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8-28 23:31:26| 人氣1,9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玻璃與老街的小樽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吃完飯朋友送我回到旅館,夜色已經降臨。朋友開著車回到札幌,讓我於心不安。幸好朋友安全到家,聽說隔天有請休假,真的很不好意思。

趁時間還不算太晚,就想外出去探險。飯店就在小樽有名的運河旁,過了馬路沿著河邊的散步道走。運河邊的倉庫改成餐廳,從窗戶透出昏黃的柔和燈光。從旅館往運河的右邊走,會走到一塊小廣場,LED燈顯示當時的氣溫,沒想到只有十幾度。初夏夜晚的小樽運河散步,人不多,讓人心情平靜。



散步過後,心滿意足回到裝潢古典的房間,面對街道的窗戶可以看到運河跟倉庫。累了一天,心想應該可以睡得很好,沒想到一直聽到老人家說話的聲音,也不知道是不是房客,房間樓下竟然是開店到清晨的海產店,吵雜聲更不用說了,懷著崩潰的心情輾轉難眠。這世界遇到太多太好的事情,最後大概會有懲罰......

熬到的早上,果然景色是不錯的,但天公不做美,看來這天的照片又能是灰色的背景了,甚至還下起了毛毛雨。



六月底七月初的天氣還不穩定,早上飄著小雨絲,幸好出門就沒下雨了。



從飯店過馬路(其實是一座橋),橋邊有很多年輕人開始拉客人,這些人是在運河上用小舟載客遊河的生意人。



沿著運河直走,會看到有座塔樓的出拔小路,這裡面別有洞天,小小的巷道裡藏著很多小店,早上店家都還在休息,到了傍晚就會開始變得熱鬧非凡。白天的出拔小路,氣氛很微妙,讓我想起神隱少女最後走過無人街市的情景。時間還早,出拔小路前停著的人力車還在休息中。



這天也沒甚麼特別的計畫,拿著飯店陳列的旅遊地圖,看能走到哪裡就到哪裡。小樽跟函館一樣,街上的建築物很多都被登錄為紀念物,所以在街上走一點都不會無聊,沒走幾步路就能看到紀念性的建築。街道上房屋的建造的時代不見得都一樣,但是外觀卻能彼此融合,讓街道呈現一致又各有特色的風格,不會有太突兀的存在。在這樣的街道散步,是不同意義的養眼。

小樽的公車總站也是其中之一,內廳是販賣部、咖啡廳,生長在臺灣的我而言,實在很難從這種建築外觀聯想到公車站。



這裡被登錄為建築紀念物的房子,外面都會有紫色的解說牌,非常醒目一看就知道了,牆面上也會有綠色銅製的(應該是)標誌牌。要維持這些房子,想必也必須花很多心思吧!但是如果這樣的機制能夠持續下去,城市的美好風貌就能永遠流傳下去。擁有許多古蹟的國家,從過去開始累積古蹟,臺灣很多的過去已經逝去,只能從老照片去緬懷,而我們的現在能不能累積成為歷史呢?



作為紀念物的建築物還在被持續使用著,有些是銀行、商行、公司,也有飯店。下面這棟建築物就是飯店,未來不知道能不能住看看那樣的飯店呢?(錢包不夠深,殘念)



厚著臉皮進入飯店,大廳內部是這樣的空間,總覺得有點厲害啊~看到從樓梯走下來的房客,投以(有點)羨慕的目光......



兩棟房子用通道連結,本來想拍這有趣的構造,後面開過來的公車太過吸睛,趕緊按下快門。這公車會不會太夢幻了點?



這樣的城市亮點還有很多,像是推著小車在路上叫賣的攤販。穿著制服叫賣是不是很不一樣?



一大早年輕人穿著印著小樽的甚平工作服清掃街道,運河上的划船的也是穿著甚平的小夥子。大部分觀光區都能看到年輕人工作的身影,背後的意義也許可以這樣推測,地方的觀光事業能夠吸引後世代的移入或停留,同時城市也能因此年輕化,這些因素或許都是環環相扣的。



接下來要去的地方,當然是要尋找小樽玻璃啦~在這條街上每家賣玻璃紀念品的店都能讓人耗上許多時間,也會不小心奉獻出大把的銀子,為的是買玻璃回家。我也在這買好了送人的紀念品,噴了很多血。如果以為玻璃只是杯子,那就大錯特錯了,那大家幹嘛逛那麼久,那當然是充滿創意的小飾品、耳環、項鍊、手環、吊飾這些才好帶走,漂亮的杯子、盤子、風鈴只好留在日本境內,留給日本人了(揮手怕)。



