人氣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治氣喘 從改善體質著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治氣喘 從改善體質著手

2010.08.21

【聯合報黃慧君/新店耕莘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台灣位居亞熱帶且氣候潮濕,罹患過敏性疾病患者甚多,塵蟎為最主要過敏原,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氣喘兒童有逐年增加趨勢。

常見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支氣管性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氣喘在中醫典籍記載,發病機理主要在久伏的痰飲,觸遇到誘因而發作;發作時,痰隨氣升、相互搏結、阻塞氣道,影響肺氣宣降失常,出現呼吸困難、氣息喘促等現象。

中醫認為,影響哮喘原因很多,但總不離先天與後天,先天多與家族遺傳、出生時體質不良有關;後天則與日常調養失衡,反覆地感受外邪,如感染、過敏原有關。

上述因素最終造成中醫的肺、脾、腎功能低下,化生痰飲,導致「痰飲內伏」的哮喘體質。

患者除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平日更需注意飲食、生活習慣、運動、情緒變化及因應氣候轉變所作的相關保暖措施等。

哮喘治療可分為發作期及緩解期,中醫治療重點在緩解期。除疾病本身,病患個別性體質,會決定發病狀況及癒後,因此,中醫主張從體質來著手調理,於緩解期間服用扶正固本的中藥,降低氣喘發作次數。

中醫體質調理以望、聞、問、切四診,區分患者為寒性或熱性體質,進一步再根據各別臟腑虛實分型調治。

虛寒證常見的有肺氣虛弱、脾氣虛弱、腎虛不足等證型,熱性體質則有肺肝鬱熱、陰虛兼挾濕熱等證型。

此外,拔火罐、針刺法、艾灸、三九三伏之穴位貼敷等治療方式,也是中醫臨床對抗過敏疾病的選擇,不妨作為藥物調養之輔助療法。

中醫對免疫概念自古就有,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當中的正氣,泛指身體的臟腑經絡氣血而言,身體正氣充實,無論外邪、內邪,都可以預防而戰勝,人體就能免於患病。

 

過敏氣喘常見證型:

1.肺氣虛弱者多面色蒼白、氣短懶言、倦怠乏力、容易出汗、反覆感冒等。臨床上,以補肺固表,佐以化痰治療,玉屏風散加減。

 

2.脾氣虛弱者多面色萎黃不鮮、胃口差、大便溏軟、倦怠乏力等。臨床上,以健脾化痰治療,六君子湯加減。

 

3.腎虛不足者多形寒肢冷、面色蒼白、遺尿或夜尿增加。臨床上,以固本補腎治療。

 

4.熱性體質多見煩躁好動、不欲衣被、口渴喜飲、大便乾硬、容易長眼屎、痰黃;其中屬於陰虛燥熱者還兼具有體瘦唇紅、皮膚乾燥、手足心熱、入睡後盜汗等症狀。

台長: 首府
人氣(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健康 |
此分類下一篇:世衛:H1N1大流行結束
此分類上一篇:近兩成幼稚園幼兒有過敏病 超過三成有齟齒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