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7 21:03:11| 人氣2,8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水污染--中央政府該怎樣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起飛,人口不斷增加,工商業發展,對農業產品的需求增加,為環境帶來重大的壓力,環境污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副產品。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總計,二零零三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四百六十億噸,比二零零二年增加了百分之四點七。 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續不斷增加,這意味著中國的水資源正被受嚴峻的考驗。中國是一個貧水的國家,可謂「滴水值千金」,善用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經成為世界趨勢,面對水污染的威脅,中國中央政府該怎樣辦?

中國政府環境保護政策以「誰污染誰治理」為重,實行「雙收費」制度,即徵收排污費及超標排污費,規定凡是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單位,都必須繳納排污費,而超過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的,則需要繳納超標排污費,至於一般的居民也需要繳納污水處理費用。雖然國家規定了排污者需要繳納費用,然而徵收的費用偏低,以致阻嚇作用不大。以二零零三年為例,全年交納排污費用的單位數有103萬個,而繳納的排污費用則約73億, 平均計算每個單位繳付的費用不足八千元,由於自行處理廢水的成本過高,工廠寧願繳付超標排污費用,也不願自己治理廢水,「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對於治理污染問題作用不大。此外,《水污染防治法》規定超標的企業,除了要進行相關的治理外,也要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備案。由於超標者無需要負上任何的法律責任,令法規無甚威嚇性,工廠自行治理污水的意欲也大大減低。中央政府若要真正達到防治的目的,必須增加排污費和超標排污的罰款,甚至要加強法例,以收阻嚇的作用。

中國政府應該增加水費,以達到防治水污染的目標。中國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的費用一直處於低價格,未能反映真正的市場價值,所以人民和企業胡亂用水,浪費食水的情況比比皆是,工廠甚至用清潔的水來稀釋污水,以減少繳付排污費。根據國際的經驗,水的使用者對於水費的敏感度很高,增加百分之一的收費,對於水的需求便會減少0.3%至0.6%, 中國政府增加水費,便可以減少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一方便可節約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污水的數量,對於防治水污染有一定的效用。而且增加水費,可以增加國家的收入,以便投入更多的資金去建設污水處理措施。今年中國政府也調高了一些地方的水費,如北京居民用水價格調高了27.5%,而深圳水費的加幅則約19%,實行階梯式的徵收水費模式。然而調高水費可能造成物價的通脹,工業用水費增加會造成營商的困難等,中央政府要使經濟發展、民生和水污染治理三者平衡,實非易事。

污水資源化,也是一個解決水污染的可行方法。所謂污水資源化,即是指污水回用,可為中國開闢第二水源。國外不少國家推行廢水回用,而且十分成功,如以色列全國廢水回用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八十,而生活污水回用率是百分之一百, 在1995年,日本污水回用率是77.2%。 中國不少城市也有污水回用,如大連馬欄河污水處理廠、長春北郊污水處理廠、青島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及北京506廠等。因為南水北調的關係,在2030年中國污水回用要達到30%,比較其他國家,中國污水回用率大大落後了!然而污水回用,必須依靠良好的污水處理措施,方可實行,而且營運成本也不少。由於中國的水價過低,以致中國污水處理廠難以正常運作,國內有不少的污水處理廠,因此被迫停頓。以渭河銅川市污水處理廠為例,由於沒有徵收污水處理費用,加上財政困難,市政府無法支付運作費用,所以污水處理廠一直閒置著,而每天有二萬噸污水未經處理排放到河流。如中國政府要大力推行污水回用,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好好整頓各級的污水處理廠方可。除了中央政府要投入資金外,還可以吸引大營企業投資,如國中腔股投資2000萬美元參與發展西安污水處理廠項目,還有新創健集團投資6億人民幣,發展海口市供水及污水處理廠,有了充足的資金,更新污水處理廠的設施和改革管理結構,污水回用才能貫徹的推行。