這棟房子的綠意也太過盎然了,這是降落到地面的天空之城逆?老房子外面包裹著綠意,夏天看了都會覺得身心沁涼。



隔座橋就是另一座要讓你噴血的魔境,要不要進去,就看你的(錢包)守護神夠不夠力。這座橋上可是掛了很多風鈴跟彩帶,這天剛好有風,風鈴隨風發出叮叮咚咚錚錚的美妙音響。



過了河,轉角就是小樽浪漫館。



小樽很多老建築物都是相似的構造,有個特別的名稱叫做「木骨石造」,顧名思義,外觀用厚度15公分的軟石建造,內部梁柱的骨架是木材,使用類似訂書針的金屬固定,鉗住木材。過去在明治37年(1904年)以前,並不是採用這種建築型式,當年因為稻穗町大火,燒掉了房子,才開始慢慢改採比較防火的木骨石造工法。除了防火性高,而且冬暖夏涼,非常適合作為保存物資的倉庫使用。

當時的軟石採自小樽附近的奧澤、天狗山或札幌,不但取材方便,工期短,造價較低,對於經濟突飛猛進的商業城市再適合不過。可惜後來磁磚、鋼筋水泥的出現,現在已經不再建造這類的房子,因此保留下來的建築被視為重要的文化財。

木骨石造參考網頁:http://www.city.otaru.lg.jp/simin/gakushu_sports/yomoyama/mokkotuseizou.html



建築物裡木材沉穩的色調,高挑的空間,搭配溫暖的燈光,照射在擺得滿滿的玻璃工藝品上,舒適的氣氛、昏暗的燈光,更能迷惑你的雙眼與理性,讓旅客逛得渾然忘我。逛累了,就可以在室內一角的咖啡廳安靜休息片刻。



從這裡開始就慢慢進入老(商店)街了,正確來說是觀光區,旅行團放風的地方。到處都是團客,而且都是陸客,瞬間就不覺得自己在日本了。

  
這邊的路寬比較窄,房子也比較低矮,除了賣玻璃,還是玻璃,再來就是小吃、餐廳、咖啡廳、點心店,誘惑更多。我打算就在這條街把午餐打發掉,看到還順眼的小店,就會進去瞧瞧。因為該買的都買好了,買到了漂亮的項鍊,超開心~所以後面無論看到甚麼,就會忍耐不再出手了。

商店街裡面偶爾會有倉庫,這座倉庫特別的地方,在於從入口進去以後,可以通過一條走廊,穿到倉庫的另一邊。



倉庫裡面已經改裝成餐廳跟商店,鐵窗、玻璃、木框、石牆,這樣的搭配實在太美,不管是看進去的景色,還是從裡面往外看的景物都變成數倍迷人(有美化效果)。



隧道裡兩邊都有這樣的燈,這種光線實在很適合情侶一起走啊~



整條街「堺町本通り」上有數不盡的玻璃藝品、紀念品店,規模大的有山形屋頂的石造倉庫改造的店面。運河及市內有這麼多倉庫,不難想見,位於石狩灣邊的小樽在過去也是風光一時的港市。維基寫著小樽是以前從石狩輸出煤礦、從俄羅斯輸入木材的主要港口,修築運河以便裝卸貨物。雖然繁榮的港口經濟不再,取而代之的觀光產業,仍然讓小樽熱鬧非凡。



從飯店櫃檯上拿到的觀光地圖上面,主要觀光區街上就標示了16處可以逛的店家跟餐廳,其中大多數的商品還是玻璃。玻璃儼然成為小樽的代名詞(ガラスの街)。為什麼小樽會聚集了這麼多的玻璃藝品店呢?一定有一定的歷史因素。

從明治時期(1968年~)到昭和時期(~1989年),小樽因為漁業的活絡,一時之間成為北海道經濟中心,而有北方的華爾街之稱,街道上的商社、銀行足以見證當時的繁盛。似乎也就在那個時候,為了捕撈鯡魚而製作的玻璃浮球因應而生。時至今日,塑膠製的浮球雖然取代了玻璃製的浮球,但是以玻璃為素材,卻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創作。一件一件手工製作的精美作品,真的讓人看了目不轉睛。

有些玻璃藝品店,還會用玻璃浮球作為裝飾,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了呢?

參考資料出處:http://www.recruit-hokkaido-jalan.jp/blog/2008/03/post-291.html

說到午餐,雖然海鮮也很多,可是一個人吃總覺得有點寂寞啊~同時還有別的東西轉移我的注意力了,這條街上有很多有名的甜食店,所以決定把北菓樓的甜食當午餐了,看起來有點貴的(情侶很多的)海產店就閃過去。



然後一個人的我買了三個泡芙(高熱量x3),加購1杯超迷你的咖啡,在戶外用餐區立馬嗑掉了...額...一些。(帶著也不好走咩,你說是不是~)



小樽大正硝子館官方網站:http://www.otaru-glass.jp
小樽觀光協會網站:http://otaru.gr.jp


台長: Zerbrech
人氣(1,97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北海道 |
此分類下一篇:小樽會唱歌
此分類上一篇:札幌郊外的時光之旅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