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19 20:52:49| 人氣2,649|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音樂欣賞18中古世紀的聖歌

 
中古世紀 西元
450-1450年 葛雷果聖歌

 

 

請在白紙上,畫第一條線。這條線叫:西元線。

 

這條線以前叫,古代。

 

 

過了這條線叫,西元。

 

西元前是巫師的年代,過了西元線,耶穌就來了。

但很快的,他也死了。耶穌一死,人們不知去哪好?於是教堂就出現了。

君士坦丁大帝在西元380年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國教。

從西元450-1450年,這段時間叫:中古世紀。

在這之前是希臘、羅馬帝國統治時期。

但神聖羅馬帝國一滅亡,人心就開始澳散。米爾寇就趁機興起,黑暗勢力漫延,所以這段期間又叫“黑暗時期”。說明了,社會、人心皆動盪不安。於是教堂成了人們心靈唯一的寄所。

 

這時候是教堂的全盛時期。教會掌管生活中的大小事務,包括政治、經濟、吃飯,連娛樂都管,包括音樂。中古世紀,音樂負責人就是神職人員,作出來的音樂叫“葛雷果聖歌”。因為做這種音樂的人叫葛雷果一世,他是一個教皇。他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很大的貢獻就是編整記錄這些聖歌,使這時期的音樂得以流傳百世。

 

巫師年代的音樂都是口耳相傳,久了成民謠、或成詩,當然失傳的很多。我們的孔子比葛雷果早一點,還沒過西元線就整理出一本音樂教科書,這本書大家都被逼著唸過叫:詩經。可惜的是,那年代也還沒人錄音。不過,蔡倫造紙有功,這些譜被有心人手抄保留了下來。留到了今天,我們的歌星至少可以翻唱。詩經大家上次玩過了。現在我們來聽西洋口味的:葛雷果聖歌。

 

天堂點唱機:http://www.youtube.com/watch?v=MPB7hNk4I9k&feature=PlayList&p=4944F615CC164B26&index=8 

 

 

 

  葛氏聖歌,最初是單一旋律線,只有一個人唱。這種音樂的起源,是因為有一個教士在掃地的時候,心情不錯,隨口哼哼。結果發現唱出來的聲音和音的高低起伏正好符合。比如說,唱Do的時候,音比較低;唱Ti時,音就自然拉得高點。DoReMiFaSolLaTi一路唱上去,就好像一首歌。有一條旋律線。本來DoReMiFaSolLaTi只是隨便唸唸的歌詞,是一首掃地時創作出來的歌。後來就被拿會來當音樂的名字,分辨七個不同的音,所以DoReMiFaSolLaTi叫作唱名。被唱出來的名字。

 

 

 

教會整理出這七個音,每個音都可以當排頭。

Do當排頭的時條就一排DoReMiFaSolLaTiDo

Re當排頭的時條就一排ReMiFaSolLaTiDoRe

以此類推,總共有七排。這個系統就叫:教會調式。是西方音樂最早的音樂基楚。

 

  掃地用的音樂,因為來來回回就是那幾個音,單調兼乏味。單一旋律聽久了,很無聊,一個人唱也很無趣。於是有些修士就在原來的單一旋律下,在疊一條一樣高低起伏的旋律線,愈加愈多,三條、四條。於是找來四個人,二男二女,一人唱一條,預備,起!於是“四聲部”合唱就產生了。

 

這種多聲部系統就叫“奧干農”。

剛才我們聽的就是類似這種音樂。四個人要一起唱就需要有地方集合練習,於是教會就成立了唱詩班,也就是早期的合唱團。這使得歷史上第一回,音樂有了自己的家。想學音樂的人,就有地方可去了。音教機構,就此發展。第一所培養音樂人才的學校就是:教會。我國更早在周公時就制定了六藝:禮(禮儀)、樂(音樂)、射(武術)、御(馬術)、書(書法)、數(算術)。當西方中古世紀時,我們差不多在漢朝:那時叫“樂府”。不過,我們還是回到西方音樂來講。

 

  請大家留意這個時期教會,教的是唱歌,不是樂器。

剛才的音樂裡,沒有樂器的聲音。只有人聲。

人聲,就夠組成音樂裡的基本要素。

音樂構成的基本要素有:旋律、節奏和和弦。

這時候的和弦是指:和聲。

所以很明顯的,音樂史上的第一個樂器是什麼?

