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07 09:28:39| 人氣1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鄭弘儀、陳鳳馨說……請妳跟我這樣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為持有眾多塑膠貨幣(信用卡、現金卡)的關係,讓我有五星級的生活享受,也讓我陷入百萬負債的窘境。」臉龐仍有稚氣,大學畢業就負債130萬元的「台灣卡王」劉汶翰說。「手機、機車、電腦設備、治裝行頭、朋友交際應酬、生日聚會……生活當中所有的物質需求,只要可以使用信用卡,我從來不會皺一下眉頭。」劉汶翰一面打開裝著一百多張國內各大金融行庫發行的信用卡檔案夾,一面說。

滿20歲時擁有的第一張信用卡,讓劉汶翰初次體會到不需要縮衣節食、辛苦打工後才能滿足的購物慾望。沒有限制的消費,加上迷上股市,想快速致富,劉汶翰用現金卡借款50萬元投資股票,沒想到卻遇到87年股市最大的泡沫,50萬在一夕間化為烏有。

也因此,22歲大學畢業時,許多畢業生面對的是光明的前景,而劉汶翰卻得每天焦頭爛額地處理百萬債務,每天絞盡腦汁只為了擠出當日的生活費,和每張塑膠貨幣最低應繳金額。

現在就負債

錢不夠用,似乎是這個世代共同的焦慮。像劉汶翰這樣年紀輕輕就負債百萬的人不在少數,據統計,台灣花在信用卡及現金卡的循環利息費用已高達台幣8000億元,而年輕世代更是每人平均負債21萬元。

相對於他們的父執輩,台灣年輕人顯然太會消費,而少把注意力放在攀登事業的高峰。「人生如果只有一次攻頂機會,大多數人在50歲左右超越巔峰,然後下山,人生循環就是如此。我比較幸運,30幾歲就做到花旗銀行副總,但是到了40幾歲還是要下山,你不能不下山!」46歲的日盛金控財富管理事業群執行長蘇英孝建議年輕人說,用心去衝刺事業,可能比只關心消費有意義。

比父母更窮的一代

但是年輕世代面臨全球化的結構性障礙,仍然使他們的財富口袋遠比長輩淺。「比父母還要貧窮的一代」是十年前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標題,主要在描寫當時美國青年面對未來惶惶然的心境;沒想到十年後,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台灣,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我曾經委託會計師代為計算,以我們夫妻都在金融業的收入,希望在45歲前退休,結果試算的結果是,不可能!」美商花旗銀行台北分行經理兼投資事業部副總裁洪志成在一次對青商會的演講中,坦率地對台北都會的菁英如此說。

如果連洪志成這樣的金融菁英都說對未來不可能太樂觀,那麼才在社會上剛起步的30世代怎麼辦?

台灣步上美國社會普遍過度消費、儲蓄不足惡性循環的現象,獲得學者的證實。「這一代比起他們父母輩,確實是相對貧窮。」政大社會系教授關秉寅認為。

對照上一代年輕的時候,也就是1980年代經濟起飛時的台灣,當時的經濟成長率都是5%到8%之間(跟中國大陸現在每年經濟成長率都要「保8%」一樣);1987年解嚴第一年,國泰人壽破天荒高價標到華航旁邊南京東路三段的土地(今天的六福皇宮飯店),引爆全台房地產飆漲,同時股市狂飆一度上探一萬兩千點、台幣兌美元從40:1半年內逐步升到25:1,也就是短短幾年內,全民的財富增加1.3倍。那時「怎麼買就怎麼賺!」搭上這波熱潮、也因投資房地產賺了三倍的資深財經記者陳鳳馨回憶。所以現在那一波賺到錢又守得住的人,都是富人。

銀行業者發現同樣的結論。洪志成最近招待「頂級貴賓理財」四十二位VIP級客人,發現都是資深、年紀偏大的客戶。「40歲到50歲的占35%,另外最大的族群是50歲到60歲,占了50%,所以這兩個年齡層就占了八成五!」洪志成的核心客戶顯然都是30世代的父母。
「就算他們賺得跟爸媽一樣多,未來的負擔也一定會更重。」關秉寅分析。少子化及高齡化社會來臨,使得現在年輕人將來必須負擔更高的社會福利成本和撫養責任。除了未來的負擔加重,大環境的影響、無限擴張的消費欲望,更讓貧窮的狀況雪上加霜。先看看薪資,平均薪資雖然較1980年代時高,但扣掉物價上漲率還是負成長,換句話說,薪水袋越來越薄、薪資根本趕不上物價膨脹。

再看看國民所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國民所得只有台灣一半的韓國,在今年首度超越台灣。台灣在國民平均所得1萬2000元到1萬3000元之間,已經原地踏步五、六年了,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終於難以避免地被韓國超越了!」一位金融界人士感嘆。

過度消費的一代

除了大環境的不景氣之外,還有一項使年輕人更貧窮的原因,就是無限擴張的消費欲望。劉汶翰大學畢業時就負債百萬,而更多的年輕人,雖然不像他那樣負債累累,不過大多數也是名符其實的月光族、存不到什麼錢。「這種情況下的消費者,如果不幸又染上過度消費的毒癮,豈不是飲鴆止渴、必死無疑?」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秘書長劉凱平認為,美國消費者就算破產了,也還有社會福利制度可以保護,但台灣並沒有那麼完整的社會福利機制,國民年金、勞退新制也是杯水車薪,沒有錢,年輕人的未來怎麼辦?

把危機變轉機

難道台灣的青年真的已經沒有更樂觀的前景了嗎?其實也未必盡然。一旦到了谷底,通常也就是翻身的時候,因為大破壞將帶來更大的創新和機會。「危機就是轉機。」知名節目主持人鄭弘儀自己就是這樣身體力行。因為學歷比別人差,使他更努力工作和投資自己,每月花薪水的1/6在學習上,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把一年時間當兩年用。

現在許多人擔心經濟不景氣、錢難賺,更擔心中國大陸的崛起會讓台灣失去競爭力,鄭弘儀卻認為,面對產業快速變化,我們不需要自怨自艾、更不用自傲,要做的是在這塊土地上努力打拚,同時運用語言文化和三通的優勢進軍大陸。

四種態度脫離貧窮

「機會更多,要花更多心思研究。」體認到老年化社會來臨,政府、養兒都不可靠,所以知名媒體人陳鳳馨大學時就開始理財,早早成為有殼無債族。她不認為現在年輕人很窮,反而遍地處處是機會。

除此之外,創業也是青年致富的好方法。亞尼克?子工房的吳宗恩,就是這一波創業潮中,引領風潮、甚至預計到國外拓點的好案例。

「投資自己」、「發現新商機」、「及早開始理財」,同時不為財富所限,「追求心靈的富裕」等四種思維,就是助你脫離貧窮的最好方法。

台長: 愛上女人的我
人氣(1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