要推行污水回用,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污水必須集中處理。在二零零三年中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是42.1%, 處理率仍未過半數。污水集中處理,各級政府較易監控污水的處理,減少污水不經處理隨意排放,也可通過徵收污水處理費用,確保污水處理廠有足夠的資金,得以正常運作。另一方面集中處理污水較合於經濟的效益,大規模處理污水既可減低處理污水的成本,規模較小的工業也可因此而得益。然而污水集中處理,必須配合完善的城市規劃,要鋪設運送污水的管道,污水處理廠宜建於城市附近,以減低運輸污水的費用。中國一直以來沒有妥善的城市規劃,所以要推行污水集中處理的措施實有一定的困難。

中國政府對於水污染的控制,應從末端處理的模式轉變為源頭的控制。中央政府定立了排污的標準,如上述超標者需要繳付額外的排污費,這種做法只是控制了排放污水的濃度,對於數量是毫無限制的。法律沒有規範,污染者只要令污水達到某個標準,便可大量排放污水,對於環境也會造成嚴重的污染。政府應該在控制污水濃度的同時,也應該控制排污量,從而減少對水環境的禍害。然而這並不足夠,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潔生產」,即是通過管理及技術措施,以減少或避免在生產時產生污染物。中國各地粗放性工業及農業,往往帶來嚴重的污染,它們耗用大量的資源,產生大量的廢物,但生產量卻不合於正比。要改變上述的情況,政府必須鼓勵生產結構的改革,提供資助或是低息貸款,好讓這些工業和農業改善生產程序及模式,減少其對水環境的破壞。至於長久不能達到治污目標的,政府必須把它們關閉。

中央政府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以加強污水的防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表示全國有61.5%的城市,未設有污水處理廠的。 此外,比較中國與日本政府投資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由1953年至1990年日本政府投資建設城市污水基建設施,平均佔國民生產總值的0.47%,而中國則只平均佔0.0351%。 曲格平指出,要令中國污染問題得到解決,要投資6400億元,即佔國民生產總值2.4%。 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3年的統計,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佔全國國民生產總值1.39%,比2002年1.33%提高了。 雖然投資多了,但與2.4%還有有一段距離,只能舒緩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還有國內有不少污水處理廠,面對資金不足的困難,如重慶污水處理廠,還有淮河一帶尚需要建設 85座污水處理廠,但因資金不足而被迫停工等。由此可見,中央政府必須果斷地投入更多的資金,補助污水處理廠及建設適當的基建,否則再拖延下去,問題更加嚴重,待日後處理便會更加困難,要投入的資金就會更多。

中央政府全面負擔污水處理的費用,實在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要籌集資金去處理污水的問題,最佳的方法就是「污染者付費」。這裡指的費用,並不是指一般的排污費,而是凡有產生污水的,使用污水處理的,都必須繳納污水處理費。不論是工廠,還是一般的住家,一律都要付費。中國各地有推行上述的政策,不過執行並不嚴謹,不少地方政府是沒有收取該項費用,或者因拖欠、賴帳過多,而使污水處理廠無法正常運作,所以地方政府必須加強執法。

要防患未然,中央政府除了要投資外,還須要加強宣傳,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根據一項廣州環保人員的環境意識調查, 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有衝突的時候,環保人員偏重於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則看得較輕。環保工作人員的態度尚且如此,一般平民百姓的情況也不難推想得到。民眾多著重經濟的發展,而輕視環保的重要性,在無人嚴加看管的時候,他們會以一己的利益為先,不計較對環境造成多少的污染,隨意排放污水,所以水污染日趨嚴重。政府應從教育方面著手,宣傳環保的重要,提高人民的愛護環境的意識,才能從最根本解決污染的問題。

根治中國水污染的問題,實非易事,必須做到上行下達,中央政府加強對地方執行法令的監管,而地方各級政府絕不能因經濟發展,把水污染問題置若罔聞,還有提高國民的環保意識,減少對水環境的污染。政府與人民通力的合作下,水污染情況才可以改善過來。


台長: 藍塚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8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