就是:人聲。

 

  剛剛的音樂裡,沒有樂器在裡面。不過,這並不代表,那個時候,還沒有樂器。樂器,很早就存在了。巫師年代就有。你想二根木頭就能發出聲音。巫師不可能不會用。以前巫師要發功、要打戰,木頭、石頭,敲啊敲,就是樂器的開始。野人用喉嚨歡呼,就是鼓的前身。木頭是最容易取得和攜帶的材料,所以早期的樂器就是用木頭研發的。像魯特琴,是一種彈撥弦樂器,像我們的古錚。

但為什麼葛氏聖歌裡沒用呢?

這當然有原因。這就是意識型態在背後作怪。

什麼樣的意識型態呢?

階級。

 

中世紀的社會分三個階級:教會、地主、農民。

當時社會各階層,皆信奉天主教。

神職人員是社會的最高階層,而信奉異教是不被容許的。

 

當耶穌還沒來的時候,人們就信巫師。

耶穌來了,巫師就被捉去砍頭。黃帝變成怪力亂神。

而樂器是巫師階層在用的。

所以,教會排斥異教樂器介入聖殿。

因此,這個時期的聖樂,以乾乾淨淨的人聲,讚美上帝。

音樂裡沒有樂器。原因就是,政治介入。

音樂受控於政治因素。很明顯地,自由度零蛋。所以,這個時期的音樂,聽起來很嚴謹。聖樂要讚美上帝,一定要集中精神不可以隨便。要往上唱,因為上帝在天堂,才聽得到。所以歸納起來就是這種音樂的特質就是:高頻、集中注意力。目的就是控制你的腦袋。教會用這一招收服人心。也成了後來政治選舉的學問。候選人發表政見,哪個不是拉高嗓門的?目的跟聖歌一樣,收服人心,要你的注意力。

 

我要大家思考的是:音樂一開始就和政治掛勾。

所以,音樂一開始便是屬於上層社會的產物。

不是隨便一般百姓能玩得起的。

而一般人,一星期只有一天可以在教堂裡聽到音樂。

 

當然,這時民間也有自己的音樂。

巫師的傳人,走到這個年代叫:吟遊詩人。

就是我國古代的說書人。一邊講故事,一邊打響板,唱南昆北腔的江湖郎中。他們到處流浪賺錢。因為缺乏後台,沒有企業在後面讚助和宣傳。所以進不了流行市場。因此,葛氏聖歌才是中古世紀的流行音樂。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

台長: FB :彭可欣
人氣(2,649)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音樂欣賞(完) |
此分類下一篇:音樂欣賞19文藝復興的宮庭舞
此分類上一篇:音樂欣賞17古代的咒語

毛毛w
哈哈哈~您好!
我覺得您寫得很仔細!
也很用心的講解!
但是其中有些是比就要爭議的!

在耶穌還沒有來之前...應該不是稱為巫師時期
就算耶穌來了還是有巫師啊!^_______^
而在耶穌來之前 也是有教堂啊!是吧?
應該是稱為...舊約會是中古時期!
(耶穌來了就是新約!)

接著是神職人員創作 Chant(聖歌)
然後由Gregorian教皇收集唷!
他可能有創作!但是主要是因為他收集
所以統稱為 Gregorian Chant(格雷果聖歌)

再來是 奧干農和合唱不一樣
他是用四度和五度的
合唱譜大部分是用對位寫的!
(四度和重複出現相同音層是大忌啊!)

最後~吟遊詩人....
我認為不是巫師啦!!!!
是一群在一般平民在酒吧、在廣場等公共場所
演奏世俗音樂的音樂人
它們加入了很多的樂器!唱世上的愛情阿
人們的點點點!

很開心可以和你一起討論分享!
2009-09-06 19:11:14
版主回應
謝謝毛毛用了心在看,隨時歡迎指教和討論!
也許在講大動脈時,漏掉了很多小血管,請多包涵囉!
2009-09-07 11:13:49
我是路過者
我正在蒐集相關資料,無意中看到你的文章,正是我要的,感到好開心,好高興!
2009-10-24 22:08:06
版主回應
我也好開心,自己寫的東西,終於有人受用了!!
謝謝你哦~~
2009-10-25 12:08:52
橘色溫暖
你好
我最近在研究葛利果聖歌
讀了一下你的內容
感覺還滿用心的
但就如毛毛所說的
你的資料不完全正確
建議你能翻閱 劍橋音樂入門這本書
相信會受益良多
也不會誤導大家
還是給予你正面的評價!!
2010-01-18 20:09:41
版主回應
多謝指正!
有機會我會看看的,
但最近實在無心於音樂,
也許,哪天會再有興趣吧
2010-01-20 11:52:16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